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文艺类课程教学中激扬军人血性
——以“诗歌鉴赏”专题教学为例

2015-08-15 00:46张会纤
现代语文 2015年25期
关键词:革命军人诗歌鉴赏血性

○王 娜 张会纤

如何在文艺类课程教学中激扬军人血性
——以“诗歌鉴赏”专题教学为例

○王娜张会纤

为响应习主席培养“新四有”革命军人的号召,对学员进行由内而外的升级塑造,需要以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为载体,强心铸魂。本文以《文学艺术欣赏》课程“诗歌鉴赏”专题教学为例,探索如何通过作品中所蕴含的战斗精神,激扬军人血性,发挥文学艺术类课程对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作用。

《文学艺术欣赏》 “新四有” 军人 血性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为响应习主席这一号召,军队院校围绕“新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进行了广泛讨论,深刻意识到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就要对官兵素质进行由内而外的升级塑造。在这个升级塑造过程中,依托文学艺术作品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强心铸魂,可以使学员激荡起“横刀立马的豪气、敢打必胜的底气、舍我其谁的勇气、赴汤蹈火的胆气、所向披靡的锐气、宁死不屈的骨气”,将忠诚之魂铸牢,将信念之根扎稳[1]。因此,以《文学艺术欣赏》课程为载体,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成为军队院校人文课程教员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诗歌鉴赏”专题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在文艺类课程教学中激扬军人血性。

一、分析军旅意象,引导学员树立建功军营的理想

首先,以军旅诗词导入,阐明军校学习诗歌鉴赏的意义。按照课程标准规定,“诗歌鉴赏”为《文学艺术欣赏》课程的第一讲,因此,首要任务是引导学员意识到军队院校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学员回答出提高文学素养和艺术品鉴力的同时,开门见山地指明诗歌不仅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经天纬地。借习主席谈论中华民族昨天、今天、明天时引用的古典诗词引入诗歌鉴赏主题,指出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成为传递民族精神的桥梁。再点明对于军人而言,学习诗歌鉴赏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战斗精神和献身精神,通过屈原、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爱国诗人名句,激发学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血性与豪气。

其次,在以精炼语言点出诗歌概念和类型后,从分析意象入手进入鉴赏方法的介绍。从自然景物意象、思乡意象和军旅意象等多种角度引导学员通过了解诗法鉴赏诗歌。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停留于简单的意象认知归类,而要注意大学与中学课程的区别。从进行深度挖掘,在学员指出旌旗、烽火、战鼓、吴钩、楼兰、凉州、瀚海、长城等是与战争有关意象的同时,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员思考同一种意象所体现出的情怀是否相同。比如以吴钩为

二、感受军旅诗境,激发当代革命军人的战斗精神

以毛主席诗词为主线,以《卜算子·咏梅》和《浪淘沙·北戴河》为例,通过与陆游《卜算子·咏梅》和曹操《观沧海》进行比较,感受毛主席诗词所体现的共产主义战士强烈的豪迈激情,激发军校学员作为当代革命军人的战斗精神。具体来说:

首先,对比毛主席与陆游的同题词《卜算子·咏梅》,感受同一种意象因作者的不同情怀,所塑造出来的不同诗境。引导学员回答出陆游词中“断桥、寂寞、独自愁、苦、泥、尘”给人以孤单凄凉之感,指出陆游以梅花自况,用梅花生长环境的凄苦来象征人生的失意坎坷,以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经历表明作者无悔的信念和高洁傲岸的人格。而毛主席作同题词的初衷正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表现与陆游截然不同的胸襟与气魄。引导学员意识到同样是写梅的生长环境,陆游用“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突出环境的凄苦;毛主席用“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突出环境的严酷。用开篇所营造的不同环境奠定不同的抒情基调,使学员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注意启发学员联想思考“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象征意义,指出该词用梅花与严寒搏斗迎来春天后,并不在春天争奇斗艳的一面,来象征革命战士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联系和平年代革命军人执行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任务的情境,激发军校学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战斗精神。

