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在聋校语文情境教学中的意蕴

2015-08-15 00:45马爱华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头饰聋校聋生

● 马爱华

情境教学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顺应儿童天性,从而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对话”意味着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师生关系。反观当前的聋校语文课堂,这种双方的“倾听”活动似乎比较鲜见,课堂仍然被“问答式的分析”和“习题式的训练”压制。

倾听,是一种智慧,更是一门艺术。笔者以为,在聋校语文情境课堂中,倾听意味着教师应倾听聋生的感知需求、内心困惑和创新想法。

一、倾听聋生的感知需求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有学生无法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的情况。例如《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欣赏荷花时将自己幻想为一朵荷花,由此产生了奇特的想象。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让学生在柔和的轻音乐中欣赏图画,同时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诚然,这种语言情境的创设在普通学校的课堂上是出彩的,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能与优美的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美感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而,聋校课堂上却呈现出这样一种场景: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自己沉醉其中;而聋生却看着大屏幕“死”的荷花图,“听”着零零星星的“噪声”,因为那柔美的轻音乐和教师的朗读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不真切的。在接下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时,大部分同学也是一脸木然,甚至连句子的停顿都无法准确表现出来,更无法体会文中的韵味。

由于听力障碍,聋生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引发了语言障碍。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用心倾听学生的感知需求,当教学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或教学疑惑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聋生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拟定合理的学习方案,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聋生是耳聋心不聋。只要我们的方法恰当,那美妙的文字和优美的情境他们一定能感受到。

从倾听学生的感知需求出发,笔者在教学《荷花》第四自然段时,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现一幅满池的荷花图,让学生看着满池的荷花,然后图片中的荷花上缓缓出现学生的头像,当学生看到自己出现在荷花池中时,自然地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学生对文中的情感有了一定体验后,接下来时情感就丰富了,有同学甚至高兴地拿出荷花头饰戴在自己头上,高兴地舞蹈着。一个小小的创意,使得学生自己乐于朗读且沉醉其中,有效地攻克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做了有益的铺垫,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倾听聋生的内心困惑

聋生入学前,大部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局限于衣食住行,忽略在孩子语言发展关键期进行语言训练。因而,在聋生入学时,他们的语言基础较差。孩子入学后,由于时间和精力等诸方面原因,大多数教师选择将目光停留于课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长此以往,聋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是越不会越怕学,越怕学越不学,对语文的畏惧感油然而生。在他们心中,语言就像一座“冰山”,远不如他们用手语交流来得轻松自在。

聋校语文教学运用情境教学后,师生面对的不再是一本薄薄的教材,他们的视野、思维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学生学语文感到“易”“趣”“活”,极大地提高了聋校语文课堂的效率。聋校虽然每个班上只有几名学生,但是每名学生语言发展都各不相同,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而,聋校语文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情境,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困惑,同时兼顾差异,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不同的情境教学方式。如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北风和小鱼》一文中有一句话“北风呼呼地吹着”。对于听障学生而言,拟声词“呼呼”是他们理解的难点所在。如果此时外面正刮风,我们应当打开窗户让他们去体会窗外那刺骨的寒风,如果风不够大,可以把他们带到高楼上去体会,引导他们说出风刮过他们脸上、耳边时的感受。这种生活式体验简洁明了,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并不需要苍白无力的千言万语来解释。在教学下册的《蚂蚁和蝈蝈》时,有一句“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了起来”。通过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西北风吹的声音,加上图画上不停飘落的黄叶,此时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图片上的情境,学生有了先前的体验,发言踊跃,而且描述富有创意。个别同学还配上夸张的表情、动作,足以显现出他们对此时的情境有着深刻的理解。

三、倾听聋生的创新想法

情境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滋润着教育者的心田,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情境到底应该如何创设,由谁来创设,成为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同一位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授课时,所创设的情境并非一成不变,需要对课堂相应地做出调整。因而,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不停地思考,尝试寻求最佳情境,以期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如果情境的创设全部由教师来负责的话,一方面教师会很疲惫,另一方面创意有限,容易显得单调乏味,落入套路之中,走进空洞的情境误区。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得他们具有创造性。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动植物头饰了。教师习惯性用纸条将头饰圈成一圈,然后在额头的部位贴上动植物的头像,形成了一个头饰。笔者在教《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时,如何区别老鹰和小鹰的头饰是一个难题。然后,笔者偶然发现学生亮亮(化名)的创作:他把老鹰和小鹰的嘴分别做了个造型,还配上一大一小、形态不同的两对翅膀。笔者欣喜万分,立即和他一起将作品加以完善。就这样,一个由学生自主创作的头饰产生了。虽然这个头饰从制作工艺上来说略显粗糙,却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办法。与往常课堂相比,学生在这节课上显得兴奋异常,表现欲增强,甚至有学生在表演时临时创意将自己变成了一座大山,学生的参与热情被激发出来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情境的创设也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倾听聋生的创意,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营造“共享”与“倾听”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学生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遇到问题可以与学生多商量,有时甚至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或许得到的并不是最“完美的”,但却一定是学生最“需要”的,这种“残缺”一定能成就“完美”的课堂;课堂还需要“等待”,不要怕“浪费”时间,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与学生共同商量拟定合适的情境,学生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产生思想的碰撞。而且,学生的创作往往更具有童趣,他们的生活经验作为个人独特的财富展示在教师面前,对于教师而言,同样是一份独特而宝贵的精神收获。

善于倾听,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在聋校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巧用情境,善于倾听,尊重学生个性,全面兼顾每一名聋生,同时鼓励其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相信他们一定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1]李镇西.教育的智慧[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4.

[2]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独特优势及其建构[J].教育研究,2009,(3).

猜你喜欢
头饰聋校聋生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具身德育理念下聋校德育课程建构
炫彩头饰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头饰类恐龙
发挥交互电子白板优势 打造聋校语文高效课堂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