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良
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当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为了推进阅读教学的进度,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一言堂、满堂灌,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是听众。这种填鸭式的教师解读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丧失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失落了学生阅读的创造心理,苍白了学生阅读的情感认知。如何落实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语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成为阅读的分享者,关键是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置。
阅读教学问题设置的权力不能也不应该全部交给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备课过程中的问题设置,让语文课代表或学习小组的组长和语文教师一起设置阅读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质疑释疑。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自主归纳知识、提出疑难,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师生对话交流中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观点进行反诘,教师从中捕捉学生有价值的思想火花。师生共同设置问题,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有利于抓住学生刨根问底的心理,有利于学生走进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等过程之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知识的酸甜苦辣、发现知识的成就感。有利于让学生进入到思考思维的过程之中,给学生留下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例如,请学生一起设置《离骚》一课的阅读问题,围绕时代背景的问题要突出思想性,围绕楚辞语言特点的问题要突出知识性,围绕诗歌意旨情感的问题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等,体会那个时代屈原的爱国热情与现实的矛盾。
阅读教学问题设置要有价值、有针对性。教是为了学,所以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关注学生的感受与困惑。要围绕三维目标设置,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高中语文课程所选课文涉及古今中外,阅读教学问题的设置要依据语文教学大纲,依据高考考试说明,选择典型文章。以诗歌为例,可以从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入手,围绕各个时期诗歌的特点与代表诗人的作品风格进行问题设置。选取各种体例的优美代表诗作,设计问题有所侧重。要选取不同类型的诗歌,从修辞、字意、主旨,意象、意境、风格等方面设置问题。做到有利于学生步步深入,逐一定位,夯实基础,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如阅读鲁迅先生的《祝福》时,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描写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大家阅读课文,寻找这种说法的依据。”大多数学生会从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入手,分为:立春之日,她没有了丈夫;孟春之日,她被迫再嫁;暮春之日,她痛失爱子,“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迎春之日,她一命归天,永远消失在祝福的鞭炮声中。冷酷的社会没有给祥林嫂春天的温暖,祥林嫂的生命中更“没有春天”。围绕“没有春天的女人”这个问题阅读品析《祝福》,能够把小说中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内容链接起来探究。
无论是哪一门科目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科成绩之间都存在着正比关系,学科学习兴趣越高,学科学习成绩就越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问题设置的趣味性非常重要。以旧知为学生铺路提出新问题。阅读教学需要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得到的旧知,进而探究新的知识。
如《变形记》可以设置:“变的什么形?怎样变?想要说明什么?”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用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探究这些问题。“《范进中举》《祝福》《我的叔叔于勒》哪一个写得都比它好。你们说是不是?”问题一出,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上来了,而且问题明确指向文章主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还为艺术特色分析打下基础。
再如阅读《六国论》,设置的问题有这样几个:①文题为“六国论”,范围大吗,需要限制,在其中合适位置加上两个字,这两字应该是什么?②议论文一般分为三部分:提出观点的引论、集中论证的本论、得出结论的结论,其中集中论证是文章主体,其手法要为观点服务,你们看这篇文章使用的论证手法有哪些?是怎么用的?③回忆《过秦论》文章的学习,并在语言气势和论证结构上与本文做比较。④我们平时作文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借鉴一些优秀的文章,哪一篇文章更适合我们模仿,说说你的理由。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需要问题作为纽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阅读教学问题设置要做到转变学生阅读方式,实现学生自主阅读、合作讨论、探究问题,适应语文高考改革的要求,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促使学生在“品、评、思”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