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兰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亳州236800)
今天,我国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诉求,也是对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文化应被高度重视,大力弘扬。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塑造灵魂、强化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大多从传统孝文化的重要作用、现代价值以及孝文化对青少年、大学生德育的影响若干角度进行阐述,有个别学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孝文化的关系角度进行了论证。从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学者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度进行论证。笔者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多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传播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义务竭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随党和国家的理论号召,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大学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群体。因此,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弘扬孝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传播途径。
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卜辞,上部是个老人,下部是个孩子,这个会意字形象地表达了孩子奉养父母的意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孝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行孝当先。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1](P198)意思是说,孝是道德的根本,由此才能教人如何为人处世。《三字经》有“首孝悌,次见闻。”也就是说,首先要培养孝敬的美德,然后才能学好知识。《孝经》记载,“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1](P199)即,孝源于对父母的尊敬,对国家的忠诚,最终落脚于个人的修身养性、立身处世上。古人将孝视为个人修身养性的根本,最基本的道德修养,每日三省,锤炼品德,如此才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60)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负责任是社会对人的规定,是人类不可推卸的义务。关于人的一般责任,马克思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3](P201)中国的传统道德把一个人对社会、对国家所应担负的责任,都建立在对父母的孝的基础之上[4](P424)。孝表达的不仅仅是对父母的赡养之情,更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一个人如果能够对父母尽孝,那么也就能够对社会尽责。传统孝文化强调“亲亲”“敬长”,如果一个人在家庭中能够如此,那么其在社会中也就可能成为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合格公民,这极有益于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中国古代推崇“以孝治天下”,发展到了今天,则表现为遵纪守法、诚信友善、传播正能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孝经》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儒家以此倡导建立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安之”的和谐社会。
古人云,自古忠烈出孝门。孝文化从对父母的孝逐渐演变为对国家的忠,孝为小忠,忠为大孝,忠孝一体的孝道观培育了人们的家国情怀,培育了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在古代,它虽与“忠君”联系在一起,但在本质上是把君作为国家的代表,“忠君”的内涵中有一种深层次的国家意识,可以说,孝是爱国的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岳飞精忠报国,自古以来对父母的小爱和对国家的大爱就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孝则忠,忠则责。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孝为德之首,因此孝是爱国主义的情感基础,是国家强盛的思想保证。这种家国情怀是孝亲、爱家、爱国的浓烈表达,流露的正是对祖国的依恋意识,是孝亲、爱家情感的升华,由此形成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在今天,忠表现为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中国。杜甫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折射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千百年来,由对父母的孝上升为对国家的忠、民族的爱,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了我们国家的民族团结、人心凝聚、繁荣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浸润着每一个中国人,从幼儿启蒙开始就伴随其一生的成长。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积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哺了中华民族,使其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运而生。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思考如何更好地创新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充分珍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开发好,利用好。绝对不能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不能抛弃“传统”这个“根”。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立足于内涵有孝文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这湾源头活水,用其蕴涵的精神财富来化人、育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表达的是国家的意志,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理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价值观的高度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乃至一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说明了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个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确,在中国历史上,大凡天下归心、齐心协力、共创伟业之时,都会迎来太平盛世;相反,凡是思想混乱、价值颠倒、各行其是之时,都会造成天下大乱。这和古人以孝治天下是一个道理。儒家经典著作《孝经》以大量的篇幅论述了君主帝王如何以孝治天下,孝对国家昌盛和民族安定有着重要的意义。《论语》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那么他断然不会做出以下犯上、造反社会的事情。因此可以说,孝是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本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表达的是社会秩序,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价值诉求和期待。孔子的仁爱思想表达的就是对良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期许。孔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1](P202)“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思想和理念千百年来深深地植根于人们心中,永不褪色。这些年,“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以关爱他人、感人至深的善行义举,传递了道德建设正能量,为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例如,第四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孙茂芳40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像儿子对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五位孤寡老人和八位生活困难的老人,向他们倾注了浓浓的亲情与孝心。人们都称他为“京城的活雷锋”[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龚全珍——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离休后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这位老人在2015年3月17日签下了遗体捐赠自愿书,“全捐,只要有用就全捐。”