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大义 古者今范——《五人墓碑记》教学不能舍本逐末

2015-08-15 00:51戴加华
语文天地 2015年34期
关键词:墓碑文言文言文

戴加华

谈及文言文教学,教师一般都会将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现象作为基础性课堂教学内容,甚至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其实,这是典型的对语文学科“工具性”性质的狭隘认识。实际上,文言文教学不是不要对文本关涉的文言现象进行解析,但是如果将其作为教学之全部,那么教的重心就发生了偏移,学的重点只是抓住了文本之“末”,而不是“本”——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当然不可取。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下面,笔者以苏教版文言文《五人墓碑记》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聚力文本,言传内容

文本内容梳理是文言文教学绕不开的任务,但是以教师为中心,全文翻译式的教学显然是费时较多、效果不佳的做法。无须避讳地讲,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就是这样操作的,他们总以为这种类似于地毯式轰炸的做法,能帮助学生细致而全面地解决文本理解任务。实则不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适应这种生硬而野蛮的教学,虽然可能会有部分学生能消化得了,但毕竟是少数。丢掉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教学,又怎能算合格乃至高效呢?

为此,较好的策略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文本内容梳理之中。执教《五人墓碑记》之时,笔者的做法是课前先布置文本字词句理解的基础性任务,课堂上小组内交流各自学习成果并提出困惑。对于一些疑难,组内能解决的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提交班级学习小组层面商讨;还不能解决的,教师再组织研讨。最后,为防止疏漏,更为了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再呈现一些拓展性习题,出示《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让学生比较其与“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中“非常”的含义,明晰这个词语在单音词与双音词方面的古今区别。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更进一层的学习——梳理文本的行文思路和写作内容。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坚决克服只是“意会”的做法,转而大胆“言传”各自的理解,在多方碰撞中明晰文本基础内容,从而为后面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二、知晓大义,烛照前程

翻越教科书,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文言文从体例上讲属于散文文体,有游记、墓志铭、书序、别序、赋等不同样式。但是,从内容上看,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在向学子传输古之贤者在为人处世、保家卫国等方面表现出的智慧和可贵品质。从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层面讲,这是语文课的应然重点,但不少课堂教学背离了这个方向,岂不惜哉,岂不痛哉!

作为《古文观止》的杰出篇章,《五人墓碑记》的思想价值非凡。相较此文的前一篇课文《指南录后序》,它们共同探讨了生与死这组终极哲理命题,但不同之处也是十分明显:前者讲述的是朝廷股肱之臣在国家危难之时的生死抉择,后者颂扬的是苏州平民百姓以死反抗大奸臣魏忠贤的正义之气。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习惯于接受“英雄=伟人”的思维程式,总以为自身属于凡人,不会做出什么非凡之事。这种观念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在他们的观念之中,似乎国家远于自身,个人难以改变社会。于是,对于集体、社会、国家的无为、不作为成为不少学生当下的自觉选择。为此,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领会五位平民烈士的忧国情怀,使其明晰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贡献,人人于社会有用的道理。如此,语文教学的任务才算完成,学生的前程才会光明,社会才能更好发展。

三、研读重点,找寻典范

其实,对于每一个文本而言,它的价值绝不是单一的。对于知能基础不一的学生而言,面对每一篇课文,他们自然会有各自的选择,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一篇篇经典文章,让其细嚼慢咽,美美品味。就《五人墓碑记》而言,多元的对比是其显著特色。对此,别人多有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此处,笔者重点讲讲它的人物素材选择。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位烈士出身卑微,堪称“小人物”,但就是这样的人恰恰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义举。在这鲜明的对照中,读者更惊叹其行之凄,其义之重。透析学生的习作,在他们的内心中,是不屑于“小人物”的。于是,他们的视野里只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等,因为这些人在其心目中是依靠、权威,是想当然的“大人物”。至于乞丐、小孩、农民、保安等,则难以进入其法眼。实际上,这是学生行走人生和作文方面的“坐井观天”。能进入作文的,自然有很多人物,但是那些身份一般乃至低微的人恰恰是“井”外“天”下之人。在他们的身上,同样会闪耀优秀的品质之光,观照他们、选择他们,必然会使学生的心灵世界更加丰富,作文园地更加葱茏醉人。

应该讲,文言文教学在中学阶段存在着严重的被异化、弱化倾向,传统的教法不仅未使学生掌握文言阅读的必备知识与技能,也未使其汲取文本内蕴的精神之光。在大家都在高举有效教学大旗之时,语文教学的志士们是否应该深入文言教学领域,补其缺、使其圆呢?

猜你喜欢
墓碑文言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每一块墓碑都是一本书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跟踪导练(二)5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实词推断法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