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资产类会计核算的变化分析

2015-08-15 00:52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3期
关键词:会计科目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邓 红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资产类会计核算的变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应的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作为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也需要适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鉴于1997 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和财政体制的发展和改革需求,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及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财政部经过调研论证,并借鉴国际惯例和社会各方的专业理论及建议,最终制定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旧制度相对比而言,在会计核算内容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很大突破和创新。深入领会这些改变,规范落实新制度,及时改进会计实务操作,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国家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资产类会计核算的变化分析

(一)资产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更加完善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贯彻落实其他各项财政政策改革,现在的制度对原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作出了大量调整,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使用更加具体和完善。新制度中,资产类会计科目由原来的11 个增加至17个,除“现金”科目稍作修改为“库存现金”,“材料”、及“产成品”科目换为“存货”外,还创新的增加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短期投资”、“财政应返还额度”、“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在建工程”和“待处理资产损溢”等会计科目。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资产类会计科目对事业单位资产的价值并没有做到真实反映。例如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无形资产不作摊销,其损耗没有定期做出相应的计量和体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和真实价值不能如实反映,虚增了资产。又如,原制度中没有设置“在建工程”这一科目,使得部分基建工程项目流于会计核算和监督之外,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没有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状况,也不利于对其所有资产的监督和后续管理,而这些新增的会计科目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事业单位合理规范自身的财务会计行为。

现在的制度对会计科目的更改也使得资产会计核算工作更加合理、规范。例如,将原制度中的“对外投资”科目按投资年限区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实际的业务操作也将按真实情况区分,这样更有利于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将涉及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的内容,统一放在“存货”科目里核算,趋同于企业会计的处理方式,使业务处理更加简洁方便,更能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从制度对资产类会计科目名称和使用的这种改变不难看出,现在的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更为严格。这种改变使得会计科目更具实务性,并有助于事业单位对其国有资产和基建项目等进行更合理的管理,同时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内容,也提高了其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会计报告体系的设置更加科学

财务会计报告是单位经营成果的体现,反映了单位一定时期的运行状况。与原制度相比,现在制度中财务报表体系的内容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原制度对财务报表的内容没有一定的规范,缺乏相应的管理,而如今制度中规定了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的组成,财务报表除了原制度中的内容外,还加入了“财政补助收支表”,将收入和支出情况分开列示,对于报告体系附注内容的考察也更为注重,在各报表的项目、结构和排列格式等方面,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的惯例和企业会计对财务报告的规定,也做了一些改进。结构和格式的改变使报告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利益相关者能更清楚地了解单位财务状况、收支变动情况等,更加符合事业单位的特点,也更能科学地反映事业单位的会计活动和实际情况,满足利益相关者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另外,财务报告的适用范围也有所扩大。原制度对财务报表的表述,体现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面向的仅仅是政府,限制了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范围,而新制度中对财务报告的审计做出了强调,更加严格要求财务报表的编审,信息披露也为此变得更加广泛。

(三)资产会计核算的基础更加规范

在资产会计核算基础方面,新旧制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现在的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以前的事业单位很少涉及经营业务收入,因而原制度下的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资产会计核算基础,这样的核算基础只涉及资金收支问题,仅能反映当时收付款情况即资金流的变化,对事业单位存在少部分的经营性收支业务无法进行准确核算和计量,实际经营情况不能做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在市场中变得活跃,会计业务呈现多元化,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要求,对此,新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一般情况仍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这样将两者结合起来,按业务性质分开核算,使业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既能真实有效的反映事业单位实际收支情况,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经济活动真实、全面,也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资产类会计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目的,加强会计制度体系建设

会计制度强调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可见制定根本目的在于要得到全面、真实、准确、相关的会计信息,因而在落实制度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应注重加强核算和监督工作,在基础核算、预算执行、风险控制等各方面都应加强管理和规范,确保工作间的协调和有序。另外,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系,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分工和权责,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对促进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改进工作

事业单位应依据会计制度,对当前的科目体系、业务内容、基建项目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制定出符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核算细则,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和细则执行工作,避免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制度的落实不单纯是财务部门做好核算工作,基建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审计等部门应该共同提高认识,确保新制度的落实。

四、结语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符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要求,对单位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财务核算水平,强化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贯彻落实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仅能够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效率及水平,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需要在实务操作中切实执行会计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核算工作,重视会计制度各方面的管理要求,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健康发展。

[1]崔岩.浅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资产会计核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4,(1).

[2]刘冬梅.关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17).

猜你喜欢
会计科目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基于会计科目演变的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模式与风险分析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轻松编制现金流量表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科目对比浅析
企业环境资源管理与环境报表设计:环境社会学视角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