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慧
(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江苏 盐城224005)
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一堂语文课缺少了朗读就少了生机和活力,也不会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走进文本搭建桥梁,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更谈不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目前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字音读不准,有的朗读没有感情,有的语调和文本内容不符。这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朗读教学的进度,也给老师的朗读教学带来难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方面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所以在刚开始接触朗读的时候读得慢而且容易出错,如果不及时纠正,给予正确的引导,很容易成为以后朗读能力提高的障碍。因此,老师应该在学生刚接触朗读的时候就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引导。一是点读圈画。学生刚接触朗读,不知道哪些词语是关键的,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圈画出重点词语,学会做标记,可以先慢慢读,一边用笔“点”,一边理清思路“读”,等学生熟练之后,再慢慢加快朗读的速度。二是帮助学生学会停顿和把握节奏,读准字音。南方人受方言的影响,往往不会读儿化音,平舌音和翘舌音分不清,这些都要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注意观察老师的口型,只有把字音读准确,才能读出声音的美感。三是掌握不同句式的朗读方法。不同的句式表达情感往往不同。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抒情;排比句要读出气势;反问句要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带有叠词的句子,要读出韵律美;长短句结合的句式要读出节奏的跳跃感和层次感。四是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文本内容,只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语速、语调、情感,才能切身体会到哪里需要重读,哪里需要轻读;哪里的语气是亲切轻柔的,哪里的语气是激昂澎湃的,在这样的方法耳濡目染下,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会随着训练量的增加有质的飞跃。
掌握了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反复练习才能提高朗读能力。练习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学生的当堂展示,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指导,学生可以马上进行修正,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比如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很多学生在读的时候虽然能读出小蝌蚪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但是青蛙妈妈那种可亲、宽容的语气学生体会不到。我先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给学生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你在生活中有好奇心的时候妈妈是怎么回答你的?你犯了错误,一个和蔼可亲的妈妈讲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再朗读课文,朗读的语气更加丰富了。
练习一定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否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失去朗读的兴趣,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分角色朗读是学生较喜欢的形式之一,学生也比较喜欢自由读和齐读。自由读可以给学生练习留出充分的时间,在自由读的过程中,学生和文中的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情感、语气,理解文章的内容,为展示读打下基础,这种亲自体验的过程是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基础。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热烈的氛围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积极投入到朗读的行列,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读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在和他人对比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训练。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学生一个可以模仿的对象,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了模仿的对象,学生经过一两次的练习,反复诵读,就可以自己很轻松地把握朗读的技巧。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示范的往往是老师或者是录音磁带,随着电子白板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示范的方法更加先进、有效。比如,老师利用电子白板储存的教学资料,把同一篇文章中不同的朗读版本播放给学生听,通过比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同一段内容,为什么有的可以这样读,还可以那样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挑选适合自己的朗读方法。另外,利用电子白板储存的丰富资源,调出名家的朗读作品,让学生多赏析,在赏析的过程中跟随名家朗读,模仿名家的语气、腔调、口型以及中间的停顿、换气,不断改进,提高自己。
老师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及时录入功能,把学生的朗读全程录下来,然后大家在一起讨论朗读表达的感情是否准确,朗读时有没有做到感情充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强化练习,朗读能力自然会慢慢提高。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和方法,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只有在不断的展示中通过和别人比较,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朗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在课堂上老师要多设计朗读的形式,由于朗读是口、脑、眼、耳综合运用的活动,多样的朗读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朗读能力才能在反复的练习中得以提升。比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朗读比赛。对于比较长的课文还可以采取接龙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比如《廉颇和蔺相如》课文较长,但是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对话丰富,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朗读。因此,在学生初读、精读课文充分领会了课文内容和人物心理之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挑选自己适合的角色,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琢磨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反复练习之后再表演,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情感都惟妙惟肖。
总之,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老师应该把小学语文课堂作为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主阵地,设计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创造更多的朗读机会让学生多参与,多模仿、多练习、多展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朗读的技巧,能在课下进行正常的阅读活动,把阅读当成生活中的一个好习惯。事实证明,会朗读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知识视野开阔,经过不断训练,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书声琅琅,充满生机和活力,展示语文无穷的魅力。
[1]万玉霞.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上),2014(01).
[2]李大秀.如何提高朗读能力[J].小学教学设计,2007(10).
[3]傅芹香.营造朗读氛围,培养朗读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8).
[4]崔美华.朗读能力小议[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05).
[5]孔广叶.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