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 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联合运用

2015-08-15 00:44袁晓玲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胶囊

黄 皓,袁晓玲

(1. 宜春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 宜春学院 江西省高校应用化学与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西 宜春 336000)

“药事管理学”是我国高校药学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与药师职业紧密连接。药事管理学作为药学的二级学科,是研究现代药事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药学科学与法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等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一门边缘学科。[1]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领域的工作能力,因此课程的教学质量与药学实践有着密切关系。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总体比较单一,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有效的模式,传统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上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可喜的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案例教学法、PBL 教学法和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方式在逐步引入高校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药事管理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较为多见,[2-5]但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 教学法联合运用于“药事管理学”的教学则较为少见,笔者将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 教学法相结合,运用于“药事管理学”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两种教学法的优势互补,从而引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案例结合Seminar 双法教学模式”,以期推动高校教改的深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案例教学法和Seminar 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以教学案例为知识载体,以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为特征,通过师生对案例共同讨论来得出结论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搞“填鸭式”、 “灌输式”教学,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真实有趣的案例学习中理解、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启迪思维积累经验,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的误区。案例教学法诞生于美国哈佛大学,[6]称之为“哈佛模式”。历经上百年的教育实践,这种“哈佛模式”已经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哈佛大学久负盛名的原因之一。

Seminar 一词来源于德文Seminarium,翻译成英语有三种意思:一是指教学的范式或方法;二是指一种学术会议的研讨;三是指大学中开设的一门教师培训课程。[7]Seminar 教学法通常理解为“研讨会或讨论会”,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专家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即“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重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双方民主平等,气氛和谐,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双向交流互动,能够充分挖掘学生和教师双方的潜能,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是一种“生动活泼、教学相长”的研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也给教学双方提供了一个学术性、研究性的理想的教学实践平台。[8]Seminar 教学法历史悠久,流行于欧美大学课堂,在中国高校的大学课堂值得推广应用。

2 案例教学法和Seminar 教学法联合运用于”药事管理学”课程的设计安排

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课程中运用的优势和缺点:适合药事法律法规等条文繁复内容的教学,不适合药事概述等一般性内容的教学。

Seminar 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课程中运用的优势和缺点:适合从教学形式上去解决内容抽象、模糊、复杂的教学难点和重点问题,不适合一般性问题的教学。

因此,根据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形式上采用Seminar教学法。课堂上联合运用这两种教法,可以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像从业人员那样思考和行动,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药事管理学”课程实施“双法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制定如下:

(1)确定知识点:选择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比较合适,这些法律法规知识枯燥乏味、抽象难懂,适合“双法教学”。故宜选药品管理立法与《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药品注册管理、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进行教学试验,

(2)精选案例和载体:案例不是简单的举例,必须经过教师的精心挑选、整理和加工,

才能应用于教学。有的案例适合于做引子导入课程内容(导入式案例),有的案例适合于穿插在课程内容讲授中(穿插式案例)。只有讨论式案例或研讨式案例才适合作“双法教学”的教学素材,这样的案例一般涉及知识点多、难度大,学生易出错。案例载体可以是纸质材料,也可以是视频VCR。

(3)实行“三结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与期末考试成绩

挂钩(在平时成绩20%的比例中占有一定的权重)。

(4)奖励激励机制:除了与成绩挂钩,还可以用班费或教师课题经费作奖品或纪念品,

奖励优秀小组或优秀个人。

课程实施的流程安排如下(以一堂90 分钟的课堂教学为例):

(1)课前准备——课前老师提前选好案例作为Seminar 课题分配给班级同学,班长学委配合老师分好小组及内容分工(一般5-10 人一组,一个班分4 组,分为正反两方按照要求做好材料准备、讲授及提问辩论安排),课下完成发言报告和PPT,为下一趟课发言、交流讨论及辩论做好充分准备。

(2)案例介绍(案例教学法)——课上老师讲授案例涉及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内容,简要介绍案例,但不事先发表评价与定论,并提出问题由同学分组作答,时间分配5 ~10 分钟。

(3)案例辨析(Seminar 教学法)——课上每组推出一个学生代表发言,进行案例分析,

时间分配30 ~35 分钟;然后正反双方学生或老师参与自由提问并辩论,时间分配30 ~35 分钟。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准确把握提问,及时“纠偏”,掌握课程进度与方向。

(4)总结点评——最后老师对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作进一步分析提炼,归类总结并得出结论,时间分配5 ~10 分钟。

3 案例教学法和Seminar 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个案

3.1 2012 年的“毒胶囊事件”的定性案例

2012 年4 月15 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给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熬制成工业明胶后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生产企业。经查,9 家药厂的13 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2mg/kg 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 多倍。“毒胶囊事件”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教师指导学生初步分析以下问题: (1)假药劣药该如何判定;(2)“毒胶囊事件”案件的性质是什么;(3)对“毒胶囊事件”的相关企业给予哪些处罚。

然后老师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辨析以下观点并组织学生讨论或进行正反双方的辩论: (1)这起事件该怎么定性,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还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2)“毒胶囊事件”发生的原因;(3)药厂该如何处理此类毒胶囊药品;(4)怎样避免此类事件,是通过加强监管还是提高生产者的质量意识; (5)从立法上如何保证有效监管,怎样才能提高生产者的质量意识等问题。

