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小说研究的新进展——评金红《融通与变异——意识流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

2015-08-15 00:53曲光楠
关键词:意识流学界文学史

曲光楠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金红的《融通与变异——意识流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以下简称“金著”) 雅作付梓,堪称重量。正在从事现当代文学教研工作的我,偶有拜读,深感治学谨严,行文间余香满口。探讨“意识流与中国新时期小说”的方法与得失,功能非常。有鉴于金著自觉将“人学”与1980 年代涌入中国的“西方现代思潮”进行历史情境的客观还原作为前提,以及将意识流作为文学史独立活动因素深入考察的研究立场,探讨关于金著历史方法的运用与深隐其中的历史观念,自然成为本文的题中应有之义。

“意识流”文学自现当代文学研究格局考察,拥有起点性的示范作用。金红先生系出名门,师从朱栋霖先生,学界均知其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2012)》的撰写整体从文学现代化进入,而以人学立场著述作为其现当代学科特征之一标兴于世。这种文学史研究视野的确立,前沿的高蹈性尤其强大。纵观金著对于该文学叙述所持的历史观念与文学观念的调整策略,可以看出,所秉持的历史方法自然一脉相承。

从文学学科框架内进行考量,文学史作为历史学科一个分支的研究立场,直接导致专门史的出现,这一研究立场必然使得文学史写作与其他许多学科形成学理互渗,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史学,文学史与广义的史学形成联系已成学界共识。按照这种理解,在历史中起支配作用(推动或阻滞) 的力量,隐含着漫长时间所规定的变化因素。而这也形成金著与一般意识流文学研究著作相异的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学术研究特点,即在于对文学史采用一种相对适宜的时间度量与历史细部观察的结合,能够从地理环境、精神工具、政治制度、生态结构诸多维度出发,建立较为稳定的互动结构。

如果说人学视野下中西方意识流小说是金著中重要确立导源。这包括导言由西方与东方思想资源谈起,强调在政治制度内外兴起民间意识的独立喷发,从当代到现代的文学史回顾梳理,在“变”中凸显了一个基本脉络,进而形成了相对适宜的时间段。那么第一二章所交代意识流理论的发展轨迹从中西理论区间中交代了心理学叙述、跨学科理论引入、中外批评家的各自内容及典型结论、突破大陆视野的意识流小说译介史,构成了意识流文学诞生的立论现场或产床。这势必导引出新时期作家对意识流小说的总体实践结果,呈现的结果是,金著以群像展览的方式,印照了文学史构成机制下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下简称“八九十年代”) 中国作家的宏观自觉性创作历程。这一当代意识流文学的接受史,彻彻底底建构了意识流小说概念与内涵的边界,在学界形成了自身理论立场的强大优势。从第三章到第五章,金著以意识流小说历史叙述核心为导向,集中阐释八九十年代王蒙、莫言相异的理性规范与感觉发现,强调了私语化创作与林白私我表达,彰显了音乐性、意象化与小说的诗化叙事。更加强调新时期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及所辖文学经典的经营性表述。交代了在现有政治制度下的中国作家生态场域的阶段特征。于是整部著作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即理论贯彻与文学实绩不再孤单处于中心位置,对上述众多文学对象的理解也同时具有丰富的自我循环。进而金著给学界一种深刻印象: 写作者能够提供一种在多元的社会视野中,进行独立且客观的整体透视的参照系。

在人学视野的相关叙述中,金著投射目光于意识流小说与“人”的认识起源,研究者能够注意到,作者试图证明意识流小说理论的出发点自然与人相勾连,将意识流文学与新中国的政治语境的显隐背景、知识分子的精神受难结构、文化地理习惯等历史决定力量具体联系,将整个新中国社会的发展史等同于人的观念演变史,这包括人在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协调和平衡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各种关系,以及相关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过程。作者的这一叙述立场,更加完整地呈现了意识流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历史的演进过程的复杂层次和真实景况。按照这种理解,历史与意识流文学作为话语,二者同样在建构种种使我们过去产生意义的机制,需要强调的是,金著秉持文学史研究的本位立场尤其明显。给学界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深刻体察了文学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并没有将重心完全着力于文学外部关系研究,而是把文学内部诸要素作为主要关注对象进行客观梳理。从探讨大陆意识流小说原创空间场域出发,利用空间揭示意识流小说发生的时间结构,在空间叙事的具体解读中,完成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意识流文学的阶段性划分。这种文学史叙事的立场,具有先验的位置与角度,其独特性在于,金著对意识流小说历史阐释当代性动机的强烈,从自身历史写作的现实动因出发,她强调作家群体与学界自身经历的对中国意识流小说历史叙述、探寻。给学界的印象是,由于金著与其导师文学史理论定位规则共有的一致性,使得金红先生的历史叙事一直呈现这样的稳定性内容,即有关文学史“人的文学”的叙述表现出20 世纪80 年代的极力显形与20 世纪90 年代偶有隐形的书写特征,而这一写作策略又与金著所选作家群体在两个不同十年形成历史接轨。通过王蒙意识流理论的首创实践的提出,莫言魔幻创作思维与意识流理论的汇合,完成20 世纪80 年代意识流小说发展史的确定性支撑,展现了文学文本“大写的人”与多元文化场域下“人”的存在特征。在深入研究王蒙“集束手榴弹”与莫言具有意识流经验的《欢乐》《红高粱》等代表性作品,全面把握意识流小说的视野中,金著将前者关于“人”的主流政治经验与后者强大的底层人类立场相结合,从红色政治视野与民间存在视野的角度构建了20 世纪80 年代意识流小说的思想维度。相接续的,关于20 世纪90 年代文学创作的个人化写作,金著采取了对“人的文学”这一文学史理论的纵深性说明策略,在分类私语小说与宏大叙事、个体与集体、个体的生命体验、个体的记忆的文学史叙事过程中,金著更加强调意识流小说创作与陈染、海男、林白、徐小斌等作家对应性分析,深入把握了写作内容、写作立场、作者角色、叙事动机等方面的互异立场。在分析《与往事干杯》《凡墙都是门》《人间消息》《我的情人们》《记忆与个人化写作》《双鱼星座》等文本的过程中,诠释了人的文学与个人化写作的冲动。强调了私语写作与生命意识的客观联系,这包括个体创作的感性与智性、记忆与想象、心灵与身体的飞翔跳跃等诸多作家关于创作的元理解。大量文本的具体分析给学界的印象是没有生吞活剥西方意识流理论,而是在“人学视野”的框架中,借鉴和比照已有的中西方理论,根据自身的生存经验、社会体验和阅读体验建构了一个新的经验世界体系严整、层次分明。从新时期文学这一时段全面验证了其师朱栋霖自20 世纪90 年代始力图倡导的文学史结论:人的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条主线,并进一步丰富了朱栋霖师徒一系关于现当代文学理论层界的外化范围。

