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沛彬
( 四川省犍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其实,语用就是语言分支中的一个语义研究,也是对语言进行理解和使用的文章, 在对语用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解读,一个是语言的表面含义,还有一个是语言的引申含义,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方面的语用,尤其是对于后者的把握。
疑惑是我们进行语用的有效方法, 当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产生疑惑就会主动地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够让学生主动地了解语言的运用方法。例如,在进行《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知识的梳理:这是一篇很著名的游记,这篇文章在写作的手法方面有很好的借鉴,可以说线索清晰,一目了然,用词也很准确,语言可以说是恰当简洁。但是在进行全文阅读的时候发现这样一个规律, 就是我们每读到一处的时候都会发现很吸引人的内容,但是,还是不过瘾,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所以,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教学环节,就是学生可以对文章中的不理想部分进行改进,让大家来挑毛病,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有的学生说:文章的标题是双龙,但是对于双龙的介绍只有几句话,只是有一条青龙和一条黄龙,这样的写作不是很具体,也不是很形象,对于青龙的形态没有进行刻画;还有的学生说:在进行细节描写的时候,石钟乳和石笋的刻画是很粗糙的,没有进行代表性的细节描写,如果能够有一处进行重点描写会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有的学生说:是重点不突出,在每一个地方都用力了,所以,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感觉没有重点。
当看到学生在进行兴致勃勃讨论的时候, 老师可以借机让他们来进行补写,因为,这些作品是给大家进行修改的,这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变得高涨起来了。作为老师,我们不要去对游记的好坏进行点评,也没有这个资格。 但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可以利用这篇教材来实现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 对于“ 语意”到“ 语用”,我们就会改变过去的满堂“ 品”的整体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
《 桂林山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很经典的课文,课文的特点是文质兼美,让人读了耳目一新,这样的文章在整个课文修改的过程中都进行了保留,我们对这类文章进行讲解的时候,很多时候只是对文字进行理解,让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词句进行仿写,但是我们忽略了一样东西, 学生在进行仿写的时候只是仿写了形式,对其核心意义没有更多地深入了解。语言的运用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自然生活中也能得到最好的运用。 所以,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可以调整为“ 习得写景文章的写法”。 可以通过对比学习的语用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运用,比如,和《 美丽的小兴安岭》《 颐和园》 进行对比, 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语言文字的多结构形式进行了解,从时间布局、游览顺序进行描写。《 桂林山水》就是根据景物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布局的,在这里抓住了“ 水”和“ 山”,从水清、水静、水绿、山奇、山秀、山险的角度写,整个句式的运用方式也非常恰当,文章不是很长,但景象却很鲜明。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 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句式来对其他景物进行描写吗? 学生原本是生搬硬套地进行句式的模仿,在进行对比模仿的时候,我们带领学生来剖析句式,学生在进行句式剖析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感悟,这样就可以进行模仿写作,学生的模仿写作方式有很多种, 但是要和自己所写的景物进行相互的配合,有的学生在《 雪乡看景》中进行这样的叙述:我见识过哈尔滨的大雪纷飞,欣赏过北京的鹅毛大雪,却从没看见过雪乡这样的雪。雪乡的雪真白啊,白得像一团奶油;雪乡的雪真奇啊,堆成的雪堆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形态各异,各不相连;雪乡的雪真厚啊,厚到可以没过我的大腿。 有时候你会踩到“ 地雷”,身子会陷下去,如果旁边没有人,你就可能起不来了。 语言的运用要尽量的灵活和多样,因为文本的范例作用,这一次的《 桂林山水》真让学生有很大的收获。
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只是停留在一个小的层面上, 我们在进行文本解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 当进行了解以后我们就能够进行讲解。 但是语文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语言的合理运用,在进行语言合理运用的时候,我们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加强, 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来进行培养,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 1]仝 爱华.怎样 进 行 关注语用 的 文 本 解 读[ J].成 功,2013( 10):3-5.
[ 2]张建.立体解读:文本研读的另一视角[ J].教 学与管理,2013( 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