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 激活潜力

2015-08-15 00:53:16福建省漳平实验小学桂林校区陈伟宝
学苑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灰雀荷花课文

福建省漳平实验小学桂林校区 陈伟宝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历经时光磨砺,愈发熠熠生辉,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陶先生力主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而后发展到“教学合一”的思想,构建了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关系,强调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位置。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此,语文教学就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为主的形式,以应试为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治学以兴趣为主。”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动脑筋,主动去克服重重困难,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的激励,从而主动学习。1.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2.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3.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先在课前让学生去观察荷花或者一些把有关荷花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给学生创设荷花池的情境。课一开始,我播放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图画,很快把学生的心牵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激发起来。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欣赏过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这节课我们好好读一读《荷花》,一起去领略荷花的美吧!然后,我让学生聆听配乐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品味课文,读出韵味。指导学生边看图,边感受荷花“美与香”的气息,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4.触动情感,激发探索。当问题能触动人的情感的时候,往往容易唤起主动探索的欲望。在教学《灰雀》一课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的,我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灰雀的可爱及列宁爱鸟的感情后,忽然皱眉,着急地说:“可是,有一天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你想列宁心里急不急?他会怎么做呢?”情节的突然变化,泛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掀起了他们对灰雀下落的担心以及急列宁所急的情感,从而唤起他们学习下文的欲望。

二、鼓励质疑问难,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学习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学生是关键。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在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问题、探究、无拘无束的讨论中全方位参与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两个地球同时着地》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堂提出问题,答案用直线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再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详细。有些小组下课后,还做了实验呢!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如《燕子》最后一节有这样的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有个学生读到这里,提出自己的疑点:这里的细线指的是电线,为什么不用“条”或“根”而用“痕”呢?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学生读到这里问老师:“这里两个清清楚楚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要重复这个词呢?这些问题,无不体现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教师在学习过程只做到引导、点拨。充分调到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见解、体验中学习

一个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总会有自己见解,而不会迷信、盲从同学或老师的看法。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如在教学《找骆驼》一文中,教学完课文后,我问:商人能不能找到骆驼?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看法不一。认为找不到骆驼的学生说:沙漠中风沙多,一阵狂风之后,脚印、蜜、米被覆盖起来,商人失去线索,不一定能找到骆驼。持肯定意见的学生提出:课文并没有提到故事发生的沙漠里,若发生在山路上,还是能找到的。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这些都充分反应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的能力,显示出他们强烈的主体意识。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体验中学习。让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浅显的问题,对于他们的回答,我经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说得好,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到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学习上也就更加积极主动。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为学生们的乐园,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灰雀荷花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灰雀》读后感
《灰雀》读后感
小学时代(2020年9期)2020-05-09 08:41:52
小白云和小灰雀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荷花
夏天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