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映平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
由于客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藏民族形成的混合性、藏族同胞的海纳百川式的广阔胸怀以及藏族的强盛和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四川藏族传统文化价值观与藏族的整体文化价值观有诸多共同之处,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局限性。
在既定的自然环境与历史背景中,四川藏族人民在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刻苦刚强、知难而进、勤奋创业的民族精神,这可以说是藏族人民在其苦难进程中所显示出的生命意识,充满了人性原质的野性强悍与蓬勃活力。四川藏族人民依靠顽强的意志,创造了灿烂的藏族文化。他们崇尚生命、尊重生命,他们在自然与历史之间一代代满怀激情地繁衍生息着。以甘孜州为例,就有以十大明学为主要内容,浩如烟海的藏文典籍,有以德格印经院和八邦印经院为代表的文化宝库,有邓柯卓玛拉康和塔公寺,除此之外,在四川还有格尔登寺、各莫寺、查理寺、赛格寺、郎依寺、夺登寺等众多的千年名寺古刹,以及白玉噶陀寺、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等500余座星罗棋布的藏传佛教寺院。“还有号称‘东方伊利亚特’的格萨尔王传和享有‘宇宙歌曲’之称的康定情歌,富有康区特色的南北两派藏戏,优美动人的巴塘弦子,粗犷奔放的新龙锅庄,活泼欢快的甘孜踢踏,多彩的热巴,庄严的寺庙神舞,还有格萨尔、哲噶、龚柯、喇嘛嘛呢、情歌、道歌等多种说唱艺术,以及以门沙尔和噶玛嘎志为代表的绘画艺术,还有以德志和固志为代表的书法艺术,以河坡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1](P210)
藏族地区曾经普遍盛行古老而传统的苯教,信奉万物有灵,在这种宗教理念之下,藏族同胞逐渐养成了一种崇拜英雄的尚武精神。严酷的生存环境使藏民族经常面对生存的严峻考验和死亡的深刻焦虑,他们相信勇气是唯一的对抗力量,于是作为勇气化身的英雄形象在藏族的一系列神话、传说、诗歌当中出现,那些聪明、勇敢、威猛、无畏的英雄人物就成为一切美德的化身,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也成为藏民族的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格萨尔王的传说就表现了藏族人民的英雄气概、顽强的抗争意识、尚武精神与对和平的强烈愿望,体现了浓烈而独特的藏族传统文化特色。甘孜德格地区民间神话故事如汤东杰布镇伏妖魔填湖建造汤甲经堂和仲萨寺降央青则大师挤雪狮之奶配置藏药等等,就完整生动地反映了藏民族对英雄气概的崇拜。
反对欺凌是藏民族规范自身的行为品德,也是崇尚善良、正直的道德情操。在藏族同胞看来,那些欺凌百姓的人不是身败名裂就是走向灭亡。直接反映藏族人们的生活文化,反映藏族同胞的思想感情和知识的藏族民间文学,多以老百姓口承的故事、谚语、歌谣等,形象生动地阐述藏族老百姓自己维护善良正直的道德品质,反对欺凌的勇毅的英雄气概。这在历史上沉重地抨击了反动统治阶级的反动本性,而且这种勇毅的斗争精神一直受到藏族人民的讴歌和赞颂。
与其他民族相比,藏族同胞还具有较为明显的自识心理,每一个成员对于本民族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笔者在四川藏区调研所遇到的大多数藏族民众都不掩饰对自己民族的骄傲,他们会一遍又一遍纠正笔者对藏民和藏文化的某些误解,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误解,他们都会严肃认真地予以指正。那种认真的态度和骨子里不容轻视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厚的民族感情让人十分感动。笔者从在阿坝州、甘孜州的调查问卷中了解到,直到现在,有近90%的四川藏族民众对本民族有自豪感,有近10%的人认为有时有,只有极个别人认为没有。而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识心理也是维系藏民族共同体的强大精神纽带,使得四川藏族同胞具有很强的向心力。藏族虽然是游牧的群落,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生活区域,但他们对于社团的凝聚力却有一种强烈的意识。笔者的调查问卷反映出绝大部分藏族民众都是反对不利于藏民族团结的活动,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佛教是藏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与依托,而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藏族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藏传佛教对藏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说无所不在,使人们完全无法逃避宗教文化方方面面的指引。比如说,佛教的共同信仰就是藏族同胞民族意识、民族情感的集中反映;人们的行为规范基本上都是以藏传佛教道德和戒律作为标准;寺庙是藏族同胞进行精神生活活动的最重要的场所;佛教典籍是民族文化中最珍贵最重要的历史遗产;佛教的世界观成为人们思维方式的重要准则;佛教意识融化在民族意识之中,并转化为一种牢固的集体的无意识;甚至藏文化中的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等,也无一不从属于宗教文化。藏区不仅有众多高僧,而且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寺院文化以及苯教、藏传佛教等各具特色的宗教文化。
宗教在民族交往中具有“横向沟通”作用。藏区的宗教文化形态十分丰富,在四川甘孜藏区,民改以前一共有大小寺庙547座,18个县平均每县有30座寺庙。四川藏区不仅有止贡巴·仁钦贝和噶玛拔希等众多高僧;有更庆寺、科耳寺、八邦寺、德格印经院等历史悠久的寺院及寺院文化;还有苯教、藏传佛教等各具特色的宗教文化,这些都是构成四川藏民族的文化价值观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藏族宗教文化的核心是藏传佛教。佛教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佛教戒律所规定的行为准则便成为全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四川藏文化中包含了许多基本的道德要求和标准,通过道德要求和自律,使生命个体达到完善的境界。藏传佛教作为藏族文化的主导力量,不仅对藏区的政治、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而且对藏族文化及其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因此,藏族文化的开放、学习、改革创新和发展基本上集中体现在宗教方面,而对于关系到社会其他方面如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学习与创新发展则显得相对薄弱,最终导致藏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比较发达,但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生产方式却相对比较落后的极不平衡的片面发展状态。
