“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物流业发展探讨

2015-08-15 00:48
物流技术 2015年12期
关键词:物流业一带一路物流

(湖北和信永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襄阳 441004)

1 引言

“一带一路”是我党新一届政府根据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所提出来的振兴民族经济的发展战略,是国家有意识、有准备地打造陆地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同时亦是打造海上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以形成陆、海、空三大物流通道,从而实现中国国际贸易长远的“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一体是中国的国际贸易为主体,一翼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另一翼是“海上丝绸之路”,从而促进我国多种形态物流体系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目前而言,物流行业是融合金融、电子商务、货代、仓储、运输、互联网等多产业、集约化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我国是物流大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周转量、港口吞吐量、道路货运量、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等均居世界第一,航空货运量和快递量已居世界第二。

截止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40亿件,跃居世界第一,同比增长52%,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亿件。因此,政府对物流业也越来越重视,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并明确了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12项重点工程。2015年3月7日,国务院再次印发了《关于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跨境电商平台类、跨境电商配套服务类以及重资产类物流公司均将受益。

物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的重视也毋庸赘述,然而,我国物流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却不免让人尴尬。

2 “一带一路”战略下物流业发展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5亿,经济总量约23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总量的62.5%和29.5%。随着战略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物流业应加速扩张和提升,参与到国家战略建设中,找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关联性和耦合性强。其中,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同物流企业的主业经营密切相关,或将给国内物流企业集群式“走出去”提供一次重大机遇。在这个发展机遇下物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建设:

2.1 物流模式向国际物流业融合模式发展

经贸合作的畅通将拓展物流行业的市场空间。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是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合作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来源地。过去10年,我国与周边国家物流贸易额年均增长20%,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7%。2013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7%,对沿线国家承包工程营业额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一半。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沿线区域内双边贸易和投资量将会持续扩大。而贸易投资量的扩大将带来物流量的扩大,这为国际物流业务的可持续增长创造了条件。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助推专业物流发展,而国际物流产业是物流业的终极发展方向。加强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海陆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重中之重。为此,我国政府将协力推进新亚欧大陆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骨干通道建设,与之配套的一批气势恢宏的国际工程项目会相继投资上马。这将给国际物流产业未来发展带来两大利好,一是电力、公路、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历来是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沿线国家经营的优势行业,能源大项目合作是我国同中亚五国投资合作的重要领域,工程承包业的持续增长和大项目的拉动将为这些年发展较快的工程物流市场提供新的增长极;二是随着区域互联互通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区域内海运将增加新的航线及班次,陆水联运通道将被不断打通,区域航空货运的规模日趋扩大,集装箱运输、散杂货运输和航空货代业务等国际物流有望迎来新机遇。另外,以竞相开通运行的中欧货运班列为平台的国际陆路运输通道的形成,将极大地拓展国际铁路物流的经营空间。

沿线产业园区的建立将为物流产业“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输出铁路、核电等高端装备及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国内传统优势过剩产能,并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生产线,实现全产业链“走出去”的重要核心市场。我国政府将谋划在一些沿线国家设立产业园区,这将释放和聚焦巨大的物流需求。

物流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物流业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着力自身的发展,更要深入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夯实行业基础,提高国际竞争力,加速向国际大物流行业的渗透,为中外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全程化物流服务,以利于行业长足发展。

目前,中国物流业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各自为政甚至恶性竞争,缺少深入的合作与交流,物流行为单一、服务标准不统一成为制约中国物流业走向世界的基本因素。因此,中国物流业需要有国际化的战略眼光,加强物流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明确服务标准,统一行业规范。物流行业要与企业加强联系,特别是对我国物资进出口量大的企业,应及时掌握其对物流的需求情况,从而为其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当前占我国投资比重较大的铁路、基建、石化等基础产业,更应是物流行业的重点关注对象。另外,物流企业还要重点加强与国际客户的沟通交流,动态地把握我国与国外经济体之间的物资交易、流动情况,及时筹化物流计划,精减环节,提高综合物流效率。我国物流业要变革观念,积极拓展多位一体的物流服务活动。像铁路行业这种传统大型运输企业,过去都是以运输为基础,对物流业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应将传统的行业运输行为转化为综合化物流产业行为,要转变行业大局观,更要完善行业制度,培养超一流的物流管理人才,才能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物流产业。

