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5-08-15 00:51王明远
语文天地 2015年1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素养语言

王明远

从目前来看,农村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县城学校的孩子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个人觉得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不外乎农村孩子的阅读量较县城孩子少、教育资源不均衡、家庭环境不同这三点原因,但是农村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有一定的优势。下面我就农村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谈谈基本看法。

一、结合农村资源,使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1.作为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农民、关心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孩子们生在农家,长在农家,对农家的蔬菜、水果、玉米、水稻、山芋等作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面。记得去年我的表姐带着她12 岁的女儿到乡下探亲,她女儿指着路旁的禾苗问道:“妈妈这些水草为什么长得这么整齐啊?”同行的人不禁开怀大笑,这也许是她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缘故吧。而禾苗在我们乡村田野随处可见。

当教学第一册识字(一)第2 课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外形特点以及种植方法(为什么要“整齐”)等。

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生活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同时在深入农村生活、具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的作品,显示出十足的“农情味”,从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形象地、具体地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语言库,尤其在写作教学上我觉得农村语文教师比县城语文教师更有优势。

2.积累运用农谚农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新课程强调语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渠道很多,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深刻的寓意。如谚语、歇后语等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在学习第八册《积累·运用八》“读读背背”时,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让学生虚心地问长辈请教,收集这样生动的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查找,把“农语”抄下来。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会使学生的习作富有“农味”,具有个性特征和乡土色彩,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农村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比较狭窄,但有时并非是坏事,相反,我们教师可反其道行之,从中找出他们的症结所在,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对症下药,就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目的。

1.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能低估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更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以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相关知识为原则来设计,另外,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2.多表扬,少批评,树立学生自信心。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的胜任感,应该能产生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语文知识上的缺陷,课外不仅要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还要注意课内的辅导;讲课时注意观察他们;提问时尽量让他们回答能够回答的问题;批改作业时,重点辅导他们。这样的持之以恒,他们会逐渐形成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从整体上提高全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也达到了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3.创设情境,引起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学生想知道的知识太多太多,教师只要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就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教师再适当点拨,学生那种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便会显现出来。不知不觉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来了,语文素养也随之提高了。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教师也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那睿智的谈吐、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文化知识、真诚细致的人文关怀、独特的人生感悟,都是学生终身受益、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让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发展我们自己,塑造我们自己,超越我们自己,让我们的乡村语文教育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地有效地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素养语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