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做”数学例谈

2015-08-15 00:53
新课程 2015年10期
关键词:长方形正方形动手

许 颖

(江苏省新沂市合沟中心小学)

引导学生动手“做”数学,能够发挥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将视线从课本上转移到学生身上,重视课本知识的教授,但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挥自身学习潜能,从而更有效地学习。

一、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做”数学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讲课方式固定无趣,学生只是坐在下面被动地听课和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缺乏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学生也没有“做”数学的机会,显然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在课堂上不容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教师想要让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使学生积极“做”数学,就需要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数学相关,都能成为良好的数学教学素材。教师捕捉生活的数学现象,将其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够减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看到数学有趣多彩的一面,从而使学生“做”数学。

例如,在学习“除法”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看每天我们都要来学校上课,如果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是400 米,你每分钟能够走50 米,那你走到学校需要几分钟呢?”这个问题取材于学生最熟悉的实际生活,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会觉得很有趣,然后就仔细的思考并动手计算一下,从而得出答案。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关系式:路程÷距离=时间。教师从生活现象中取材,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降低枯燥感,从而激励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动手,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鼓励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做”数学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知识来源主要是教材,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主要是教师的讲解。虽然教师的讲解非常详细,但是学生并没有自己动手验证和探究,这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遗忘速度快。亲身实践能够使学生从数学课堂固定死板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抱着好奇,甚至质疑的心态去“做”数学。这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实践出真知,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更加牢固,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质疑思考的精神。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做”数学。

例如,当教师在教授“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纸裁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各种各样的图形,再向学生解释后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让学生折叠刚才裁出的图形,说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这种动手的方式能够获取学生的喜爱,学生开始动手折叠。在折叠过各种图形以后,学生会告诉教师自己的看法。在听过学生的回答后,教师给予评价和补充,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掌握。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能够让学生真实地“做”数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质疑思考能力。

三、生生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做”数学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很少拥有生生交流合作的机会,数学课堂气氛严肃,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有限,生生交流合作能够让学生通过集思广益来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积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思考之中。所以教师可以鼓励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做”数学。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绝不能是无组织的,无组织的交流合作效果不佳,还会导致时间的浪费。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使学生之间的合作更加有序、有效率。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固定的小组,然后给每一个小组分发16 个长、宽都为1 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让每个小组用这16 个小正方形先拼成一个正方形,求出它的面积。然后,再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一步步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以后,学生对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也会随之加深,这时教师再进一步讲解关于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知识,学生的理解会更加全面和深刻。所以教师鼓励生生交流合作,能够引导学生“做”数学,学会数学。

实践证明,对于天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做”数学比教师沉闷无趣的讲课更加有趣,也更具吸引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做”数学,从而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数学知识学习和理解。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长方形正方形动手
我也来动手
我爱长方形
剪正方形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剪拼正方形
动手画一画
分类数 不出错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巧替换 妙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