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婷,曲建华,娜布其,曾庆娜
蔡文婷/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内蒙古海拉尔021008);曲建华,娜布其,曾庆娜/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内蒙古海拉尔021008)。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以下简称PSC)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二十年,二十年间,普通话教学培训测试科学体系在我国得以建立。普通话培训工作是推进PSC工作的重要一环,可以这样说,要想逐步使PSC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强化测前培训是前提和保障。本文以内蒙古考生PSC应试情况为样本,针对培训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瓶颈,着眼于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从笔者自身从事培训工作的经验出发,同时结合对内蒙古其他地区培训情况的调查分析,对当前普通话培训中以下几个问题作以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培训对策。
相当一部分普通话培训教师,包括很多搞语言专业出身的教师在思想上存在误区,即认为“推普”就是改变应试者的语音面貌,认为普通话问题就是声韵调问题。因此授课时,将绝大部分课时用于进行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正,对于词汇、语法仅是寥寥数语带过。很多老师甚至认为,既然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那么内蒙古地处北方,因此词汇语法根本不存在问题。这样的想法在灌输给应试者之后,必然会使应试者对于方言词汇、语法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对词汇、语法的规范,导致在测试中因此失分。事实上不少学者早就对“汉语方言间的差别主要在语音”的说法提出了怀疑。笔者认为,方言间,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同时存在差异。在培训时,比较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三者的表现形式是有差别的,语音间差异的表现最明显,最容易被察觉,词汇、语法之间的不同则多是在较深层次上以隐蔽的形式存在着。培训过程中,这种认识要灌输给应试者,以引起他们对词汇语法问题的重视。我们经常会遇到内蒙古考生在测试时冒出方言词汇或方言句式的情况。
例如来自内蒙古晋语区的应试者会在“说话”一项中自然流露出叠音词,使用频率较高的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儿童游戏类词语:“陀螺螺”“跳方方”“打转转”等;二是一些叠音形容词的使用频率:“(不)大大”“(不)长长”等。从语义看,这两类词都具有表小的意义。东北部方言区的应试者此问题更严重,尤其是呼伦贝尔大兴安岭林区、通辽、赤峰等地农区的应试者,在测试中,会大量使用东北官话中的四字格、惯用语、借词等俗语。例:
1)述宾联合式四字格。如“抓心挠肝”“撇家舍业”“撒谎撂屁”“歪瓜裂枣”“水裆尿裤”;
2)多以AABB式重叠为主的四字格。如“大大乎乎”“舞舞乍乍”“嘚嘚嗖嗖”“磨磨唧唧”“忙忙道道”“假假咕咕”“沥沥拉拉”等;
3)惯用语。如“不让份儿”“不进盐酱”“够喝一壶”“燎锅底”“傻狍子”等;
4)借词。因为呼伦贝尔地区西临俄罗斯,作为一个比较活跃的通商口岸,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比较多。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出现了很多使用频率较高的借词,应试者使用较多的多体现在一些当地特色食品上,如“杜斯蓝莓”“列巴”等。
这些方言俗语在PSC测试中屡见不鲜,而且据笔者调查,男性要比女性在此问题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除了方言词汇,内蒙古考生在方言语法处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上述词语就已经涉及了语法中的构词法问题,此处不再举例。从方言句式角度上来说,考生一般在应试状态下不会完全暴露方言句式的全部特点,而是会对其进行了改良,却又并未完全改革成普通话。例:
1)内蒙古晋语区考生关于进行态助词“的”的使用:“我妈在家等我的”;
2)时制助词“来”的使用,比如特指问“为什么来了”从“为甚来了”改良而来;
3)表示将来时,“呀”的使用:“我明天走呀”。
东部区应试者除了以上在词汇部分所提到的构词法外,还有一些充当状语和补语的高频词语,比如副词“贼”“瞎”的高频使用:“贼棒”“贼多”“贼好”“贼埋汰”“瞎蒙”“瞎掺合”等。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谈及的词汇语法问题并未覆盖方言学意义上的内蒙古地区的全部特点,而是根据PSC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出现问题频率较多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是完全可以通过培训让应试者重视并避免。使用较多的方言词汇很多是一个类别的如游戏类词语或者食品词,那么教师就可以在培训时针对自己班级考生的实际情况,预测该类词语经常出现的语境。对于俗语部分,教师要善于结合测试中的问题总结归纳,培训时尽可能穷尽式的举例,找出一些当下考生所惯常使用的高频词汇。我们发现,不少普通话程度比较好的同学使用俗语时的心理状态是他们认为自己说的就是普通话,因此培训中,老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自然可以领悟,在应试中避开失分项。
总之,培训中对词汇、语法部分用力不宜过多,但也不能完全轻视,要找到方法,找到症结,这样才能让应试者对于普通话的认识更为全面。
以上是针对方言区特有的词汇语法问题,还有很多语言面貌程度比较高的应试者也容易在词汇语法不规范上丢分,比如“说话”中经常出现前后语义搭配不恰当:“学校它成长了我我在学校里成长”“书籍在愉悦我们的同时,从中获得了提高”;再比如主语成分和谓语成分不搭配:“运算准确率增强了”;赘余现象:“我小时候的时候喜欢和妈妈一起做饭”。种种问题,不胜枚举。PSC中的“说话”是一种在应试状态下的口语表达,反映出的是应试者的一种综合素质,而大部分的培训教师忽视了对应试者个体的言语层面的规范和指导,将着力点放在语音的辨正。确实,这部分内容在短期集中的培训课程中更容易让学生快速提高适应PSC要求。可是测试员也在测试中发现,虽然只是短短几分钟,却折射出越来越多的应试者甚至当代大学生的普通话素养基础薄弱。
本文所指的言语层面,主要体现在应试中朗读和说话两项。很多学生朗读能力较弱,对作品理解不透彻,不能正确把握作品感情基调,更谈不上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处理语句,仅仅满足于将朗读篇目读出,导致情感的处理不能够到位。“说话”测试中,很多考生审题不清,词汇贫乏,甚至一分钟左右就“无话可说”,用词也不恰当。笔者就曾遇到过不止一个考生将小猫的爪子说成“蹄子”,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很多学生反映他们的应试心理就是把时间说够三分钟,其他的也不知道该从何处提高。