2.2 以铁路大动脉为基础建立配送及微循环网络

在物流的发展过程中,铁路无疑发挥着巨大作用。2014年国家对铁路投资6 300亿,重点发展中西部地区。以“一带一路”铁路建设为基础的物流大动脉发展,必将推动物流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第一次腾飞主要靠“中国制造”拉动,如今,中国经济打造升级版,第二次腾飞需要靠“中国服务”拉动,而物流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已越来越重。

物流业是“中国服务”最具潜力的新生军之一。中国物流要做好这个引擎,铁路应作为大动脉支撑。作为幅员辽阔的大陆型国家,美国是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上发展起来,但美国在高速铁路建设上远远落后于中国,至今没有建成一段远距离高速铁路。同样作为幅员辽阔的大陆型国家,中国可以坐在高速铁路上实现弯道超车。中国南北5 500km,东西5 200km,在漫长的大陆架上做远距离物流,铁路是最经济、最安全、最快捷的方式。一方面,把铁路沿伸至西部地区,投向交通枢纽和城镇人口密集度比较高的地方。另一方面,在结构上实现空运、铁路、公路、水运的无缝链接。如在国内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打通中西部,就能把东部过剩的产业向西部输出,把新疆等地变成新的工业基地、物流枢纽,形成一个好的产业生态圈。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加强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的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我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至今,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贸易投资额将突破1.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到近3 000亿美元。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在沿线国家源远流长的合作期望下,物流产业将迎来更多机遇。

2.3 管理人才培育及信息网络的建设

物流是多元产业、多元信息化时代的新产物,贯穿着多个产业的所有环节和全过程。物流信息化能强有力地支撑和保障物流产业发展。提高物流产业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保障安全、提升服务品质和加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都离不开物流信息化。以现代物流信息化为主动脉的多元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物流和信息行业关注、探讨和实践的热点,而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却面临起点低、起步晚、程度较低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加快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优化物流产业结构,从而加快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强有力的人才推动。有较强务实运作能力,能统筹国际物流的规划、设计、管理,且兼具现代国际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运营方法的复合型人才是建设国际物流企业不可或缺的元素。现代国际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跨区域服务行业,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贯穿在物流运作链上,物流管理和营运工作需要具备各种知识和技术的劳动者。由于人才的缺乏,尤其是高端物流信息化人才的稀缺,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际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政府、学校应根据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国际物流信息化专业能力的人才,跨国企业也应充分认识到人才的价值,重视内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化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使我国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不再面临人才之忧。

从近期人才需求上来看,高端物流人才需求难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培训解决,可采用人才引进与现有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在打造高层管理队伍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可以通过选聘国际高端人才或者与国际物流企业合作等途径,有选择地引进高端人才;二是降低人才利用成本,可以通过临时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外包等各种形式聘用人才;三是根据行业的需要,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或者向优秀物流企业派遣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进行深造,全方位的进行高端人才队伍的建设。

2.4 国际间物流产业生态圈的融合

国际间物流产业快速、持续发展得益于国际间及不同行业间服务、贸易、金融、制造等多种业务集群和新常态经济下创新发展模式所造就的物流产业生态圈。国际物流产业应借助“平台+商业”模式,通过建立国际间线上电子商务中心和线下物流园区,将相关配套产业链上国际关联企业联结在一起,整合和优化资源,为大宗商品资源交易提供虚拟和实体场所,为国家、企业、用户提供互动机制,通过满足客户群体需求,使国家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使企业获取持续盈利能力。

国际间所形成的业务生态圈中,服务集群是为了更好地向客户提供端到端物流服务,服务范围涵盖电子商务、仓储、流通加工、运输、装卸等一系列解决方案;贸易集群可提供第三方物流和物流外包服务;而金融集群则是创新金融服务的理念,将其延伸至向国内外客户提供商业保险、融资租赁、人民币跨境贷款及仓储质押等多种业务支持。

这种多集群的集合并不孤立存在,而是通过流程优化整合,不同业务集群之间在发掘客户、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等方面相互支持支撑,有效避免了集群之间的不良竞争,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国际物流产业应从战略、营运及经济三个层面对商业模式进行认真研判,打造物流金融、融资租赁、电子交易、国际贸易、商业保理、第三方物流、物流园区等七大发展模式。

