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定群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神河中学)
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仅七年有余,算得上是个青年教师。毕业后来到这所依山傍水的中学从教,也了却了内心想为人师表的梦想。于是,站在三尺讲台上,便对学生有着这样的期望:学生喜欢英语,对英语有兴趣,进而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达到交流的基本目的。然而,随着教龄的递增,伴着对英语教学认识的逐渐成熟,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口语教学面临着相当尴尬的境地。无论考场上是多么趾高气扬,依然摆脱不了“聋哑”英语的缺陷。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以下是我在工作中所体会到的一些尴尬以及自己对解决这些尴尬的建议和对策,愿与大家分享:
课堂上总是习惯用英语来几句开场白,或简单,或繁琐,学生却睁着迷茫的眼睛望着你,不知云里雾里。时间久了,简单的几句干脆也不说了,直接教学。于是,学生唯一操练英语的环境消失了,课堂变成“汉语式”英语课堂模式。其次,教师对学生口语水平不作要求,师生双方都失去了练习口语的语境。
在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不少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卷面考试中没有口语测试,便放松了对口语的锻炼。他们认为英语口语训练是浪费时间,一切训练应该奔着考试试题类型而来。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中考、高考,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还没有认识到学习英语,尤其是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没有自信,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恐讲”心理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与人交流,但我们农村的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局限,平时在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几乎不用英语。没有与外国人对话的机会。根本没有形成一个学习、运用英语的良好环境,严重制约了教师对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的培养。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几点较普遍现象。为了杜绝“哑巴”英语的尴尬局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尽管一开始学生难免一头雾水,只要教师首先带头说英语,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和榜样。
其次,激发学生表达兴趣,帮助学生克服“恐讲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口语错误,没必要有错必纠,要鼓励他们敢开口,多开口,不怕出错,让他们在开口说英语时有一种自信心理。
再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保持学习英语、张口表达的兴趣,就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对那些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更要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并及时肯定和表扬,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要为之喝彩。
最后,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内外交流活动。比如讲故事,值日生做报告,复述以前所学课文,谈论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语言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出成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双赢,需要多方力量的合作。只有各方力量团结在一起,教育才能开花结果。
[1]金莉.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理性思考[J].甘肃农业,2006(01).
[2]符淼.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效果因素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
[3]杨芙蓉.对新课程实施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