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岩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
《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等测绘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常规控制测量方法,我们围绕该教学目标,对课程考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尝试。
目前,《控制测量》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闭卷笔试,考试内容为专业理论知识,一张试卷是对测量基本概念、控制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水准测量数据处理或地面点坐标的计算能力进行考查,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对测量仪器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测量仪器的应用能力。同时,学院教务文件规定学生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70%,教师对平时成绩的把握主要依靠考勤和作业情况,缺乏具体而严格的标准。最终,平时成绩演变为教师对学生的印象分和人情分。整个考评结果既无法反映学生实际技能水平,又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根据高职培养目标要求,《控制测量》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调学生对常规测量仪器的熟练操作及应用。因此,课程考核方式也必须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要真正达到公正、全面地考核学生实际水平这一目的,就不能把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考核彼此孤立开来,二者要有效结合,以考保教。
结合实际工程的应用,教师在课堂讲授完一部分知识后,立即组织随堂实训课,通过随堂实训巩固课堂讲授成果,真正做到讲练融合。在课程考核上,强调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效果,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并且考核学生的动手过程,这也是一种导向,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
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情况以及教学经验,制订改革方案,并确定方案的试点。改革方案规定,《控制测量》课程的总成绩分为三部分,即课程考试、实操考核、平时成绩。
课程考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控制测量原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能力。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题目为五道综合性大题,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一级导线测量、二等水准测量、GPS 网平差、高斯投影等。
实务考核一般选择在课程考核结束后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电子水准仪和全站仪的熟练操作程度,根据操作的正确性以及熟练程度给出成绩,其中电子水准仪操作为10 分,全站仪操作为10 分。
为了使平时成绩更加合理和明确,将其分为三块,即平时表现10 分、小组考核10 分、平时作业10 分。
(1)平时表现的考核。主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遵守纪律情况、课堂提问情况进行考核,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
(2)小组成绩考核。主要根据理论课程中穿插的学生随堂实训表现情况评定。因为小组的成绩关系到组中每个成员,因此,各组员之间可以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同时,教师应对各个小组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协调。
(3)平时作业考核。根据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知识点,编制出典型工程案例图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图集中选取部分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行定期检查、批改,并给出成绩。课程结束后按照多次的成绩,取算术平均值给出平时作业的最终成绩。
考试改革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试点后,总体效果较佳,该专业学生对电子水准仪及全站仪的操作熟练程度大大高于其他专业,对工程测量原理的灵活应用能力也强于其他专业。由于实行教考一体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得到有效融合。
《控制测量》课程的考试改革,比较全面、公正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极大地促进了教与学的全面进步,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但是,从实施过程来看,存在着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实施过程烦琐等缺点,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温宇斌.关于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0(12).
[2]陈万鹏,等.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核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