四川藏族传统文化价值观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但同时作为一种古老的文明,其结构功能与现代社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价值冲突。正如罗布江村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当我们把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状,摆在世界文化面前时,就更加感觉到我们的雪域文化离现代文明与世界太遥远了。作为文化之链,我们连接的只是锈迹斑斑的历史,而非色彩斑斓的当代社会;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东西也多是越来越远的历史,而不是充满活力的现实”。[2](P304)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激烈冲击下,藏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贫弱,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妨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和理想信念向现代文明的转变。与当代世界先进文化相比较,四川藏族传统文化价值观还存在着许多局限。
第一,创新力量不足,使得现在四川藏族地区的文化科学成就除了20世纪以前的之外,现代和当代的科学文化发展十分缓慢,这和藏族文化中恪守陈规、轻自然科学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第二,竞争意识淡漠。通过调查发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缺乏足够的竞争意识,从而对市场经济反应迟钝,使自己民族深陷在停滞不前、贫穷落后的状态之中。
第三,遵从意识强烈。相比而言,四川藏族的遵从意识似乎要比其他民族表现得突出一些。藏族同胞强烈的遵从传统不仅有着十分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渊源,而且受到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藏族同胞生活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要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要有强烈的群体观念,这就使社会成员间相互依赖的意识不断加强。人们总是力求自己的言行与群体保持一致、进而得到集体的认同,受到集体保护与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人的遵从意识也越来越强。
第四,地域观念狭隘。藏族社会在长期的发展中,藏族文化价值观中的地域观念越来越强烈。作为一种文化心态,它们对藏族社会和文化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将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除了文化价值观的局限性的影响,文化价值观取向的差异也深深地影响到四川藏区的稳定和谐。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价值观差异形成的难题,二是文化价值取向不同而产生的认识上的分歧和矛盾。
第一,文化价值观差异形成的难题。价值观念具有群体的趋同性和时代的趋同性,当人们的文化价值观产生差异时,就必然会面临诸多疑惑和难题,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以藏区阿坝州文化发展与社会稳定和谐的关系为例来考察,我们发现,人们在文化价值观出现的差异,不仅是制约全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以弘扬优秀藏族传统文化时如何处理好三个关系的态度和做法就可以得到印证。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往往潜藏于现实生活的某些方面,这些矛盾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宗法伦理观念与现代民主精神的矛盾、落后的民族文化意识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及管理方法的矛盾、保守心理与革新创造精神的矛盾等。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藏区阿坝州,当人们面对这些矛盾时,落后、保守、中庸总是占据主导地位。二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当继承与发展、创新出现矛盾时,人们总是更迷恋传统文化,而不是在价值取向、思维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去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三是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当人们在处理文物古迹等有形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艺术等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关系时,很容易陷入过度开发而不注重保护的模式中,从而出现盲目的、过度的、破坏性的开发。
第二,由于文化价值取向不同而产生认识上的分歧和矛盾。以阿坝州为代表,在文化价值判断上,一方面看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一方面也认识到外来文化的重要性,但同时因为没有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很好的融合起来而产生认识上的差异和行为选择上的冲突,这样的冲突存在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居住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中,继而影响到藏区社会的稳定和谐。在价值取舍上,一是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与破坏性开发的矛盾,二是表现为对外来文化简单排斥和盲目接纳的矛盾。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部分,也有糟粕部分,四川藏族传统文化同样如此。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的今天,任何文化的发展都避不开也离不开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因此在四川藏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还是破坏性的开发,亦或是对外来文化的简单排斥或者盲目接纳,都会影响到藏区文化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到该地区的和谐稳定。
实现四川藏区的稳定和谐,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四川藏族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化必须在弘扬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特别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人作为推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四川藏区要振兴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努力提高藏民族同胞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考虑经济建设如何上新台阶的同时,也要考虑文化建设如何上新档次,制定和实施与自身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战略。人的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和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化两个方面。