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建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照这种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让语文课体现应有的深刻内涵,丰富的情感,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谐的人格。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如何进行审美情感的教育呢?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美育来挖掘语文教学的潜力。
音乐是进行美育的主要学科。贝多芬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幼小时就学习小提琴,他的许多科学成就就是从音乐中获得的。语文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美丽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美,好的文章有音乐般的韵律美和旋律美,生动的课堂具有音乐般的节奏美和结构美。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
在学习《草原》前,听一段有关内蒙大草原的音乐,在学习课文《二泉映月》过程中,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为课堂增添“余音绕梁”的魅力。
叶圣陶先生说:“绘画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扩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绘画、美术是小学美育教育的主要手段。通过美术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形状、色彩、空间等感受能力。绘画是生活图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机融合。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能使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得到色彩、形象、意境等美的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和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产生真、善、美等丰富的情感体验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山有水,有静有动。遇到这类课文,可利用绘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净化孩子的心灵,从而加深对美的理解。
教学《珍珠泉》《五彩地》等自然景物的课文,课文既给我们描绘了五彩池的神奇,又使我们学了课文后深深感到了大自然的景色多姿多彩,美丽迷人。老师采用多种多样的直观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设件等。然后示范作画,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发现和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课本剧是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编排的角色表演。经常开展课本剧表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去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老师做很多的分析。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口玻璃瓶和许多小石子,制作了一个嘴巴可以活动的乌鸦头饰。当学生初步阅读了解了课文后,我就请学生上台实际操作,学生戴上头饰,把一个个小石子投进玻璃瓶里,让学生亲眼看到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过程。通过以上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对课文内容记得很牢,也培养了学生务实求真,细致观察的好品质。
在教《寻隐者不遇》时,我先解释清楚个别字词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导演了一个课本剧。我扮演诗人,让一位学生扮演童子,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学习古诗灵活易懂,情趣盎然。
一篇传世的好文章,必然融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小学阶段,多诵读一些从古至今流传的好诗词、好文章,可以使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诵读诗文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百利无害。诵读从古至今流传的好诗词、好文章,可以使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小学低年级可以选择一些的儿歌、民谣、古诗词、现代短文和段落,例如《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 首》等用来记诵。在小学高年级选择部分篇幅略长的古诗词、古文、现代散文等,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岳飞的《满江红》,以及陆游、李清照的词,以诗会、朗读会等小学生喜爱和感兴趣的形式开展朗读朗诵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