其次,比较同样为军旅诗词的《浪淘沙·北戴河》与《观沧海》。引导学员体会同样作为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马背诗人的毛主席与曹操诗境的差异。为避免本讲所用诗歌过多而容易变散的问题,将《浪淘沙·北戴河》作为本讲的重点篇目来分析。因此,需要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做出适当调整,采用配乐朗诵的方式,将学员带入“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诗境中,体会毛主席在波涛汹涌时下海搏击风浪的胆量与气魄,使学员胸中升腾起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豪情。在鉴赏“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一句时,指出毛主席诗词中常借用或化用古代诗词名句,但又表现出与之大异其趣的诗境。就学员知识结构而言,能够说出此处是联想到曹操的《观沧海》,但要进一步提示学员通过意象对比,体会两诗作者胸襟气度的不同。即通过“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与“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阴晴天气的对比,体会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惧风浪的战斗精神。使学员体会到同样以名山大川作为歌咏对象,曹操的诗借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达自己一统中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而毛主席词则借“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传递出改天换地、革命取得了根本性胜利的豪迈激情。最后指出这首诗因为熔铸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而变得时代感更鲜明、历史感更深邃、宇宙感更辽阔,从而激发起学员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战斗精神。

三、体会军旅诗情,坚定学员敢打必胜的信念

对于培养军人血性而言,除了激发其树立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战斗精神外,还要坚定其敢打必胜的信念。因此,最后选取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来进一步激扬血性。

之所以选择这首七律,还考虑到本讲开头部分习主席谈论中华民族今天时所引用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即出于此诗,做到首尾照应。在这首诗的鉴赏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精妙的“用典”手法,领悟到毛主席诗词的精到之处,在于他以开国领袖的大手笔,选取了“钟山风雨”“百万雄狮”“虎踞盘龙”“天翻地覆”这些大天大地、大风大雨的意象,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彰显出了“第一等”的襟抱与学识。其次,让学员分析“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典故的来历和使用意图,从而使其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句中,除字面意思的理解外,还要注意打通学科界限,联系古代军事思想,以《孙子兵法》“穷寇勿迫”理论与毛主席“剩勇追穷寇”的杰出军事理论主张作对比,培养学员的思辨意识和思考能力。但在引导中要注意分清主次,点到即止,根据学员兴趣程度,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建议学员对于此类问题进行进一步挖掘探讨。在课上注重从精神层面对学员进行引导,从这句诗中体会革命军人“能打仗,打胜仗”的豪气。最后,对“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的来龙去脉和象征意义进行解读。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出发,分析诗句得出: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表达的是他对所处时代的无奈。借诗句突出离别之情。而毛主席虽然引用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但为其接续了“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从而使这句诗成为千古绝唱。引导学员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出不同诗人用同一句诗所表达出来的不同情感。再让学员联系实际,体会习主席在谈中华民族今天时引用这句诗的原因,使学员体会到习主席是在用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鼓舞人心,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在追寻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阔步向前。作为当代革命军人,则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2],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念。

此外,在本讲的最后还可以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通过鉴赏学员写作的诗歌作品,拉近学员与诗歌的距离,使其深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树立建功军营的理想,激发战斗精神,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念。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熏陶和感染,激扬军人血性。

注释:

[1]《解放军报》编辑部:《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解放军报,2015年3月2日。

[2]王洪山,习近平:《确保我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人民日报,2012年2月3日。

(王娜 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 050003;张会纤 军械工程学院教务处 050003)

(本文系军械工程学院教学课题“着眼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推进《文学艺术欣赏》课程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Jxlx1515]。)例,用唐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和宋词“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作对比,使学员体会到:同一种意象,因作者的境遇不同,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也不同。通过军旅意象的图片展示和深入分析,激发学员树立建功立业的理想。

猜你喜欢
革命军人诗歌鉴赏血性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血性中国兵
新形势下培育新一代“四有”军人的几点建议
游牧民族之特性对当代革命军人血性胆魄的启发
血性中国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弘扬中原突围精神 培育新一代革命军人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