人口素质的现代化表现为人口类型的现代化、人的身体素质的现代化和人的文化素质的现代化。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化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培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社会心理素质,诸如开放的心理、乐于接受新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勇于改革创新的心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心理;具有按照技术水平和社会贡献大小取得相应报酬的心理;自由和守法相统一的心理;普遍的信任感;信奉并且遵循‘平等待人’的原则;注意计划性、时间观念强、守时惜时、办事讲求效率等等,从而使其适应现代化的要求。”[1](P240)从客观来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比,四川藏区的总体文化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关键是发展民族教育,具体可以通过民族个体成员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个层面,来提高藏族同胞的民族个体的觉悟和认识能力,从而自觉地摒弃不利于本民族发展的文化消极因素,克服弱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作为实现人的现代化从而建立现代民族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对推动四川藏区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要进一步发挥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四川藏族文化价值观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变革使四川藏区发生了深刻变化,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现代生活方式、生产用具和文化设施等逐步进入普通农牧民家庭,人们的现代观念意识不断增强,藏区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要改变落后、封闭、保守的旧形象,树立开拓、创新的新形象,在文化价值观念上必须注意着力培养四川藏族群众的新型文化价值观。建议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注意积极引进开放意识、参与意识、科技意识以及民主法制观念;提取藏传佛教中的现代普世伦理价值资源,发挥活佛和僧侣在政治与宗教、僧界与俗界之间的中介作用,积极引导传统宗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全球化过程使本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以此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推动四川藏区传统文化的转型。如旅游业的发展、传播媒体的对外宣传、商贸活动中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商品传播、艺术交流等等,都可以使藏族文化走向外部世界,使外界更多的人了解到藏族文化。而这些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使传统的藏族文化彰显出新的价值,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而同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过程,也是自我反省和自我革新的过程。“历史上,四川藏族在传统文化的延续中,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生存经验的代际传承,这实质上是一种同质的经验的单向的文化内部传递。……四川藏族应该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传播的中介条件,积极促进本民族文化同外来文化的交流,这样,才能唤起藏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觉醒,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真正转型。”[1](P244-245)
从目前来看,加强四川藏族传统文化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主要可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发挥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在调研中我们得知,阿坝州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强调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列出了“十二五”文化发展重点工程要求各级各部门在文化建设工作中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抓基础设施建设;二要抓文化遗产保护;三要抓文化惠民工程;四要抓新闻出版工作。《阿坝州“十二五”文化事业规划》还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阿坝州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具体涉及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发展迅速;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形成覆盖全州13县所有行政村的86套数字电影放映网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为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藏族地区各集镇人际之间的文化传播和辐射,对于其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化也有特殊的作用。集镇作为四川藏族地区人际交流的集中场所,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加强集镇的文化建设,大力发挥集镇的文化功能,从而促进四川藏族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四川藏族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型。另外需要发挥外出务工人员对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四川藏族地区那些离开故土走四方的打工仔和打工妹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给父老乡亲带来的不仅仅是辛苦挣来的血汗钱,而且还有宝贵的新鲜的文化信息和文化价值观念。”[1](P245-246)四川藏族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断地吸取外来的现代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变化发展。
[1]刘俊哲等.四川藏族价值观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罗布江村,蒋永志.雪域文化与新世纪[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