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在文本教学中的运用

2015-08-15 00:51:24周小娟
语文天地 2015年2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情感

周小娟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漫长的教育实践中证明了其对语文教学的巨大作用。诵读包括朗读、朗诵和吟诵等类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诵读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无论是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还是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过于片面追求高分思想的错误引导,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几乎取消了课堂诵读这一环节,而采取以听代读或者以讲代读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给整个语文教学带来了不良影响。

一、培养学生的诵读意识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诵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不能将其高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诵读教学,首先就应该引导教师形成对诵读教学的科学准确的认识,提高和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诵读意识,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质量地开展诵读教学,促进整个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地开展诵读教学,这样有利于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活力与生机。

如在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篇课文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直接将文中字词句的相关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这样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造成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尝试诵读文中描写景色的部分,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等具有生动的画面感的文字,看看如何才能将这些句子读得更生动,更有味道。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段朗读音频,让学生模仿,然后再举行一个简单的朗读比赛等。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诵读对于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文本中营造的意境的体会,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开展诵读教学

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常常涉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抽象的知识点,如意境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单靠教师枯燥的讲解不仅乏味,而且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语言文字后面蕴藏的作者的深厚情感和意蕴深远的意境。因此,在高中语文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各方面的资源,营造情境展开诵读教学,这有利于将文本中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为生动可感,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

比如《滕王阁序》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优美华丽的词藻,营造了很多意蕴深远的意境。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中的情感和意境之美,教师可以在课前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欣赏滕王阁的美景,让学生对文本中的描写对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播放一段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试着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朗读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想象力,对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壮景有更深刻和直观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对作者情感的领悟,在心灵和思想上引起共鸣,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丰富诵读教学形式

诵读具有很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在高中语文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诵读形式展开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采用师生诵读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先诵读课文为学生做示范,让学生听清朗读节奏,然后再让学生自主模仿和学习朗读。对于文中的个别段落,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学生朗读和集体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先选几个朗读水平不同的学生朗读,并且指出每位学生朗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再让全班学生集体朗读该段落。

通过开展这样具有丰富形式的诵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朗诵的魅力,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找到表达自己情感的正确方式,体会作者在文字背后的深厚情感,实现读者与作者的深层次交流,从而增强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引导学生品味诵读乐趣

要提高诵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效果,就要采取措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会诵读的乐趣。

第一遍诵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文章中作者的抒情脉络有大致的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初步诵读过程中对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厚情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而第二次诵读,主要是引导学生将作者的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和神态再次呈现出来。诵读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环节和步骤,而且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在诵读过程中理解并传达作者的感情,表述自己的感受,感染他人。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传授相关诵读技巧,促使学生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断体会情感,走进作者的精神花园。

比如,在学习戴望舒的《雨巷》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该诗的写作背景,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与情感。在诵读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诗中文字描绘的画面,想象一位有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独自一人踽踽独行在空荡的街上的画面,让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和体会作者彷徨、孤寂、哀愁的情感。最后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将这首诗再诵读一遍。这样,学生不仅在诵读中能够对作者的情感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也能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文字的魅力和诵读的乐趣,从而增强诵读教学的效果。

五、及时对学生诵读做出评价

教师在诵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对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做得好的地方要给予鼓励和赞扬,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对其提出意见,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在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让诵读者和其他学生一起参与到评价中来,让他们从自身感受的角度对学生的诵读做出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诵读做出更为全面具体的评价,而且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有利于学生对诵读有更深刻的理解,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文本、不同情感的把握和体会,从而增强学生体会文本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开展诵读教学对学生体察文本之美,感悟文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诵读教学的有效运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尝试,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促进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文本情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