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正音谱》音乐史理论疏论

2015-08-15 00:50闵永军
语文学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霓裳音乐史

○闵永军

(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463000)

在《太和正音谱·词林须知》部分,朱权继承了燕南芝庵《唱论》的有关论述,加以补充完善,内容十分丰富;有着音乐史的简单线索。朱权搜罗史籍、杂记,爬梳剔抉,给我们描述了音乐史上一条“帝王知音者”的线索;以及古代五位民间音乐家,对他们的歌唱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

一、“古帝王知音者”的音乐史线索

从伏羲、神农到金章宗,记载了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商周帝王制乐情况以及唐太宗、唐玄宗,兼及后唐庄宗,南唐李后主、宋徽宗、金章宗,皆为通晓音律,爱好音乐者。这条线索清晰明了,提纲挈领,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彰显出帝王音乐家的音乐史,非常便于掌握。

伏羲所制《扶来》《立本》之音。

伏羲,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凤性,相传其始画八卦,又教民渔猎,取牺牲以供庖厨,因称庖牺。亦作“伏戏”,“伏犠”。《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贾公彦疏引《孝经纬》:“伏犠之乐曰《立基》。”在其“扶来”中,又释曰:亦作“扶徕”、“扶犂”。传说为伏羲乐名。《通典·乐一》:“伏羲乐曰《扶来》,亦曰《立本》。”[1]

按此,朱权所列,伏羲作乐《扶来》《立本》当为一乐,《立基》亦为《立本》之同义别名。

神农制《扶持》《下谋》之音。

传说中三皇之一,相传始教民为耒、耜以兴农业,尝百草为医药以治疾病。“扶持”传说中神农乐名,亦名“下谋”。[2]

《扶持》《下谋》为一乐二名。

黄帝制《云门》《大卷》《咸池》之音。

古史记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姬姓。国于有熊,故亦称有熊氏。败炎帝于阪泉,又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斩杀蚩尤。诸侯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吕氏春秋·仲夏纪·五曰》“古乐”篇记载:黄帝又命伶伦与荣援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2]《汉书·乐志》有“黄帝作《咸池》”。

黄帝氏族是以云为图腾的。它的乐舞叫作《云门》。[3]

“大卷”条载:古乐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威、大磐、大夏、大濩、大武。”《注》曰:“此周所存六代之乐,黄帝曰云门、大卷。”[2]

一说《咸池》为尧时乐。《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说:“尧的乐舞叫作《咸池》”,注中说明是“见《周礼》、《礼记》、《国语》等注”[3]。但一般认为《咸池》为黄帝时乐。

少皥制《太渊》之音。

此说未见有关记载。

颛帝制《六茎》之乐。

西汉刘安《淮南鸿烈》“原道训”记,“所谓乐者,岂必处京台章华,游云梦沙丘,耳听《九韶》《六莹》……”。高诱注曰:“《六莹》,颛顼乐也。……《六莹》也叫《六英》、《六茎》……”[4]《汉书·乐志》亦作“颛顼作《六茎》”。

帝喾制《五英》之乐。

《吕氏春秋·仲夏记·五曰》“古乐”篇记载帝喾作乐的情况:“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并无《五英》之说,《汉书·乐志》载“帝喾作《五英》”。

尧帝制《大章》之乐。

舜帝制《大韶》之乐。

禹王制《大夏》之乐。

汤王制《大濩》之乐。

武王制《大武》《房中》之乐。

周公制《勺》。

班固《汉书·乐志》对此有记载:“尧作《大章》,舜作《招》,禹作《夏》,汤作《濩》,武王作《武》,周公作《勺》。《勺》,言能勺先祖之道也。《武》,言以功定天下也。《濩》,言救民也。《夏》,大承二帝也。《招》,继尧也。《大章》,章之也。”[5]这段记载简明地记述了尧、舜、禹、汤、武王、周公作乐情况;并对乐的意义作了扼要说明。《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也详细记载了当时帝王们作乐的情景。

唐太宗制《秦王破阵》之乐。

唐太宗为唐代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的统治史称“贞观之治”,为走向盛唐奠定了基础。太宗始封为秦王,后登上皇位。《新唐书·志第十一·礼乐十一》载有太宗作《秦王破阵乐》的情况:

《七德舞》者,本名《秦王破阵乐》。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及即位,宴会必奏之,谓侍臣曰:“虽发扬蹈厉,异乎文容,然功业由之,被于乐章,示不忘本也。”[6]

唐玄宗制《霓裳羽衣》之曲

玄宗皇帝酷爱音律,擅打羯鼓。史载玄宗帝“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帝幸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因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又,“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6]。(《新唐书·志第十二·礼乐十二》)

