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探析

2015-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政治文明边疆民族政治

罗 敏

罗敏/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在读硕士(广西桂林541006)。

政治文明是在早期人类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政治实践中产生、演变、发展起来的。中国的“边疆不完全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人类构建起来的,是国家因素与地理因素相结合的产物”。[1]只有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完善政治制度体系,创新社会有效管理机制,才能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政治支持和政治保障,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边疆民族地区是一个国家的边缘地带,它远离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区,具有政治环境复杂、经济发展滞后、文化氛围浅薄等特殊性,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重重。只有充分认识边疆民族地区的现实状况,采取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与发展的有效路径,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才能有序推进。

(一)政治文明建设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创立坚定的民族意识

有学者认为:“民族意识既是天使又是恶魔,关键是看它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场合出现和怎样发挥作用。”[2]128边疆民族地区复杂的文化环境、民族价值观以及西方价值理念的渗透、民族分裂言论的流传,导致边疆民族地区多样的民族意识形态。因此,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为边疆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创立坚定的民族意识。

(二)政治文明建设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

恩格斯曾经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3]666政治文明建设不仅是实践,还是政治素养的培育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边疆民族地区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及宗教信仰因素的复杂性,地缘政治环境的特殊性,再加上受到境外势力的煽动影响,社会政治矛盾与冲突也变得日益复杂多样。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政治文明建设顺应时势、因地制宜,构建新的切合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环境的政治体制,以便对边疆民族地区复杂的社会政治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

(三)政治文明建设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创建安定的社会秩序

边疆民族地区安定的社会秩序应存在于稳定的政治形态下,其政治文明建设以边疆社会为基础,并且以边疆人民为主体,相应的,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能够为边疆发展创建安定的社会秩序。首先,根据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宗教信仰的不同,推进边疆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民众形成政治意识形态与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边疆民族地区处于国家边界地带,不可避免地受到邻国和周边地缘的政治环境影响,加之敌对势力以及越境活动猖獗,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打击敌对势力与越境活动;最后,社会转型期催生了大量的社会组织,社会成员由“普通公民”向追求事实的“求实公民”的转变日益明显,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整合和规范社会组织,瓦解打着“和平”幌子的不法组织,创造和谐健康、健全有序的边疆社会秩序。总之,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能够为边疆发展创建安定的社会秩序。

二、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现状

(一)政治文明建设基础薄弱

首先,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一方面,自然环境的恶劣造成经济发展的滞后,给政治文明建设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目前,边疆民族地区还是以传统的农牧业为主,生产仍然是依靠气候条件,生活勉强能够维持自给,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大。另一方面,边疆民族地区远离中心城市,科技、资金和人才严重匮乏,经济发展势必受到阻碍,从而影响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其次,边疆民族地区群众政治认同度不高。受地理区位的影响,他们长期生活在封闭性的环境,教育、文化、科技等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一些不良的因素,形成了一种比较落后的“亚文化”意识形态。因此,民众对政治的认同度不高,严重阻碍了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前进步伐,政治文明建设浮于表面。最后,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的行政能力普遍不强。由于个人知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以及组织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硬件条件等因素的差异,边疆政府的行政能力无法满足当地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时代,新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对边疆民族地区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政府行政能力的衰弱,势必导致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无法正常运行。

(二)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缓慢

边疆民族地区,尤其是边缘一线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多处在崇山峻岭、丘陵峰峦、密林深箐、戈壁草滩地带,虽然山川壮丽,地理位置重要,但阻隔重重,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差,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4]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景气、阻碍重重,必然导致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受阻,进而影响政治文明建设发展。总体来说,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公共权力的掌握不全面、欠科学,对社会群体的控制和渗透不够,政府与群众的政治关系相对简单,“公民社会”组织较少且组织管理不合理;二是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不成体系,政治制度、体制不完备,社会管理方式跟不上时代步伐,“族权”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多种政治制度与政治方式并存,政治一体化程度较低;三是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发育水平较低,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政治文化体系,政治文明建设处于一种低水平、低程度的形态。

