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虎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高级中学)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正是对这一决定的体现。
现在实施的新课标要求学校培养出会学习、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做题、只会考试的机器。对比以前的教学大纲和现在的课标,我们不难发现,以前的教学模式是教材,是根本,教师是教材的宣讲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个容器,而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辨能力,教师不再只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原来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很简单,一个负责教,一个负责学,之间很少有知识上的交流和情感上的互动,在课堂上教师要维护的是自己在知识上的权威,学生则是一个接受知识的顺从者,很少有自己的见解,更别说质疑。这样的结果是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学得更被动,教和学成了两张皮,在这种状态下的教学,总是事倍功半,毫无效率可言。
新的教学模式则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对知识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所以,十分强调“合作学习”,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为了完成从原来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向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转化,我认为必须有新型的师生关系,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上课依据的是教学大纲。一节课怎么上、上哪些内容、上几个课时大纲上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学过程的主动权既不在教师,也不在学生。为了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课前备的不是学生,而是课本,是在45 分钟的时间内如何精彩地把大纲规定的知识完整地讲出来,很少关注学生接受了多少,课堂教学更像是教师在表演,学生在看戏。
新的教学模式则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地选择教材提供的材料,结合学科特点,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知识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而是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课堂上的主宰者,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
新课程标准虽然也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但并没有死板地规定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更没有对每节课的课时做出严格的限制,所以,新课标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合理地使用教材,对内容进行取舍,课前的准备就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顺利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的方式之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导手”。在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弯下自己的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学生多一些鼓励,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课堂学习就会更加生气勃勃。比如,人教版选修3《晶体常识》一节关于晶体的堆积方式这节课的教学,很多教师会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晶体模型去给学生展示,但实际的反馈却是学生接受得很少,接受起这部分知识也很困难。我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没有单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而是提前让学生准备了玻璃球、橡皮泥、乒乓球等,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金属的几种堆积方式,我只是在旁边提出要求和建议,并不时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很喜欢,准备很充分,课堂气氛也非常好,不但体会到了获得知识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
总之,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材只是给师生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资料,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课堂的精髓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