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苦苦追寻的语文课堂

2015-08-15 00:44邓新平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愚公高潮语文课堂

邓新平

(浙江义乌第三中学)

一、大气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首先要大气,就是立意要高远,要大气磅礴,目标要极为明确。要真正把语文课堂当作学生探求真知、体验生活、追求理想、展示个性的乐园,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杭四中的余正老师上《逍遥游》,最后环节大气磅礴:

(道家)鲲鹏精神——关于人和民族的成长和智慧的秘密

大目标,大谋划;大潜沉,大蓄积;大飞升,大动力;大境界,大胸怀;大气势,大无畏。这种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鲲鹏精神与儒家表现为浩然正气的大丈夫精神一起,造就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使士人心志高远,胸怀博大,精神昂扬,奋发向上。学生经常受此种熏陶,性格自然也会高远大气,怎不为民族、为国家努力读书?笔者上《鸿门宴》时,只设置一个主干问题:鸿门宴项伯为什么要告密?整个课堂抓住文本的点,还原历史事实的面,探求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渊源关系,最后师生一起得出结论:项伯告密原来是为了救项羽。上完课后学生大呼过瘾,由此引发了学生探究先秦英豪的浓厚兴趣。

二、设计精致的语文课堂

课堂设计一定要周全,要找出最佳角度来切入课文。要既周全又精致,就必须钻透教材。黄玉峰老师曾说过:“……要讲究技巧,特别是要讲究突破口。”有时一句话出口就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思路激活,开启他们的智慧。

上《始得西山宴游记》,抓住题目中的“始”与“宴”,整堂课就两个大问题:(1)前面写游永州众山水,能不能删掉。(2)写游众山与写游西山有什么不同。两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设计精练,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再配上两处比较、两个细节的教学,那作者柳宗元的内心情感与理想追求还有哪个学生体会不到呢?教《游沙湖》时,就设计一个问题:苏轼走出来了吗?当总结苏轼能集儒道佛(以儒修身——博爱,以佛治心——众生平等,以道养生——珍爱生命)于一身时,同学们的思维之火完全被点燃了,都沉浸在苏轼不朽的文字与思想情感中。

其实,不是学生不说厌写,而是教师没有设计好精致的环节来激活学生的激情与思维。科学合理、精致精巧的课堂设计是教师引领、驾驭课堂,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只有抓住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突显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学生才能一学一得,老师才会一教一乐。

三、厚重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要有厚重感,也就是要延伸、拓展得恰到好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但课堂中的拓展不能背离语文教学的要求,不能不注意语文学科的本质。拓展要有“度”,要有相当的厚重感。比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我适时地拓展到《辽沈战役》中毛主席回顾自己青年时代所说的话:“我们在岳麓书院的时候,你(指肖三)不晓得,每逢夜间来了雷雨,我就迎着风雨向山峰上跑,文明其头脑,野蛮其肌肤。树林黑乎乎的,电光一闪,我看见周围的一切……”肖三说:“我在某本外文书上看到,很多将军、元帅,还有探险家,青少年时代都是苦苦地折磨自己,锻炼意志,随时去征服世界。”同学们课下一直在讨论这席话,看得出他们感情上掀起了很大的波澜,纷纷表达要向伟人学习、现在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的意愿。

有位老师上《水调歌头》,课上得挺不错,但最后的拓展却让学生学唱王菲的《水调歌头》。虽然同学们参与的热情高涨,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歌词的内容与课堂学习内容也没什么偏差,但这种热闹却偏离了语文课程的本质。

四、有高潮的语文课堂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也应如此,不能平平淡淡、千“课”一面,而应该把课上得有层次,尽量做到波澜起伏。不要求高潮迭起,但一堂课至少要掀起一两个高潮,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引导创造。上《愚公移山》时,设置两个环节,均能掀起高潮:(1)愚公傻吗?他完全可以搬家嘛,为什么不搬?(2)以红旗渠为例,不能因为林县严重缺水,就让几十万人都搬家的。愚公也一样,是为了不离开生他养他的故乡,他才率子子孙孙立志搬掉太行、王屋两座山。他这种不惧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一下子就有了立脚点,有了源头。此环节,我从学生的眼神中真正看到了他们对愚公发自内心的敬佩,更能让人想象到孩子们会在年幼的心灵深处打下故土的烙印,这就达到了课堂的高潮。

语文就像一盘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她的珠圆玉润、喜慨悲歌总是那么让人心动。语文课堂就是品尝美食的佳台,心目中美丽神圣的课堂,我将一直追寻下去。

猜你喜欢
愚公高潮语文课堂
现代愚公
百折再看高潮来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谁更应当“愚公”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愚公移山
『四化』助推学雷锋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