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幼儿园 黄妍君
幼儿科学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身边的为什么,从而让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区域活动中获得经验,从而构建外部认知结构。然而,当下幼儿园科学教育跟区域活动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没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导致科学教育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区域活动效果较低,急需改进。
科学的本质就是探索科学,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拥有高度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科学活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过程和结果,同时,区域活动符合幼儿好动的特点,在其中渗透科学教育,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不会过多地指示、组织,幼儿可以对教师提供的区域活动材料进行自由选择,依据自己的看法、想法等开展探索活动,不会受到他人的干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投入科学的区域活动,不会成为旁观者,他们能在活动中尽情地玩磁铁、玩水、玩蔬菜水果、玩颜料等。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们会发现磁铁能吸住铁、水能流动、蔬菜水果能吃、颜色会变等。
为更好地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师们积极创设条件,陆续开设各种各样的科学活动,如语言角、数学角、音乐角、探索角等,并给予区域活动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能全方位地感受源自社会、自然等的经验。我们发现,幼儿对区域活动中的科学活动的兴趣愈加浓郁,他们在科学活动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高涨。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促使幼儿在玩中探索科学,并在探索中发现和创造,活动兴趣越来越浓。
在常规的幼儿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了部分幼儿善于回到教室的提问,而部分幼儿却表现得反应迟钝、沉默寡言,有时还答非所问。从表面来看,教师认为前一部分幼儿的学习能力强,较聪明,而后一部分幼儿学习能力差,天资欠佳。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事实。当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时,我们发现幼儿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各项活动,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的表现也是惊人的。
如教师曾经观察过一名小男孩,在平时的集体活动中,他不喜欢说话,好像什么事都不能够提起他的兴趣,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时常让他不知所措。但是,只要参与到区域活动中,这名小男孩就变得很积极,尤其是在玩磁铁上,他居然能尝试出十几种方法,每一次运用的材料都不同,科学活动过程及结果也不一样。这让教师很惊讶,这个小男孩的潜能居然如此之大。接连数天,教师都发现这名男孩的想法很独特,他的学习能力也与众不同。这说明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方法、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等都是不同的,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等也存在区别,如果教师创造的区域活动环境能渗透科学教育,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那么幼儿们的表现就会更加出色,科学教育在区域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促使幼儿全力发挥潜能。
区域活动的创设是一种课程形式,科学教育也一样,两者相互渗透与融合,能促使区域活动与时俱进,促使教师及时创设出反映科学教育、开发智能的有益区域游戏与活动。如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科学教育的作用,创建幼儿园科学式的区域活动,让区域活动与科学活动充分互动,从而形成教育环境与教学内容的和谐,促进幼儿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区域活动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让幼儿们在自由、轻松的科学教育氛围中,在与区域活动环境互动中把每一个智力发展机会提供给幼儿,促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超越,取得新发展。
幼儿科学教育与区域活动都是重要的学前启蒙教育,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专家提倡活教育,这正是启蒙教育的创新,要求教师用活的东西和活的方式去教活的人,要通过科学教育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想自己所想的、玩自己想玩的、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脑的思考加手的操作才能获得实践经验,才能萌发幼儿的创造力。因此,区域活动将是幼儿学习科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可适当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开展新的科学探索,丰富幼儿已有的经验。同时,教师有责任为幼儿区域活动提供材料、创造环境、渗透科学教育,争取为幼儿提供更多动手操作、体验科学魅力的机会。如果教师能用幼儿的心去布置活动区域,能用幼儿的情去参与科学教育,那么每一个平凡的角落都将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从而开发幼儿智能。
区域活动对幼儿一日活动而言不可替代,也是科学教育之后的一个良好的继续探索空间,幼儿教师应牢牢把握这一机会,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以有效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1]田梅芳.浅谈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J].华夏教师.2014(S1):84
[2]姬晓露.区域活动与幼儿科学兴趣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