事实上,应试者在特定语境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情况,是个人选词造句的语用习惯的一种反映,一方面体现出个人的语文修养和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说话人的心理素质与场景的适应性和协调性。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推普”本身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普通话成为我国各方言区和各民族间交际的通用语,在以实现文化复兴的当代中国,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还肩负着提高全民的母语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巨大功用。培训教师要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对学生提高言语能力,提高母语素养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应试本身。例如介绍朗读篇目时,应对作品的背景和基调加以介绍。在“说话”部分,要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审题,合理地安排说话内容,恰当准确地遣词造句,尽力做到层次清楚,详略得当,使应试者能够在培训前后至少有一个明显的态度和意识上的超越,特别要注意在培训中多多注意唤醒青年学生的母语意识,这对于他们日后普通话水平的持续发展是极其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一级临界点上的应试者来说,这部分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和实用。
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区普通话培训已进入到规范、科学发展的轨道。为了规范培训教师队伍,加强PSC师资建设,自治区要求教师需要持有“上岗证”——普通话水平培训教师资格证书,方能进行普通话培训教学。在近几年的业界交流培训班或学会上,我们看到大量优秀的少数民族青年培训教师涌现出来,他们既了解语言学理论,又蒙汉皆通。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普通话培训中,目前仍存在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即对内蒙古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应试者的培训理论挖掘方面有欠均衡。
1.片面强调西部区应试者的语音错误,对东部区应试者的错误缺陷类型挖掘欠缺。该问题在一些东部方言区的培训教师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不少教师缺乏理论自觉意识,感官上觉得东部区方言和普通话接近,而西部方言区的应试者方言特征明显,因此在进行理论讲授时下大力气来纠正西部应试者的语音面貌,包括课堂举例也多是拿西部地区考生为例。这种授课时的用力不均导致西部区考生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先天不足”,对于达标不抱信心;相反的,东部区同学认为自己普通话基础好,因此对普通话培训测试不够重视,甚至不参加培训课程。事实上,东部方言区同样具有很多鲜明的方言特征,上文当中我们已提到了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此处不再赘述。就拿声调来说,东北方言存在阴平调调值高度偏低、去声音节动程不足、调类呼读差异等问题。对这些特征如果教师自身不善于总结,不加以练习规范,轻描淡写,就会在PSC实践中留下隐患。
2.重视汉语方言区考生的应试策略分析,对于蒙汉双语生应试策略分析远远不够。蒙古族占内蒙古自治区全部人口的18%,因此推普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对以蒙语为母语的蒙古族应试者的培训是关键环节。当前,我区普通话测试培训中,关注点更多在汉族考生应试策略的分析,少数民族考生应试策略分析远远不够。出现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培训老师主要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对蒙古语不甚了解,不能够准确把握蒙古族应试者的问题症结。从而在培训时只能是泛泛而谈,或仅将辨正焦点落实于表现最明显的声调方面。但事实上,蒙古族学生在声韵母问题、语流音变、词汇语法、语调等方面均有困难。笔者认为对此类学生的培训应采用辨异描写的教学方式,即将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对照,从第二语言中去掉母语里共有的语言特征,剩下的就应是培训重点。以声母教学为例,蒙古语音没有汉语声母塞擦音[t][th]辅音,但又多出舌叶音。所以蒙古族学生在将舌面音和母语中舌叶音的发音状况相混时,就重点从发音部位的角度去纠正学生。这种方法适用于语音,也同样适用于语法,蒙汉双语生经常会出现不合汉语语法规范的情况,“如动宾语序和汉语相反;动量语序不同;没有补语;介词误用”。(贾晓玲、田宗会,2010)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受到母语语法的影响和干扰,辨异教学能够让我们的培训教学节省时间,有法可循。
以上我们从培训视角对PSC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并从培训教师自身修养角度列举了相应的对策。自治区语委若能够定期开设专门面向培训教师的培训班,针对上述带有普遍性的培训重点、难点制定讲义或教学大纲,从宏观上对培训教师加以指导,并且通过同行交流发现问题,学习到更有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为PSC工作做好保障,对推动我区PSC实践的科学与规范发展一定会大有益处。
[1]贾晓玲,田宗会.不同方言区师范生PSC的培训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刘春宁.浅析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的词汇语法规范[J].语言应用研究,2010,01.
[3]邢向东.论内蒙古晋语的语法特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4]英君.对搞好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
[5]内蒙古自治区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普通话水平测试手册[Z].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