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

2015-08-15 00:52崔晓凤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3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

崔晓凤

(东营市河口区教育局 山东 东营 257200)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是依据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评价。预算绩效评价是基于目前的预算管理模式,以结果为导向,将绩效理念和要求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绩效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预算工作由财政安排,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编制、上报,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性质不同,每年预算编报、审核时间又相对较短,财政部门没有时间跟人力逐一了解掌握各部门真实的资金需求,只能依据部门上报的预算,根据本区财力状况和下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酌情安排。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对政府申请预算资金,财政部门只严把投入关,层层的请示、审批,但资金批下来了,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标准,很少有部门监管其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即使财政、审计部门进行检查、审计,也主要是看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对绩效目标评审、目标依据的充分性、目标设置的合理性、目标实现的保障度要求不严,缺少跟踪流程,不能及时实施纠偏,至于达到了什么程度,产出了什么效果。没有必要的问责,造成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滞压、浪费。

(二)缺乏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方案

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评价的目的是对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所产出的效果和影响力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进行反馈、跟踪整改。实际操作中,因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不相同,有些软指标更是不好界定,缺少合理有效的评价依据和评价指标体系,对考评对象的选择,确定绩效目标,制定考评方案及考评职责定位等方面缺少一个好的评价实施方案。如果将不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方案评价出的结果作为对单位考评的依据并对其进行问责、奖惩,就会引起单位的疑义与不满,从而削弱了行政事业单位参与预算绩效评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影响了预算绩效的权威,导致预算绩效评价只是流于形式。

(三)信息化建设步伐有待加快

以网络为支撑的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公开程度低,甚至有些门户网站疏于管理,应付了事。信息化管理平台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对一定区域内实现彼此之间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整个系统建设不完善,对现有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准备不完全,不能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社会监督作用,不能满足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发展的需求。

(四)预算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认识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比较晚,对预算绩效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对绩效评价更是听之任之。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只考虑到怎么申请到资金,怎么使用起来方便,而很少考虑到使用了资金会产生什么效果,达到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和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淡薄,有的预算单位认为一提到预算绩效,就认为这是单位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工作过程中没有协同的观念。财务部门只能监督各部门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对于营运中的问题也只能是事后整改。有的单位在财政部门组织绩效考评时甚至找不到负责这项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五)行政事业单位自我评价能力欠缺

预算绩效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确保评价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尚不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的范围、实施步骤、评价主体、评价流程、评价指标设计、对评价单位的监督制衡、评价结果有效运用等不能合理确定与运用,无法保障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达到预期效果跟影响。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措施

(一)加强预算绩效四个管理环节执行力度

预算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绩效目标、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也是对预算的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职能,组织成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所属辖区内高效推行预算绩效评价。预算单位在申请立项时应设置项目绩效目标,在申请项目预算时按规定同时申报绩效目标,确定重点目标,开展绩效跟踪,及时进行偏差分析,提出纠偏路径,形成跟踪结论,做出绩效评价。在财政预算安排上,将财政资金优先安排到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部门单位,对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部门单位的项目资金酌情安排,对无绩效和低绩效项目通报取消。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控制,加大、加强对预算绩效评价运行的监督力度,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从开始的只注重资金投入管理向注重对支出效果管理的转型。

(二)建立实际有效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以管理与服务为主,其预算支出很难用简单的成本、产出以及效率等指标对其进行评估,并不像企业一样以经济效益来衡量。原则上,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应由评价组织方(预算绩效管理主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重点评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基本指标和具体指标。业务指标涉及目标设定情况、设定目标完成情况、组织者的管理水平、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可持续性影响。财务指标涉及资金走向、结存情况、单位财务管理状况、会计业务处理情况、可用资源的使用情况。定量指标可直接通过引用报表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内容、反映评价结果。定性指标需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可采用查阅相关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一方面,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共同点,为更好的满足评价工作需求,对基本指标中的共性指标尽量细化归类;另一方面,由于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不同的职能,存在较大差异,对其基本指标中的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的个性指标,在具体评价时,有重点地深入具体项目,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共同构成具体评价指标。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强化社会监督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由专家、行业岗位业务能手和计算机专业工程师组成研发小组来联合研发涵盖多种行业、类型的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库,建立和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市和区县的资源共享,各部门、单位之间借助于这个平台,及时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情况、评价成果、经验的交流与沟通,打造一个为促进有效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和支撑平台。将对各预算单位的绩效项目目标、内容、完成程度、评价信息在本部门范围内全面公开,并逐步扩大向社会公开的范围,尤其是一些被老百姓关注的、社会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绩效情况,更应该最大范围的面向社会公开,提高透明度,广泛征集社会意见,形成社会合力,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四)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运作程序和评价体系

财政部门和各级预算单位都要实行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认识程度,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和业务人员培训。加强制度建设,要着力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及具体实施细则,从方向和目标上加以规划和指导,用制度来约束、管理人员和工作运行程序,不断完善、增强可操作性。预算单位首先要确定本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牵头部门,明确内部各相关职能机构的工作职责,加强本部门内部各相关职能机构的工作职责,加强本部门内部各职能机构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行政事业单位要依据本单位的绩效目标与战略规划,事业发展要求,对本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等进行自评,自评工作结束后,财政部门将从中抽取部分单位和项目进行再评价。

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正确认识、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可以帮助找出资金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查找其形成原因,从而弥补漏洞,提出整改建议与方案,提高管理水平。其次财政部门将作为安排行政事业单位下一年度经费预算、当年财务管理考核、政府政绩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差的,将被问责。

(五)聘用、委托第三方评价

预算绩效管理主体组织开展绩效目标评审、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可以根据需要聘用和委托专家、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实施。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行政咨询等机构在内的社会中介力量。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实施政府采购。预算绩效管理主体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选择第三方的,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与第三方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和要求执行。财政部门应加强第三方管理,对第三方参与绩效目标评审、实施绩效跟踪、开展绩效评价以及绩效管理咨询等工作进行规范。加强业务指导、培训,监督履约质量,推进第三方机构、专家队伍建设。

预算绩效评价将预算建立在可量化,可分析评价的绩效基础上,通过对其产出、影响的评价,提高责任意识和效率,全面提升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预算绩效评价也是一项政策性强、长期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作,通过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预算过程监督,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保驾护航,以国家有限的财力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老百姓真真实实看得到、感受得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家园。

[1]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S].2011.

[2]谷芳.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评中国乡镇企业会计[J].中国乡村企业会计,2011,(5).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