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春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采取适宜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并以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调控后续学习行为。评价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因为只有创新课堂评价方式,才能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评价语言不能呆板、空洞、生硬,而应该运用艺术化的语言,要有启发性、激励性作用,这样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评价语言要求教师自身具备灵活的思维,以及风趣幽默的性格。为此,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储备,强化知识的熟练程度。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教师安排学生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朗读课文,学生朗读后,教师评价:“老师没想到你们可以读得这么棒,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都想马上飞到南沙群岛去看看。而且,我非常喜欢鱼,不知道我能不能在那里摸鱼啊?”听到老师这样说,学生们都大笑起来,教师用自己幽默的语言,使课堂的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也在其中享受到了欢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有艺术性,不仅要幽默风趣,而且要富有启发性,更重要的是能够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及时的评价,可以使教师很好地掌握并调控课堂。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课内外表现进行评价,很少重视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在课改环境下,语文课堂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自我评价以及互相评价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反思所学,获得进步。
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在第二课时有关于韩勃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教师这样启发学生思考:“韩勃是不是只有第一句话是紧张的?在课文中,蔺相如的话缺少提示语,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补充,然后交流讨论,尝试着读一读这段剧本,之后再用分角色的方式读,互相评价一下,如果有不足,大家谈谈应该怎么改进?”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再改进,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向的,是互动的,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评价。在互评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一方面能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另一方面还可以指出别人身上的不足。当然,在学生自评和互评时,应该更加鼓励学生的自评,这样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
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当然应该以肯定、鼓励为主,但是不能用统一标准去衡量,而是应该面对不同的个体,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有些学生的进步,教师要予以表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就要慎重,要求高一些,只有做到让学生感觉表扬“物有所值”,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
例如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教师这样指导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
1.这个段落里的“这样切苹果”怎么理解?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意思?这一句该怎么读?
2.“这鲜为人知的图案”这句话怎么理解?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人的创造力是什么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说:“假如你的思考更深入点,就更棒了!”对于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回答得不错啊,你又进步了,加油!”
这样的评价是因人而异的客观评价,不仅有利于发展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逐渐取得进步。客观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进行准确的评价,只有注重了评价的层次性,才能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一定要重视课堂评价,评价语言应该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我们只有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激活语文课堂,为语文教学开拓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