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方法求实效 基础能力双落实
——历史教学中有效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思考

2015-09-10 09:51徐伟法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书本选择题历史

徐伟法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中学)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关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依据

1.三维目标内在的关系与地位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是最基础的。从发生论的角度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依附于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学生在探索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2.近三年高考题的启示

2011~2013年高考选择题各类型题量分布

教学启示:

重视基础、核心历史知识的积累与落实;提高新情境下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同时又能将材料信息与书本建立正确的关联。

2011~2013年历史综合题考试的范围及内容所体现的思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二者兼具;某一时期的贯通。

教学启示:

以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或国家为中心,构建知识网络。

3.学生现状

新课程确立了专题型体系和模块式编排,在知识处理上较为灵活。但实施后许多学生学习历史感觉很吃力,很容易混淆前后知识点。

二、复习中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策略与方法

1.以学生“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确立好有效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方案。

如,复习古代中国科技成就这一课时

操作步骤:课前明确复习目标,编印导学案并先下发,让学生先完成“预习导学案”,然后上交批改,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之后下发问题反馈单,学生预习后,填上学生认为的薄弱点、重难点,然后教师根据问题反馈单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

课堂教学中利用课件呈现历史材料和课堂习题,同时利用板书边讲边构建知识结构。讲述内容的选择上:侧重传授程序性的知识;必须传授逻辑上存在必然联系的知识和主题性的知识。

2.培养历史通感意识,增强“纵横联通”

基于近三年浙江省历史非选择题明显呈现阶段特征的考核痕迹,树立通史意识,纵向了解历史发展进程与脉络,横向空间上联系同时期历史事件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知识贯通,可以形成一定阶段内的历史“时空”全貌特征。

[通史坐标]

以上知识结构图,清晰地展现了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的世界发展史。利用这组资源,我们可以落实书本相关的核心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记忆能力与水平。

3.科学地看书

(1)看什么

①看书本

阅读课本前言,明确学史目的;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阅读专题导语,把握背景线索;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②对照考点,逐条分解,归位书本

(2)怎么看

看书时要带着结构去复习。专题目录是知识框架,能对具体零碎的知识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记住知识框架,能迅速将思维集中于所解答的试题中,尤其是非选择题。

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有效复习策略,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运用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有效地提升了历史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猜你喜欢
书本选择题历史
单项选择题狂练
打开书本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四书五经有哪些
新历史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