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

2015-08-15 00:51王景明
天中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口语驱动

王景明

(平顶山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南 平顶山 467000)

2014年4月,教育部高校转型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重点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毋庸置疑,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1]1。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因此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十分强调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能够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日常话题或与职业相关的话题用英语展开有效的讨论。然而,新升本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相当薄弱。近年来部分省份高考不考英语听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笔者以所在的平顶山学院为试点,以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为指导开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一、“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

(一)“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概念

基于5所高校各种英语课型的教学试验结果,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于 2014年对其之前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创新性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该假设针对的学习人群为接受过正规外语教育和具有一定外语语言基础的中高级学习者,适用于正式的外语课堂教学。该假设的内容包括:(1)在教学过程中,输出对语言学习的驱动力比输入更大,输出驱动不仅可以促进已习得语言知识的运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语言知识的欲望;同时,输入直接为产出任务提供语言材料和相关知识,促成完成当下的产出任务。(2)把输出能力作为学习目标更符合学生的就业需要,允许学生根据自身需求侧重培养自己的部分表达能力,即说、写、译中的一种或两种能力[2]。在该假设中,文秋芳教授重新界定了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输出既是语言习得的动力,又是语言习得的目标;输入是完成具体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众所周知,正如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一样,没有输入,何来输出?学生知道,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产出任务,就需要提前认真学习与之相关的语言知识输入材料,从中获得必要的帮助。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产出任务的需求对语言材料的输入进行有选择的处理,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和理解产出任务所需要的语言形式和相关的知识[3]。

(二)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对语言学习的作用

无论是语言输入还是语言输出,对于语言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语言学家们进行了翔实、明确的论述。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于1981年提出了一套二语习得模式,全面阐释了二语习得的过程,为外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输入假说是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Krashen指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4]92。

Swain于1985年提出了著名的语言输出假设。她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虽然接受了大量可理解的输入,但是在口语表达中还会出现大量的语法错误,原因是他们缺乏语言口头表达方面练习的机会。因此,她得出这样的结论,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很重要,但还不能使二语习得者准确、流利地使用语言,“可理解的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对语言学习来说也很重要。同时,她提出了输出对二语习得的三大功能,即注意功能、检验目标语言假设功能和元语言功能[5]。

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设”是文秋芳教授“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理论基础。“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充分体现了输入和输出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即输入和输出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英语口语教学实施“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的条件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的适用对象是中高级学习者。那么,文秋芳教授所指的中高级学习者是一个什么水平呢?她指出,自 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来,我国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学新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已达到应用输出驱动假设的基本要求[3]。由此可见,中高级学习者指的是高中毕业后考上大学的学生。依此而论,平顶山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院校,所录取的大学新生都是高中毕业生,基本符合了实施该假设的基本条件。

(二)学生英语口语现状

虽然笔者所任教的三个大一教学班基本符合实施该假设的条件,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个不能忽视的客观事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总体上比较薄弱。考查学生的入学高考英语成绩,笔者发现这三个班的高考英语平均成绩分别为 74.4分、63.1分和46分,而高考英语的卷面总分为150分。也就是说,学生的入学英语成绩普遍偏低,还应充分重视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

那么,学生的英语口语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为了了解学生目前的口语水平,笔者经过科学设计和精心选题,在新学期开始时对学生进行了口语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口语成绩也不大理想,三个班的平均成绩为61.3分、52.9分和41.6分(卷面总分为100分)。在调查和访谈中,多数学生反映在中学阶段只是输入了大量英语语言接受性知识,却很少进行英语口语练习,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国内高考导向。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如果还按照中学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模式,死记硬背,为应付考试而学,他们的英语口语终将得不到提高,甚至会因感觉英语用处不大而放弃英语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是针对这些大学新生的学习心理以及上述问题适时提出的。该假设特别强调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注重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并激活高中所学的接受性语言知识,同时让学生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语言知识输入方面的不足,推动他们为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而不断地输入所需知识。

(三)“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在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具体实施

