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物流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润滑剂与重要枢纽。当今世界,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电子商务的价格优势和便捷、快速的服务功能吸引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相互交融,电子商务对消费者的承载力与供应能力受到现代物流发展很大的影响,决定了企业在电子商务瞬息万变的市场竟争中产品和服务的确立时间与质量优势。
但由于物流因素导致的电子商务中货物丢失现象也比比皆是。淘宝网最新数据显示,电子商务中物流存在损坏货物、丢失货物的现象,87%的电子商务消费者对物流服务不满意。在现实中,我国尚没有一套完整的与物流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传统的物流企业发展也缺乏应有的规范,很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由传统物流企业自发转型而来,经营观念落后,承载力有限。在这样缺乏法律法规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卖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权责不明确,相互之间出现推诿,消费者在两者之间“斡旋”无门,最后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损。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策略,就是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与电子商务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上想出路。
近年来,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升级,物流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第三方物流业(3PL)尤其如此,逐渐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重大经济效益的重要推手。特别是随着网络的飞速铺开,电子商务运用涉及各行各业,对第三方物流需求日趋旺盛,已经进入到一个发展黄金期。但第三方物流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却由不同的部门管辖,如第三方物流中的核心环节运输涉及到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等多个部门,要增加任何一个运输路线都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资格审查,这些管辖部门又分了很多管辖中心,物流企业要想在短期内取得相应的资格审查证书和行业技术标准认定证书存在很大的困难。而要在电子商务这一虚拟经济形态下,第三方物流与相关人员之间通过网络联系,基本没有现场核实信息的可能,也给物流企业酿造了“没有资质也可经营”的侥幸心理。另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多方主体,这样的形势下,政府部门对于第三方物流的监管往往存在漏洞,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否真正地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审查、后续审查存在很大问题,一旦出现违反第三方物流合同和法律法规的情况,整个物流流程的运行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且在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还经常会出现,比如原油污染、汽车海上运输过程中的尾气排放超标等,追究出现这些问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事故赔偿责任,不能仅仅局限在事后处罚上,事后的处罚未必能真正起到规范物流市场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规制。
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是货物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与供需双方根据合同开展的物流活动,是一种商业行为,属于合同物流。
第三方物流运行过程中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法律来规范,不可能一部法律统统适用,还需要建立全方位的法律体系。比如《民法通则》、《合同法》适用于调整第三方物流合同关系,《公司法》适用于调整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例如适合企业的成立、变更、终止等相关问题,《保险法》适用于调整第三方物流保险问题。这些法律对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可以起到基本的指导和保障作用,但这样的法律同样适用于其他的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普遍性,不是专门用来调整物流行业的法律关系,一旦涉及到具体的物流环节问题时,则往往束手无策。
物流运输核心环节的基本法律有《民用航空法》、《海商法》和《铁路法》,但却缺失公路运输和内河水上运输专门的法律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的物流经济活动要么适用《合同法》的一般规定,按照统一规定执行,要么适用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出台的一些行政规章和其他规定,不在列外条款范围之内运行。
合同双方当事人互相负有义务、互相享有权利的合同就是双务有偿合同,而这里的“有偿”,是指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负有对等价值的给付义务的同时也享有合同赋予的权利。双务有偿合同直接反应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网络生产经营企业签订的合同中,第三方物流企业验收货物状态,负责提货,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时向客户汇报相关物流服务的进展情况,专门为网络经营企业提供各种物流服务,确保货物安全及时的送到指定地点,保护买家和卖家的信息,并收取相应的报酬。
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由传统的民营物流企业发展而来,运营标准尚不规范,内部管理较为松散,受到外在的约束非常有限,行业之间的标准也不统一。很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繁忙时会将与供需双方签订的合作事项转签给其他的合作企业来完成,产生两种以上的合作合同。多方合同的签订导致合作链条过长,不可控风险增加,服务的质量下降,不能完全达到签订合同时承诺的标准,损害第三方物流业务的长远发展。