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第三,也有关于《霓裳羽衣曲》的记载:

“《霓裳羽衣曲》,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其他饰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

传说《霓裳羽衣曲》多为明皇中秋月圆之时,游幸月宫,见女仙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上问曲名,曰“霓裳羽衣”。上记其名,归作《霓裳羽衣曲》。[7]

后唐庄宗,南唐李后主,宋徽宗,金章宗,皆知音者也。

后唐庄宗。后唐是五代时的唐代,因其有别于前此之唐朝,故称“后唐”。庄宗,原名李存勖,原为沙陀部落李克用之子(沙陀,今新疆塔尔巴哈台西南一带)。在位仅四年(公元922~925年)。知音律,能制曲,且能登场扮演,自题艺名为“李天下”。当时山西汾阳一带,多能歌唱他所创新腔。后来因为宠信伶官,酿成叛乱,亲自率兵抵御,被伶官郭步高暗箭射死。

南唐李后主。南唐,五代十国之一国,原为“吴国”(今之江西、湖北及江苏一部分地区),李昇篡位,改称“南唐”。后主系李昇之孙,本名李煜,字重光,在位十六年(公元959~975年),酷嗜声色,精通音律。当时歌曲所唱,以“词”为主,系一种有牌调的长短句体制,必须讲求声韵。他工于填词,不但声调和谐,文学性也很高。但意境悲凉,即描写其宫廷生活,亦多寓以感伤。后来国家灭亡,降宋封为陇西郡公。因作词怀念故国,被赵光义用药毒死。

宋徽宗,本名赵佶,系北宋第八个皇帝,在位二十六年(公元1100~1126年)。根据旧有记载,他“身通百艺,工书画”,“无日不歌欢作乐”。吴曾《能改斋漫录》谓其“诗文之外,尤工长短句”。晚年好道,宠信方士林灵素。传位于其子赵桓,即所谓钦宗。金兵南侵,父子俱被掳北行,同死于“五国城”(今吉林东北依兰、临江一带)。

金章宗,本名完颜璟,女真人,小名麻达葛。系金国灭辽后,入侵中国占有北部地区时第六个皇帝。在位十九年(公元1190~1209年)。幼小时候,他的父亲完颜允恭便教他歌唱,后来又从侍读撒速学唱,曾当筵唱出金睿宗(完颜宗尧)的《功德歌》,金世宗(完颜雍,睿宗之子)极为赏识,一再命歌。可见其知音识律,自具根源。继位之后,正礼乐,定官制,修刑法,皆倾向于汉族文化,但已渐趋奢侈。其间虽曾分兵九道攻掠南宋,使宋不得已求和。而在他病死后,宗室因争夺帝位发生内乱,直至被蒙古族灭亡,实早种因于此。

二、古之民间音乐家

朱权在芝庵《唱论》所列三人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位民间歌唱家:秦青、薛谭,共是五人:秦青、薛谭、韩秦娥、沈古之、石存符。《太和正音谱》高度评价了他们的歌唱:“此五人,歌声一遏,行云不流,木叶皆坠,得其五音之正,故能感物化气故也。”

秦青与薛谭为师徒,二人都为秦国人。《列子·汤问》记载有关于薛谭向秦青学艺的典故: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8]

这个故事就是后世人们常用的典故“遏云”的来源。

韩秦娥,应为韩娥,大概早于秦、薛二人或同时,也是非常有名的歌唱家。《列子·汤问》在秦青、薛谭二人事迹后,也记载了韩娥的事迹: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12]

今本《列子》据说是晋人伪作,所载韩娥、秦青的传说可能不全准确,不过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也记载了他们的存在,并对他们的歌唱艺术有过精辟的分析。此不赘述。

沈古之、石存符,事迹无可征考,周贻白先生对其作过考证。[9]

以上《太和正音谱》记述的“古帝王知音者”与“古之善歌者”,虽然简短,不成系统,但是也向我们显示了一条音乐史的简单的历史线索,从中可以看到古代音乐发展的简单面貌。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2]《辞源》(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1983.

[3]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4]吉联抗译注.两汉论乐文字辑译[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5]以上引《汉书·乐志》皆出自丘琼荪校释《历代乐志律志校释》中华书局,1964.

[6][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中华书局,1975.

[7][宋]王灼著.碧鸡漫志(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M].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8]杨伯峻.列子集释[M].中华书局,1979.

[9]周贻白.唱论辑释[M].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

猜你喜欢
霓裳音乐史
郎丽作品赏析
鸟儿们的幻彩霓裳
霓裳羽衣舞
霓裳雅韵 昆曲戏衣收藏展
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研究
——评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俞璐:一袭霓裳,留住绝世风雅
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对跨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