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
(南京财经学校)
浅谈《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邵燕
(南京财经学校)
《基础会计》是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习会计的入门教材。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应及时调整教学重点,重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员。
改革;能力;实践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基础会计》专业课程,又缺乏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容易觉得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枯燥空洞,常会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笔者总结多年会计工作和会计教学实践认为,现行会计专业教材体现的是知识本位的传统观念,未能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尤其不适应目前职业中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特点,也不适应当前会计改革的需要,所以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应及时调整教学重点,重构课程体系,采用“学训结合”的教学方式,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员。
现在的课程体系是从学科派生出来的。我国的课程体系改革本身也存在严重弊端,一直是知识添加型,课程改革的处方就是“添汤加料”。这种增加新课、改造老课的做法,使课程内容越改越多,原先的内容重复交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增添了专业课比重过大、知识结构不合理、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呼应等新问题。
(一)对专业知识理解的不到位
学生普遍接受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育多,实践机会少,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理论与实际脱节,也使学生感到困难和厌倦,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从而影响能力的形成。
(二)实践的经验少,动手的能力差
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差的状况,有许多财会专业毕业生直到毕业时都没有接触过企业。而且社会实践调查、企业实习等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使得毕业生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了解企业,不了解市场。企业普遍反映,上岗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与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相比,远水解不了近渴。
(三)职业学校财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急剧的变化,由过去的学历型、学科型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企业需要具有全面的管理知识、卓越的组织能力以及高超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而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职校财会专业学生只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组织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教师要在学生学习会计的起步阶段做好引导工作。《基础会计》课程着重讲述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教会学生编制“会计分录”为中心,以会计核算的各项技能技巧的掌握为基本点,让学生能熟练处理单位一些日常的基本经济业务,包括存取现金、采购材料、生产领用材料、发放工资、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销售产品、结转已销产品成本、计算及缴纳所得税、结转本年利润等。根据笔者从事《基础会计》教学的经验及指导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体会,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较显著。
(一)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课堂特色
每节课以中小型企业会计核算岗位为“项目”,细分岗位核算内容为“任务”来确定课堂教学内容,每一任务中均以“任务导入、知识准备、任务实施”来进行基础会计系统化知识的讲述与职业能力的训练。在任务实施中,梳理对经济业务与会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的时间节点、原始凭证的收集与整理,强化会计职业能力的形成。例如,在讲货币资金核算的时候,课堂设计是这样的:
1.任务导入:某学生从中专会计专业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小型制造企业做第一份“会计”工作——出纳。怀揣职业梦想的这位学生,和所有的“会计人”一样,从“出纳”岗位开始职业生涯。上班第一天,财务科科长就告诉这位学生“出纳”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职责。包括:根据记账凭证收付现金;按规定每日登记现金日记账;每日负责盘点库存现金,核对现金日记账;按规定程序保管现金,保证库存现金及有价证券安全;保管好各种空白支票、票据、印鉴等。同学们,你们的第一份“会计”工作很有可能是“出纳”,主要的工作内容也就是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怎样记录与保管库存现金”等,下面我们就开始我们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吧。
2.知识准备:教师引入库存现金、库存现金管理制度、核算库存现金的相关理论。
3.任务实施:(1)提取现金:填写现金支票、加盖预留印鉴(填写审核原始凭证)—到银行提取现金(情景设计)—进行提取现金的账务处理(会计分录)—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登记账页)。(2)一次性备用金:填写借据预借差旅费,审核借款单(填写审核原始凭证)—进行付出现金的账务处理(会计分录)—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登记账页)。(3)库存现金清查:填写审核“库存现金清查盘点报告单”(填写审核原始凭证)—对清查结果进行账务处理(会计分录)—登记相关账户(登记账页)。
笔者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就这样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以项目课程为载体,突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会计实际工作的统一协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清晰了解了以后职业岗位的任务需求。
热情。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对会计“做账”有了感性认识,逐步找到了感觉,进一步巩固了会计的理论知识,在反反复复的练习中通过规范学生的会计操作磨炼学生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会计水准。
(四)对会计专业课程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不再仅仅以“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为适应以能力为主线的职业技术教育观念,不应再局限于常规的卷面理论考试,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而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动手能力在成绩评价体系中的分量,逐步由课程考核体系向能力考核体系过渡。笔者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成绩采用由会计理论、会计实际操作技能、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几个方面组成。会计理论部分的成绩通过采用卷面考试的形式评价;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以学生完成的会计模拟实习的资料为依据评价;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的评价,包括考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情况等方面的评价。通过综合评价,较全面合理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大大调动起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会计岗位能力。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有感而发的一点体会,与各位同行共斟。
[1]金中泉.基础会计[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毕金星.《会计学原理》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J].经济师,2004(12):96-98.
[3]王俊生.基础会计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陈敏,王晓钊.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的热点问题:新会计科目设置变化[J].会计师,2007(11).
[5]张宁,汪小兵,刘江.基础会计课程模拟实验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9).
[6]赵筠.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开发思考[J].会计之友,2010(4):114-116.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