当前电子商务中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物流法律规定尚不健全,很大程度上没有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法律约束。
一是电子商务销售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卖家间纠纷的管辖权难以确定,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买方间纠纷的管辖权难以确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法律中关于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管辖具有明确的规定,如我国《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一般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院行使法律管辖权,也就是说实务交易合同的纠纷很容易确定管辖权,但是第三方物流贯穿整个中间环节,由于是电子商务,交易方没有见过面或者对于信誉和交易质量无从把控,即在电子商务中,不知道交易的真实身份的现象非常普遍,且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监管制度没能跟上商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存在缺失,导致纠纷发生时无从规范和约束,很难追查到销售者信息,无法界定纠纷的责任,不能准确地确定具体的管辖法院。
第三方物流业务作为整个产业链条的联通环节,涉及的方面较多,业务种类丰富,在提供传统运输业务的基础上,衍生出信息管理、委托代理、咨询服务等业务,各环节均有出现纠纷的概率,面临的局面非常复杂。我国《合同法》没有对电子商务物流合同中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服务做出明确的规定,万一发生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纠纷,直接导致合同的内容非常混乱。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供需双方的合同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储存在电脑中,在双方完成交易后,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消费明细就可以作为证据,但是数据电子证据有被篡改的可能,在出现纠纷时,如果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时,由于电子商务购物中,卖家很难找出证据证明货物是在运输的过程中损坏的,因此其一般不被法院作为原始证据,最后因为证据难以收集而导致诉讼失败。
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制,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上有很大的差别,发达国家注重完善立法,主要的做法是建立科学的物流监管体制,通过物流立法来界定政府在物流行业监管中的职责和地位,保障第三方物流市场有序发展。如美国民间设立了多个物流行业组织或者协会,通过对物流市场的调研和对物流理论的研究提出了非常好的对策建议,但这些机构不属于行政监管部门。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实践来看,可以先由国务院出台物流业管理条例,通过行政法规的形式对第三方物流行业进行监管,对我国现行的物流立法进行整合,构建系统的第三方物流法律规制体系,对物流活动中涉及到的政府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统一规范和调整。各个地方政府可以依据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形成一个从上至下系统的物流行政法规体系,发展成熟后再提请全国人大制定物流基本法。
当前中央政府大力提倡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从过去的行政干预转变为组织协调机构,将政府的行政审批权逐步下放,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监督和指导,让第三方物流企业真正享有经营自主权,监管和规范第三方物流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快实现第三方物流市场政府监管的法治化进程。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受到传统物流业的影响,目前仍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资源配置按计划进行的固有模式。如带有强烈的行政垄断色彩,体现在传统物流环节中的公路、铁路和海上货物运输上,亟待推进第三方物流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制定有利于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的税收政策,对现有的物流行业的税收政策进行优化和统筹,推行增值税改革,同时统一第三方物流业各个环节的营业税税率,在各个主要地区设立第三方物流行业增值税改革试点,探索制定有利于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的税收政策来解决目前物流行业重复征税的问题,制定有利于第三方物流园区建设的土地政策,从土地政策上予以支持,推动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发展。
[1]张钧涛.我国应急物流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J].物流技术,2014,(12).
[2]郭晓红.构建国内物流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J].物流技术,2014,(12).
[3]黄义,才略.第三方物流合同纠纷解决的有关问题探析—以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责任为考察对象[J].物流技术,2010,(Z2).
[4]杨婵钰.浅析我国网购中第三方物流的法律问题[J].河南科技,2013,(2).
[5]张智博.我国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2012,(4).
[6]王招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
[7]黄义,才略.第三方物流合同纠纷解决的有关问题探析—以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责任为考察对象[J].物流技术,2010,(Z2).
[8]孟于群.第三方物流合同及其相关法律问题[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0,(1).
[9]张为群.浅论从事第三方物流的责任风险[J].中国市场,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