(三)政治文明建设关系繁杂

边疆民族地区繁杂的政治关系严重制约着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多民族是导致现实中政治关系复杂的重要原因。一是各民族之间的繁杂关系;二是多宗教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同的宗教必然产生不同的“三观”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使得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严重受阻;三是跨境民族与宗教的渗透手段狡猾,方式多样,目的隐蔽,“直接渗透”和“硬渗透”逐渐转变为“间接渗透”和“软渗透”。总之,边疆民族地区多样的民族、繁杂的宗教及境外势力复杂的政治关系,使得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处于疲态。

三、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初探

(一)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法治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磅武器。法治建设属于政治建设范畴,是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孟德斯鸠说过:“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一些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完了。”[5]242从法治建设的角度出发,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完善法治体系建设,为加快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奠定雄厚的法律基础;二是稳步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型政府”建设,为加快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三是全面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成员的法治观念,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政治文明与社会稳定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代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难免会出现社会不稳定现象。正如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指出的那样,“现代性意味着稳定,而现代化意味着不稳定”。[6]43当前,伴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格局,社会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也会增加,边疆民族地区的公共危机事件此起彼伏,某些不稳定的社会因素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造成政治的不稳定,从而导致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不稳定。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是边疆政治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保证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显得格外重要。为此,一是要努力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的基本条件,完善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保证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文明和谐。二是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的行政能力。政府行政能力的加强要求政府具有较强的治理能力,更准确地讲是在民主宪政框架下加强公共服务职能。[7]因此,应加大科技、文化、教育的投入,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强化政府组织协调能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宣传,提高民众对政治文明的认同度,畅通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渠道。三是消除民族隔阂,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正确对待“边疆特殊论”,相互尊重各民族之间生活习性与宗教信仰的差异,加快民族关系大融合进程。

(三)政治文明与民主法制

公民社会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主体之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不仅要加强民主与法治的制度建设,更要以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和公民意识为基础”。[8]26首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民主政治,是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促进“暴力”专制政治走向民主协商政治,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群众政治参与意识及能力。其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行使权利,参加本地方社会和政治事务的管理。[9]强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完善村民自治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好群众最贴身的利益,增强公民政治素养,为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最后,坚持和完善司法体制,促进司法独立,以独立的司法体制来保障政治民主化的成果,完善政治民主化的制度。

(四)政治文明与政治文化

当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传统民族政治文化与现代主流政治文化之间的碰撞逐渐增多,成为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阿尔蒙德首次提出“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的概念,并阐释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10]29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带有明显的民族印记,每个独立的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政治文化,而民族政治文化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边疆政治文明的建设发展,因此,培养民众认可同一种正确的主流政治文化思想显得格外重要。为此,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文化的建设,促进边疆民族地区主流政治文化思想与切合边疆实际的政治文明建设相融合;二是妥善处理好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以及国外政治文明、国外政治文化的关系,一方面吸收有利于边疆政治文明建设的典型国外政治文明与政治文化,另一方面摒弃不利于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发展的国外政治文化思想;三是切实解决好宗教文化与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关系,促进宗教文化与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相适应,为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奠定和谐统一的思想基础。

[1]周平.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J].思想战线,2013(02):99-105.

[2]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2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666.

[4]周平.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J].思想战线,2003(03):12-17.

[5]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42.

[6]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43.

[7]薄贵利.准确理解和深刻认识服务型政府建设[J].行政论坛,2012(01):8-12.

[8]虞崇胜.政治文明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6.

[9]陈太平.论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安全[J].民族论坛,2014(09):55-56.

[10]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

猜你喜欢
政治文明边疆民族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合唱团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特性
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的力作——《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评介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征稿函
附录:《中国边疆民族研究》1—6辑目录
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