下文均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二版)》第一册第7单元的教学为例。该教程主要由“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组成,且每一单元的话题保持一致。在此,首先要强调教学目标的问题。明确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听说教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听懂日常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对话或陈述,同时能就日常话题和与职业有关的话题进行有效的交谈。就说的能力而言,具体到本单元就是要能够就话题“success”与他人进行两三分钟的交谈,并能够就“self-confidence”等成功的关键要素做5分钟左右的英文陈述。

1. 前期相关语言知识的输入

让学生进行前期的语言材料及相关知识的输入,能够保证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完成预定的输出学习任务。本教程第7单元的话题是“achieving success”,而此前学生通过“读写教程”的学习,已经了解到通往成功的六大秘诀和迈克尔·戴尔是如何成功致富的等内容,大致掌握了与话题“success”相关的各种语言表达,如“money”“power”“luck”“sense of achievement”“love”“happiness”“work hard”“self-confidence”“opportunity”“experience”“education”“courage”“perseverance”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语言材料的效率,在读写课上,笔者还向学生补充了与成功相关的多种材料,比如分析家Richard St. John用三分钟幻灯秀揭示成功真实秘诀的英文短视频等;同时,还进行了与话题相关的听力材料的输入,内容涉及人们对待成功的态度和如何获取成功等。也就是说,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进行输出之前已经有了大量相关语言材料的输入。在开始本单元口语课之前,笔者还给学生布置了与话题密切相关的一些口语任务(口语对话和英文陈述),并让学生在课下做好充分准备。

2. 口语输出任务的完成

小组活动分为对子活动(pair work)和分组活动,具体形式有课堂讨论、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小组活动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小组活动法在为学习者提供语言的输入的同时也提供了语言输出的机会,因此有助于语言的习得[6]。

课堂上,笔者先用5分钟左右时间介绍本次口语课的话题和口语输出任务,然后让学生用20分钟左右时间就话题“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success and how to succeed”进行分组讨论,要求每组推选两名学生上台进行英语对话展示。在分组活动和对子活动前,教师要检查学生的对话内容和效果,以便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输入中的不足,保证输出任务的顺利完成。接下来是约 15分钟的个体活动展示,随机选取5名学生在课堂上对本单元有关的主题词做三四分钟的英文陈述,进一步促成学生的语言输出。最后,还有约10分钟的时间,可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从而发现自己和他人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失误和不足,以便及时补充语言知识,促成以后更准确的语言输出。对于学生在英语对话中的表现及进步情况,教师都要进行记录。

3. 口语课堂的成果与评价

英语口语课宜采取期末终结性评价和平时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案。为了调动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练习的积极性,学期之初教师就应告知学生平时表现占期末成绩的比例。在平时形成性评价中,教师应为每个学生的口语课堂表现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发音准确程度、陈述流利程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习态度等,以便增强学生语言输出的内在动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上述做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第一学期末的英语考试中,三个教学班的口语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80.1分、71.5分和58分,与学期初的口语测试成绩相比有了明显提高。诚如文秋芳教授指出的那样,输出驱动促进了已习得的语言知识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语言知识的欲望,对语言学习的驱动力更大[3]。学生口语表达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听、读、写、译等方面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4. 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当然,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实施“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英语对话时出现的词汇和语法错误较多,一些学生不能用英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调查发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语言材料输入之后,课后没能及时复习、消化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一些学生在表达时联想起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但无法迅速地用语言表达;更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学生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和锻炼。第二,英文口语陈述中,学生的中国式英语发音及表达十分常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中学英语阶段没有掌握好标准的英式或美式发音,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学会直接用英文进行思维,仍采用将汉语思维转换成英语形式的方法。上述问题的解决途径,是让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英文原著、报纸杂志,观赏英文电影,以强化自己的语言输入,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

[3]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

[4] 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5] 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Cook G,Seidlhofer B.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6] Long M H, Porter P.Groupwork, Interlanguage Talk,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TESOL Quarterly,1985(19).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口语驱动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英语口语课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