在物流方面,应该充分依托自由贸易区2.0时代的便利条件和创新政策,充分挖掘新的业务品种和业务机会。通过跨境集中收付和自贸区内大宗商品的保税交割,迅速抓住市场机遇,与境内外的各家平台形成良性互动,为物流产业进行跨境投资和融资、跨境资金调度,开展国际贸易等提供极大的便利。形成专业管理团队,向行业多元化发展。

2.5 国际物流业效率提升

国际物流产业具有国际性、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国际物流活动成为连接世界上不同国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纽带、经济发展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国际物流企业在各国港口开展国际联运业务时,常遇到手续繁多及税种复杂多变等各种问题。既要加快港口业务运作,又要节约业务运作成本,是国际物流产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政府在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时应具有前瞻性,全面统筹、规划、组织、引导我国国际物流业走向世界。政府应精简办事机构和管理层级,各级管理机构间逐渐实现联合办公并优化程序,以便捷的服务,为从事国际物流服务的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其次,应促进物流产业区内企业协同化发展,科学地整合现有物流基础设施。一方面联合企业大客户,增强区域内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粘性,结成战略伙伴;另一方面促进行业内企业的合作,建立跨国企业联盟,集成优势,立足服务,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以第四方物流作为发展方向,打造应用平台以整合不同领域的最优物流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供应链集成服务,使国际物流所有环节的运作和衔接更加紧密,形成最优物流方案和供应链管理方案。在规划建设国际物流网点时,以国家对外贸易总体计划为中心,链接各地区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系统,充分整合现有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对已有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仓库、服务管理链进行科学地调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加大交通运输设施的投资规模及城市网点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从宏观层面保证新规划、新建设的物流基础设施协调、高效运作及功能整合,防止重复、低效建设。积极研发并推广先进的标准化专用设备,使装卸、仓储等物流环节符合国际间物流作业快速化、连续性的要求。

最后要加快行业法律建设,从优、从全、从严制定我国物流产业行业标准,严格借鉴并执行国际物流行业安全法规、法律。加快我国国际物流行业相关法律规范的建设,对市场准入、从业资格、竞争规则、服务品质、行业标准等进行严格的统筹规范,提升物流行业的层次,保证物流服务活动的高效可持续进行。

3 结语

物流产业是一个投资周期长、设备投资价值高、投资收益低、风险大的行业,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必须给予物流企业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政策空间,在政策上给予大力鼓励和支持。随着国际物流贸易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物流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市场竞争持续加剧,政府必须鼓励大型物流企业之间的融合与兼并,扩大我国国际物流贸易产业的规模,形成真正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物流产业巨头,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先导地位。

为实现中国和沿线各国政治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基础设施联通和民意相通的“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国内将构筑东中西部联动发展新模式,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抱成团、连成线,共同谋求发展;打造连接南北东西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贸易投资合作和开放新平台;促进区域间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合作,同时推动国内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而国际物流产业战略合作,有助于通过国与国、国与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国际间企业在海运、陆运、仓储、贸易、金融等业务上的深度合作,从而促进国际间各种物流行业产业链的融合。

总之,发展现代化、高效率的物流产业,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来满足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需求,这对发展我国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史玉敏,李卫灵,周斌.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31:214.

[2]谭丹.外贸提升视角下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的技术与路径[J].求索,2009,(9):27-29.

[3]孙林.如何抓“一带一路”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融入国际大物流[N].现代物流报,2014-09-19.

[4]朱 ,曹蕾.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对策[J].中国外资,2013,(7):60-61.

[5]李晓青.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信息化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09,(8):47-50.

[6]高虎城.深化经贸合作共创新的辉煌[N].人民日报,2014-07-02.

[7]崔艳娟.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8]施风蕾.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0-53.

[9]蔺栋华,孙晔.国际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8,(2):33-38.

[10]孙东泉,华光,范敏.日本提高城市物流配送效率的探索与实践[J].综合运输,2013,(5):74-78.

[11]中国储运编辑部.国外城市物流配送中心有关数据资料[J].中国储运,2002,(4):25-26.

[12]晋美华.物流企业整合模式探讨[J].物流科技,2005,(8):8-10.

猜你喜欢
物流业一带一路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