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芳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备受关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正确领会新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下,才能大胆探究学习中的疑难,畅谈自己的独特感悟,并进行自由的创造性的思考。任何强加于学生的学习压力,都会伤损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关注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意见,学生要尊敬老师,把老师看成是最知心的朋友,敢于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学习的过程。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之下,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究、去创造、去收获。
在执教《拉萨的天空》时,我首先利用对媒体出示了一组天空的图片,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一幅幅美景是表现什么的?对,是天空,那么你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这样的问题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他们有的说“用湛蓝”,有的说“用晴空万里”,有的说“用蔚蓝”,学生们畅说欲言,积极思考,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真正拥有了自主探究的自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探究出问题的正确答案,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要寻找、把握、创造恰当的时机,如在新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一幅画、一首诗、一则谜语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探究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设疑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去体悟课文的内涵,加深理解。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探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燕子》的教学中,我结合课文的内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地描绘春天的景色之美?”学生们经过热烈的小组讨论之后,做出这样的总结:描绘春天的景色之美,是为了交代燕子活动的时间与环境,小燕子为生机盎然的春天增添了生命的活力。
自主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选择探究的目标和内容。对于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其差异性是不可回避的,探究性学习要求要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都能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一堂课或一项学习探究实践,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但教师要做好引领,不可离题万里,那样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意义。同时,我认为同一篇课文中,值得学生去探究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的自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同一篇课文所关注的层面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喜欢去斟酌文中关键词语的意义,探究这些词语在句子中运用的效果,有的喜欢表演课本中的角色,琢磨怎样才能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的则喜欢朗读,乐于探究如何才能通过重读、轻读等方式表达文中的情感……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结合课文的重点,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关注点去探究学习的内容。
比如在学习《郑成功》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去思考探究:假如没有郑成功挺身而出,率领浩荡的郑军官兵去收复台湾,台湾人民还会这么喜出望外吗?是否还会载歌载舞吗?人们此时的心情除了用“喜出望外”以外,还可以哪些成语来形容?由此引导学生超越书本去创造性思维,在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的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备受关注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自由愉快的学习状态下,张扬个性,大胆创造,使语文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体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素质教育理念。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教会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和途径,为实现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