这是老人反复重复的一句话[6]。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表达的是社会成员的道德自律,是社会成员的基本道德规范。传统文化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坦荡荡”“君子喻于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价值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例如,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自掏腰包还清了农民工的工钱,“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他和哥哥孙水林20年信守承诺,被人们誉为“信义兄弟”[7]。被网友称为“良心油条哥”的80后大学毕业生刘洪安在早餐店招牌上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全用油,杜绝复炸”的醒目标语,本着良心做生意,做“良心油条”,做“放心油条”,用一根油条“炸出”正能量,“炸出”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8]。由孝文化延伸出的热爱祖国、忠于职守、自强不息、言而有信、感恩奉献、礼貌待人、谦恭友好等优秀品格,与当代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高度契合,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根本。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9]。《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要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笔者认为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教学法因其形式活泼、内容鲜活、激发学生主体性、确保师生互动等优势活化了教学过程,改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大学生的喜爱。本地教学资源或者地方化教学资源是指学校所在的省、市或地区具有的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学案例多取材于当地的经济社会,为学生熟知、易懂,则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教学案例就地取材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也提供了现实依据。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学生所熟悉的当地现实问题,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而且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各地文化资源丰厚,历史悠久,积淀了大量可供利用的教学案例。例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全国道德模范推选活动,即是从各个省、市、地区逐层推举的,各个地方都涌现了大量的道德模范,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涉及了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和敬业奉献5个方面,他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的模范传承人,学习道德模范,争做道德先锋,锤炼道德品格,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各个地方的“最美”人物、“感动”人物等等,都值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深深挖掘和利用。
课堂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尤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课堂讨论显得非常重要,因其可以避免枯燥的理论讲授,提高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课堂上开展孝道教育,多设置讨论环节,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全面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之中,尽情地抒发对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和配合,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关注更多的现实问题,了解更多书本内外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接受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重要的是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德才兼备的人,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要扩展到课堂外,社会中,深化其教育效果,更好地实现其教育意义。为此,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均增设了若干课时的实践课。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效果不大理想的现象。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大实践教学创新力度,加强组织和管理,改变现有的观看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等视频、举办讲座报告、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简单形式,把实践教学与弘扬孝文化、学习身边道德模范、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学习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传授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法治理念、行为规范等等最终要在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养成十分关心。他把青年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他还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养成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4个方面下功夫。所谓“笃实”,就是要“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要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10]。弘扬孝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做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国家。
高校要想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要想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重视和继承孝文化,自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弘扬孝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锤炼道德品格,努力做一个新时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
[1]胡平生,陈美兰.礼记·孝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罗国杰.罗国杰文集(下卷)[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5]百度百科:孙茂芳.[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2wrQpKnJITH-S-HkJ18BXJF7YfgCzddzj7WT68 Xf3aess-2wL57tB1lnQlGDiE6mWFtuhQKNaC6Abwt4wBi EjK.[2015-04-09].
[6]百度百科:龚全珍.[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IdWmfkJkuSL-bzXhM8vfUZGDIqDbUveEMg FMv4FMjm0FyWR9DXfKR5gtfgYNx0e6u60TQGfZbaVI HdRTKaJja.[2015-04-15].
[7]百度百科:孙东林.[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4twNov6ybDVrOXy2AuDHV_votxcpd-1fza CGwoV9lSRvsDOaADYihvuAAbpuVIhwSe18p0zUmHon2 rPPSeMr.[2015-04-07]
[8]百度百科:刘洪安[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hPysovsmpGSrEkYlUYa3d8ivSu-vwRzjB5xx tinnIMSsFKcOeOYaJEEkQUcJQhFOpBgTM3SFLGIhob3 m36ZJK.[2015-04-30].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9]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2013.
[10]杨金海.核心价值观让人民有信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时事报告,201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