需要学界注意的是,在金著意识流小说理论界面的建构过程中,作者真正导入了意识流小说人学视野与西方现代性理论互为贯通的文学史立场。这是金著的又一突出特征。按照这一判断,学界能够发现金著实现了自身研究方法的创新。从八九十年代至今仍为热点的现代性与后现代理论在中国大陆的风行,使现今许多研究者仍然趋之若鹜,就着半生不熟的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理论方法的经验去做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对现当代文学史文本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均反响不佳,不甚了了。针对文学史研究的这一弊端,金著在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主流文化格局中集中清理具有突出意义的经典文本时,并没有被西方几百年来交杂变换的多元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蒙蔽视野。而是试图站在一个超越这一狭隘的现代性文学研究立场,在补进人学宏观视界理论的同时,深入分析了从新时期意识流小说这种文学自觉意识的苏醒到与世界接轨的文学实践过程。“这一文学史现代性立场的建立,人的文学一方面强调个人本位主义,这是个性的彻底解放; 另一方面强调文学的独立性,这是文学的彻底解放。正因为个人本位主义与文学的独立性相通约,人的文学才真正具有内在的一致,能够成为文学现代化的合理内核”[1]。金著的历史叙事立场在此处与其师基本一致。而此间的历史叙述行为同时完满呈现出意识流理论及其创作在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作者力图从“文革”时期的过度政治化对文学的消解场景中迅速展开,在厘清八九十年代伤痕、反思、寻根、先锋文学、无名化写作等代表性文学思潮的叙事框架里,金著借助意识流经典文本的分析,去探讨那一时期中国作家从思想界面复归文学创作的文学史现代性意义。表明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建立,已经能够不再是按西方化的标准去寻找中国文学的世界化,而是在全球化世界种种陌生的他者话语中,兴立中国文学话语及其独特个性。这不是要全盘否定和抛弃文学现代性的西化遗产,而是在同时承认现代的历史性得失前提下,立足于当今世界语境而兴立只能在这一语境中存活的中国文学,通过这一新语境的优势、以自反性建构的姿态把已发生的微妙或隐在因子揭示出来。

以意识流文学的探讨界面作为研究向度,去寻找新时期文学自身所拥有的独特语境、问题与兴奋点,这种通过八九十年代两个历史阶段代表作家作品的深入解读,拥有丰富立体的解读实践。具体体现在,通过王蒙探讨红色政治视界中知识分子作为“人的独立”,去表现“文革”历史的极端走向,通过对其意识流小说理论的运用,突出不同知识分子个体内心的真实经验,由此构成对希冀中国现代化体制的独立理解。选取莫言,一方面在关注小说先锋实验的同时,厘清中国文坛与西方现代派文学之间的关联; 另一方面,着力处理同一时代的莫言如何把意识流理论与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的融合,集中阐释莫言小说关于感性、感觉、潜意识、心理描摹、想象与幻觉、心理时空等意识流理论的完整过程。由此表意人的意识与生命意识,更深层次地展示出对历史视域的叙述想象,而这两方面都集中于对人的最基本的认识,这里的莫言创作更是乡土人类在现代历史进程中关于自身现代性的重新定位与理解。而20 世纪90 年代私语写作更加强调陈染、海男、林白、徐小斌众多作家的各异元叙事行动。这种叙事文学史中的人由大到小的变化,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人的形象越来越分明、越个体,个体的我意识逐渐完整清晰。这一时期的意识流的引入成就了私语小说心灵画面的全面进入,从而拥有了全新的题旨,在强烈的女权立场的驱动下表达生命经验,从而具备了对女性人生、生命尊重。

意识流的诗化叙事则笔触至音乐性、意象化与意识流小说的深层次理论探讨,在大量接触经典作品同时,更将笔墨集中于王蒙、莫言、陈染等作家对于意识流小说文体创作的各异性理解,突出新时期意识流小说自身的突变。这样就全部完成新时期文学伊始,意识流小说在与西方文学资源实现对接的过程当中,中国作家创作所展现的现代性的历史沿革。

在一定意义上,金著的出现弥补了意识流文学现象研究的理论空白,这种具有创新性的实际努力,代表着新代际学人的普遍研究水平。学界也同样期待金红先生新的学术专著的出现。

[1]邢少涛.回归历史本真[J].文学评论,2000(3).

猜你喜欢
意识流学界文学史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学界亮点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