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华
(湖南省双牌县第二中学)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教学模式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成为教师的理想目标。学生应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会学习的人,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高一化学教学既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继续,又是整个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关键,由于高中化学知识和思维层次的变化,知识的综合应用及能力的要求出现了飞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而高一化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继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能学习化学的人,为三年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帮助?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化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谈一些体会。
初中化学知识跟生活紧密相连,知识点要求低,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但知识的系统性不足,逻辑性不强,知识零、散、乱,淡化了某些重点知识,如溶液、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及化学计算,使得初高中知识脱节太大,学生在高中学习时感到困难。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初中的基础就相当薄弱,高一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帮助学生消除对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并及时性、阶段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初高中知识的过渡。
针对这些情况,高一教学中教师要钻研初高中教材,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加强学法指导,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预习、课堂笔记和课后练习,及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总结、抽查;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行复习,做好知识发展的衔接;在教学中要善于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知识得到合理推进;还可依据学习进度安排链接模块的复习,如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计算等。通过对初中知识的补习为高一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元素周期律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这也是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开始学习化学的前提。
经过初三紧张、短暂的化学学习,学生大都感到所学知识很浅显,但化学实验会极大地挑起学生的兴趣,而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却让学生开始质疑化学的魅力,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化学不难学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有密切关系,很多时候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暂时的,而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持续的。只有培养学生具备学习高中化学的能力,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一次次的成功才是学习兴趣的源泉。如果高一刚开始就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太难,也就自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传授的知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遵照教学规律,采用分步推进的方法,而不能简单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教学时应严格把握教材深、广度,不要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人为制造教学难点,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实验导入新课是化学教学中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解惑析疑的欲望。课堂上须创造条件进行实验,可以开展学生实验、学生演示实验,课堂外可以开放实验室,开展学生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再次,注重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最后,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兴趣的保护工作,确保其持续性。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关心他们学习的状态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想办法帮其解决;要多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开始学习化学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要找到优秀的教学设计根本不是问题,同时,在新课改下更强调交流和合作,备课组间的资源共享也使得优秀的教学设计不再是问题,但是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使用,其效果却不尽相同,这就是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不同导致的。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升自身的课堂执行力。应理解、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每一个学生给予期待和信任,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充分发挥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的作用,让学生“亲其师,信其教”;教学中多赞赏和鼓励,使学生时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能够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学中还要适时变换教学方式,调节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注重授课方式的多元化,如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
总之,教师应想方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收获知识,获得前进的力量,这需要教师的魅力和力量。当然,每位教师的特点各异,但必须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好基础知识,让45分钟的课堂真正有效,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所得,这也是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开始学习化学的有力保障。
在高一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高中化学学科思想。进行物质的量教学要注重微观与宏观相互转化、类比类推的思想;进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要渗透守恒的思想;进行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教学要注重分类、类比类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绿色环保的思想等。
高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最关键的时期,而因初中学习基础不同,学生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高一刚开始就会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甚至有元素符号都不会书写的学生,而这一时期是学生对高中学习的触摸时期,也是学习愿望最强烈的时期,教师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对症下药,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外教师还需不辞辛苦,额外多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辅导,杜绝学生在高一学习中的掉队现象,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并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巩固,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能促进整个学习氛围的变化,激发学习优秀学生的学习干劲,刺激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也是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开始学习化学的支柱。
高一学生对学习充满憧憬,教师更应充满热情、带着激情面对学生,并积极适时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一的学习,帮助其具备学习的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化学的人,为高二、高三乃未来养成终身受用的能力奠定基础。
[1]王瑾瑜.新形势下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中学化学,2015(02).
[2]胡卫平.高一化学和初中化学教学链接[J].新课程学习,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