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祥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职高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成因与解决策略
苏祥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职高生正处于叛逆的年龄段,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出现状况如果得不到合理解决和有效处理很容易造成学生情绪失控,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会自暴自弃,成为后进生。作为教师,既不能视而不见,又不能束手无策。要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学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逆反心理,转化其后进心理。
后进生;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等,根据多年来在职高任教的经验总结了一些转化后进生的方法,为以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1.原因
(1)对学习不感兴趣,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学习习惯差,不写作业或者抄作业现象时有发生。
(2)学习方法不当,没有掌握学习技巧,上课听不懂老师讲的,下课不复习,作业不会做,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读死书,不懂变通,不会举一反三,只是接受,没有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2.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白学习知识的重要性。用具有说服力、贴近生活、身边的事情让其明白不学习对自身的影响极其严重。并且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努力摆脱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障碍,主观能动地进入教师的讲课当中,使其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的脚步扎扎实实学习。
1.原因
(1)他们在进入职高之前父母一直不在身边,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对孩子溺爱,对学业放纵,导致初中学业就在学困行列。
(2)因为多方面原因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导致他们心灵受到伤害,无暇顾及学业,从而使其进入学困生的行列。
(3)寄宿学生由于远离父母,父母不能及时关注孩子一些细微的变化,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比较敏感,自己处理问题有时候又会比较偏激,不能正确处理与身边人的关系,导致情绪低落,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从而成为学困生。
2.策略
教师要想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待人接物有着很深的影响。我们教师要利用现在的微信群或者QQ群等先进的电子手段与家长进行联系。对于学生在学校期间出现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或学生发展的现状与潜力要与家长单独沟通,寻求家长的共同配合,以便使学生在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1.原因
(1)教育观念陈旧,采用以前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对死板的语文知识缺乏兴趣。
(2)部分老师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本人而不喜欢学习本门学科的知识,从而成为学困生。
2.策略
(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多样化朗读、课本剧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集声音、图像、视频等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五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男女生齐读、小组赛读等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对于一些故事性强的课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下排练,课上表演,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会给中职语文单调的讲授、背诵、识记带来一些生气和乐趣。
(2)教师也要注重课堂提问,对问题的设计、难易,教师必须做到心里有数,对于相对容易的问题教师一定要优先后进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锻炼,多给一些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得到赞美,从而让他们觉得学习也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从而对语文产生兴趣。
(3)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或者家庭作业时也要多下些功夫才行。学困生本来就对学习缺乏兴趣,如果按照老旧方法布置作业,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设置作业时要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并且在题型上要活泼、新颖、大方,使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有探究的兴趣。学生兴趣浓厚,对后进生的转化就有很大的作用。
(4)教师教学魅力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作为职高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用幽默的言语、广博的学识征服学生,避免只守着课本上、教参上固有的内容“读”,要“讲”,就要讲出水平、讲出高度。能在适当的时候拓展内容,能根据课本中的知识引申知识,用这种魅力吸引学生,让学困生爱上学习。
总之,教师一定要了解造成学生学困的原因,并且根据情况对症下药,从多方面入手,转变学困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改进学困生,使其尝到甜头,愿意进步。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长牢记心中,潜移默化地渗入每一个学生心中,尤其是学困生。教师一定要记住,不论学生成绩好坏,他们都是一株等待绽放的花,需要教师的精心灌溉、耐心等待。我相信,一个班级就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海。
魏莉莉.试论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01).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