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坤
(烟台市铁路建设管理局 山东 烟台 264003)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创新与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政府开始对公共的服务职能进行规划和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行政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作为社会服务的供应主体,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公民对其工作的关注程度也随着自身维权意识的提升越来越高,这就对单位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内部控制工作在机制的设计、监督管理以及制度的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滞后性,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成为了这些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结合现实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对其进行下述的分析。
这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一些信息资源的收集、制作和传递,同时还要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能够在单位的内外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一影响因素是连接其他几大影响因素的重要桥梁,对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着重提升信息本身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建立信息内部收集、制作和传递的控制程序,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
控制活动指的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诸多风险得以有效控制的行为手段,可以包括一些程序和制度的制订,其行为内容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从宏观整体对风险进行控制,保证单位正常业务工作的持续开展。控制活动可以贯穿整个单位,既包括组织层面一些岗位和机构的设置,也包括业务工作的主要管理流程。具体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内部授权的审批控制、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财产的保护控制、预算及会计的控制、单据的控制、信息的系统控制以及内部的公开、归口管理等。
内部环境具体指的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是其他影响内部控制建立重要因素的基础,主要包括:组织的架构、人力资源政策、不相容职位的分离、集体的决策机制、关键岗位的责任制度以及单位的文化等内容。在这些具体的内容中,决策机制、岗位设置以及组织架构是影响内部控制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这主要是指单位对于内控控制具体制度是否被有效落实和执行而进行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监督得出的结构要以报告的形式进行上报。其重要程度主要表现为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再一次的控制,确保了内部控制的真正效果。实现内部监督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成立相应的部门机构和岗位,同时针对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一些重点薄弱环节加以控制和监督。内部监督主要包括:预算绩效的考评、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立项评审工作的监督、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以及内部审计的监督等工作。对此单位内部的纪检委及相关部门需要相互开展合作,从事业务工作的具体部门也要形成自我监督的制度。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风险评估是其评估、分析以及识别组织层级重要手段,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单位对内部潜在的一些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科学、合理地制定风险评估策略,要求单位能够对行政职能履行过程中存在的内外影响因素可能导致的损失进行关注与评估,除了关注一些宏观的风险之外,单位还需要关注一些业务层的微观风险。
其中,宏观风险主要是指存在于组织层的风险,这时有权责分配、组织构架、岗位设置以及决策机制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他们手中掌握着非常强的公共权力,而现如今我国的法律体系相比于其他的发达国家还不是十分健全,公共权力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制约,这就为行政单位造成了贪污、腐败以及滥用公共权力等多种风险,每年因为这些因素落马的官员数不胜数。和其他行业的单位相比较,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相互竞争的对手,是公共产品唯一的供应来源,其资金的利用效率并不受相关因素的限制,部门手中掌控着大量的社会资源以及一些基础工程建设以及工地使用的配置权,这些都为外界的行贿创造了条件,为单位的内部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微观风险主要是指存在于业务层的风险,具体包括业务流程以及业务活动的风险,具体表现为预算的执行、编审、决算以及执行十分合乎规范性的操作,是否已经建立合理的执行机制、预算决策以及批复指标的有效衔接,支出的分类情况是否合乎实际的需求情况等。
控制活动是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控制活动是需要结构自身行业的属性和业务特点,针对性地将控制活动进行单独以及混合式的使用,这样才能做大程度的发挥控制活动应有的作用。在进行控制活动的设计时,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着手:①对于不相容的岗位要相互分离;②实现权责对等的归口管理;③对内部授权的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批;④对涉及到的预算内容进行严格的控制;⑤对财产的保护、会计工作、单据进行严格的控制;⑥在单位内部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
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负责人是影响工作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提升负责人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环境的稳定。在进行负责人的选拔时,需要主要考察其自身的道德水平、职业素质以及实际的业务能力,同时还需要做后后期的培训与教育工作。
对人力资源政策进行完善能够在单位内部影响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这同样是保证内部控制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选聘工作人员时需要重视其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专业胜任的能力;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以及工作职责,在进行岗位的分工时,要保证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同时成立岗位责任制度;实行重要岗位的轮休制度,只可以有效解决岗位人员风险意识弱化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多少都会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风险,除了经常被提及的财务风险之外,还包括道德风险、经济风险以及自身环境的风险,随着近些年来一些事件的发生,外界的关注度也开始集中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上。针对当前我国具体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现状,实现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首先需要单位的具体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能够提升自身对于风险防范的意识,这一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对此,相关单位应该借鉴其他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管理模式,引入一些竞争机制,保证从业人员的忧患意识。
要想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内部工作的有效控制不仅需要协调好部门、组织间的关系,同时更需要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在职的工作者能够共同努力,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严于律己,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带动单位内部良好风气的建立,同时也更好地保障了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这一目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单位管理人员及从业工作者能够从实际出发、落实到根本,进行逐步的强化和完善。
[1]刘永泽,唐大鹏.社保基金偿付能力风险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2).
[2]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1).
[3]樊行健,刘光忠.关于构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若干思考[J].会计研究,2011,(10).
[4]何云,谢志华.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路径依赖与创新问题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