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能力和素质的生长点,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撑性的平台。”作为教育者,我们既有传承文明、传承文化的习惯,也有传承良好习惯的任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要重视言传,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我在今年班主任的劳动实践周中获得深刻体会。通过高一(2)班劳动实践周下来,我觉得有一种做法对学生的教育是最为有效的,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应该自己首先做好,以自己的亲身行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生源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是来自于矿区、乡镇、城区的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较差,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办学方针是:降低重心,夯实基础,分层教学,全面发展。为此我校实行独具特色办学模式之一“实行劳动实践周”,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最光荣,让学生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6月11~15 日是安排高一(2)班的劳动实践周,实践班的老师提前做好安排,班主任做监督就行了,实践班的老师已经讲过要求,我认为应该不成问题,所以第一天我就没有亲自去看,只是让各组的负责人检查,给我汇报。等到我第二天我到各楼各组卫生区一检查,令我大吃一惊,真是惨不忍睹,厕所臭气熏天,他们只做表面文章,只是把地拖干净了。坐便器,洗手盆,纸篓里的纸,犄角旮旯的卫生根本没有彻底清理,我感叹“90 后”眼高手低,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在想,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决定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行动来感染学生。我暗暗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必须我亲自给每一个组的学生讲要求,现场操作示范,如何把卫生打扫干净。我说卫生打扫干净了,心里就敞亮了,给学校班级带来良好的环境卫生。随后,我让每一组学生准备好劳动工具,手套、刷子、笤帚、簸箕、拖布、清厕灵等,其次,我亲自到每一个组给每一个学生具体地操作示范,然后看学生亲自完成,直到合格为止。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去亲自转一圈,学生卫生做得很认真,干得可起劲了。有几个学生还认真地跟我说:“谢谢老师!”是您教会了我们把卫生如何彻底打扫干净,真正明白劳动最光荣的意义。后来,我去检查教室后,发现教室的天花板上和灯管上由于几个月没打扫,上面布满了蜘蛛网和灰尘,当时安排在教室里的几个学生显出很害怕的样子。我实在看不下去,但又不好意思直接点破。于是,我借来了一个掸子,一声不响地掸起蜘蛛网。男生看到后,自觉地接过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女生看到后,自发地行动起来,擦窗,扫地……一场无人发起的大扫除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知道我的行为已经对学生产生了无形的教育力量,我心里偷偷地乐了。
后来正是班里学生看到了班主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行动上为他们做出表率,班委提出卫生实践周口号倡议:“清洁卫生齐参与,校园天天都美丽。”全班学生纷纷响应,“弯腰”捡起掉在身边的一张废纸、一个饮料瓶、一个包装袋,率先模范;学生受到良好熏陶,积极纠正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习惯,共同创造文明和谐优美的班级校园环境。
通过高一(2)班教学实践周让我认识到: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跟十七八岁的大小孩相处,与其苦口婆心地劝导,雷厉风行地批评,幽默风趣地调侃,都不如身体力行更有效。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是说榜样的作用是无法用任何的说教来替代的,当我们用真情感动了学生后,要想取得进一步的教育教学效果,还必须让学生心中的感动变成行动,也只有这样,让行动在实践当中得到证实之后,学生才会更加相信我们,最终一个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才有可能由此诞生,它源于感动,止于行动,正是在劳动实践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了他们,一些原来提到的要求现在慢慢地落实了,现在想到的新举措很快就会变成行动,要想让学生明白道理容易,但要让他行动起来就难了,而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也是不能一味地说教,我们老师也要“躬行此事”,用这样鲜活生动的例子去教育他们,既增加了事例的生活感和真实感,又让学生看了之后心悦诚服,同时也保证了今后行动落实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