通过学习和正反双方的辩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对“毒胶囊事件”发生的原因,学生在三个层面上有了新的认识: (1)政府层面存在的问题:医药招标“唯低价论”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取的,它是催生“假药”、“劣药”的因素之一,政府要引导医药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必须加大投入。另外监管缺位和监管模式也存在问题,毒胶囊事件不是国家药监局(SFDA)发现的,是经央视报道才介入调查,说明监管缺位或监管流于形式;同时监管模式也存在问题,毒胶囊事件中,胶囊本身不是药,而生产胶囊的企业可能是质监部门在管,劣质胶囊最终会被用作药品的包装,药品又由药监部门管。这种“多头管理方式”、 “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模式,会产生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晰的问题,致使监管难以无缝对接,容易造成监管真空。不改变目前的监管模式,依然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2)立法层面存在的问题:《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中,假劣药的定义、药用辅料的定义与立法规定中存在的瑕疵,再加上辅料标准体系缺乏,导致药用辅料的监管和执法松懈。(3)企业层面存在的问题: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发市场恶性竞争,以价取胜,企业为求生存拼命压缩成本大打价格战等,最终造成药品的安全与质量问题。

这一研讨式案例综合性强,涉及药品标准、假劣药认定、药品生产监督管理、药品流通监督管理、药品召回管理等多个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把前后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相关的知识体系,从而增强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2008 年刺五加注射液事件的定性案例

2008 年10 月5 日,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在正常治疗中对该院19 位患者使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其中6 名患者输注注射液后出现恶心、胸闷、周身不适、呕吐、昏迷等严重不良反应,3 名患者最后因循环衰竭死亡。经查,“完达山药业”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部分批号的部分样品有被细菌污染的问题,SFDA 要求黑龙江省局责成“完达山药业”召回全部已上市的刺五加注射液。11 月6 日,SFDA 通报事件调查处理结果:2008 年7 月1 日,昆明特大暴雨造成库存的刺五加注射液被雨水浸泡,药品受到细菌污染,随后“完达山药业”云南销售人员张某违规违法从公司调来包装标签,更换后继续销售受污染药品,最终导致3 死3 伤的悲剧。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被污染的药品应按假药论处,定性为假药。

这一讨论式案没有涉及到药品生产监督管理,但是也牵涉到假劣药认定、药品流通监督管理、药品标签管理、药品召回管理等知识点,属于灵活性强、需要融会贯通才能解决问题的讨论式案例。

其他案例:经典案例如20 世纪的药品灾难“反应停”事件、1937 年的美国磺胺酏剂事件、2006 年的“齐二药”假药事件、 “欣弗”劣药事件、白果药品部分霉变是按假药还是按劣药论处的定性案例等诸多案例均可以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由同学们练习。

4 教学效果和教学问题分析

“案例结合Seminar 教学模式”联合运用于“药事管理学”的课程教学目前还处于初步的试验阶段,但是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互动式的“双法教学模式”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1)符合学生学习的的认知规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单向传授的“填鸭式”、 “灌输式”教学,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不高,以至于“学完了就还给老师了、考完了就忘了”。 “案例结合Seminar 教学模式”却与此不同,学生在“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搜集材料、制作PPT、课上讨论和辩论的互动,完成了体验、探究、思考、加工和交流的一个认知过程,符合学习的的认知规律,对所学知识理解记忆深刻。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从业能力。按照“双法教学模式”的要求,学生学会了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如何寻找和选择有用的资料,学会了做Powerpoint 课件,学会了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了文献检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使“药事管理学”这门课程非常“接地气”,学生学会了从业人员的思维模式,锻炼提高了实践能力和从业能力。

(3)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除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从业能力外,这种“双法教学模式”的课堂运用,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和谐共处,平等民主,分工合作,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思想碰撞的交锋不时擦出智慧的“闪光点”,这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4)提高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案例结合Seminar 教学模式”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或精力来备课和准备教案,“药事管理学”作为药学专业课程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桥梁,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实践水平和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双法教学模式”对优化和深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因此值得在高校推广。

当然,“案例结合Seminar 教学模式”在“药事管理学”课堂中的联合运用刚刚起步,仅仅是初步的教学改革试验,在各方面还存在不足,如时间安排容易错位、学生的背景知识储备不够充分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杨世民. 药事管理学[M]. 第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罗臻. 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药事,2005,19(11):697-699.

[3]石小鹏. 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4):429-431.

[4]李歆平. 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体会[J]. 中国药事,2009,23(3):301-302.

[5]李传俊. 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5,29(7):21-22.

[6]史美兰. 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7]刘荣. 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 教学法综合运用于法学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10):60-62.

[8]陈潭,程瑛.Seminar 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4):57-59.

猜你喜欢
药事管理学胶囊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更年期安全用药四个“药事”需谨记
时光胶囊
时光胶囊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药事管理在地震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探讨
管理学的新挑战:硅谷的“扁平化”学得来吗?
浅谈管理学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