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能力水平与结构差异的分析——基于H大学的调查研究

2015-12-25 02:20张智敏
天中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受测者文科维度

黄 为,张智敏

(湖北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随着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和企业招聘“能力优先”偏好的越发显现,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事实上已经成为大学生求职就业甚至创业的关键。何万国等人认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社会适应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1]62-66。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大量学生实践能力低、缺乏有效培养的事实。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陈佑清提出,在实际活动情境中开展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实践学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2]10-13。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以往关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定义、要素与维度的理论分析,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证与量化研究几乎没有涉及。换言之,关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意义”“研究什么―研究的内容”以及“从哪些方面研究―研究维度与要素分析”的层面上,而探讨大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研究少之又少,基于实证并反映大学生实践能力特征的研究更是不多见。本文期望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结构特征,探讨影响大学生实践能力水平与构成的因素。

一、研究的相关概念

为了便于研究,本文首先将所涉及的实践能力概念做简单的界定。实践能力的概念有多学科的定义,一般而言,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社会与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274-276。从教育学角度看,学者把实践能力分为基本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两个层次。基本实践能力是指完成某一指定专门业务活动或具体工作事务的能力,属于单项技能的层次;综合实践能力是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解决综合问题层次中的高级能力[4]21-25。从心理学视角看,实践能力被看成就业和社会实践中的实用智能或由情商构建的社会智力[5]203-220。

斯滕伯格认为,实践能力指个体适应环境或者改变环境,寻求最佳适应的智慧或者实用智能;一个人实践能力的高低不在于其专业知识掌握多少,重要的是能否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6]10-11。斯滕伯格对实践能力的定义不仅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且强调个体具有的调节自身或者改变、选择环境的智慧。因此,本文接受斯滕伯格的观点,认为实践能力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进行自主调节以适应或选择环境的综合能力。

在研究实践能力构成时,斯滕伯格将实践能力分为自我调节能力、任务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执行能力、实践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6个维度[7]15-16,并构建了《实践能力测量量表》。斯滕伯格的《实践能力测量量表》经过了国内外学者使用和验证,具有非常高的信效度。傅维利将实践能力划分为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情境实践能力4个维度,并建立了实践能力结构模型[8]1-13。但该模型主要针对访谈结果的整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量化分析,在重复使用时有信效度问题。因此,本文使用斯滕伯格《实践能力测量量表》作为研究的基础工具,对H大学2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基于个案分析其特征。

二、研究工具、样本分布与检验

(一)研究工具

《实践能力测量量表》由10个情景和61个选项构成,整个量表所包括的内容可命名为综合实践能力。其中,每个选项自成为1个题项,每个题项有7个区分度;根据测量量表的假设,61个选项分为6个测量维度。本文根据国内大学生的表达习惯,对相应的选项进行修改,并将7个区分度改为5级区分度。在6个测量维度中,维度1有11个题项,内容涉及自我认知、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命名为自我调节能力;维度2有12个题项,内容涉及对任务的规划、执行,完成任务的策略和方法,命名为任务管理能力;维度3有11个题项,内容涉及对任务目标的认知、自我定位、自我规划和自我发展,命名为自我发展能力;维度4有10个题项,内容涉及接受管理以及管理他人的能力,包括接受家长和教师的建议以及作为学生干部执行命令和管理他人的能力,命名为执行能力;维度5有9个题项,内容涉及为达到目标而使用必要的辅助手段和工具的能力,如记笔记的方法、选择参考书的技巧、借鉴别人的做法等,命名为实践技能;维度6有8个题项,内容涉及与同学、朋友以及陌生人交流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命名为人际交往能力。

根据5级区分度,本研究划分出实践能力的5级水平: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和很低,并分别赋值为 1、2、3、4、5。在调查中,提示受测者,如果自己的做法“总是符合”题意的表述,就选“1”;“多数情况下符合”,就选“2”;“较少符合”,就选“3”;“很少符合”,就选“4”;“完全不符合”,就选“5”。被试得分越低,表示实践能力越高;得分越高,则实践能力越低。

(二)样本分布与信效度检验

1. 样本分布

本文以H大学的学生为受测对象,共发放量表240份,回收227份,回收率为96.58%。在回收的量表中不存在空白卷和问题卷,即全部有效。施测人员在H大学图书馆随机筛选受测者,涉及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电学院、文学院、体育学院等13个学院和51个专业,涵盖了H大学72.22%的院系和71.83%的专业,因此样本分布广泛,基本可以反映H大学学生的实践能力现状。样本信息见表1。

表1 样本的基本信息

2. 信效度检验

以Cronbach’ α系数作为信度指标,对样本进行信效度检验,样本总体及各维度的信度系数见表2。表2显示,61个题目的同质性信度为0.833,各维度的同质性信度在0.522-0.749之间,这说明,被试所填信息在整体项及各维度内部都有较好的一致性,即整体项以及各维度信度都很高。同时在本次测量中,61个题全部进入了相应的预设维度,且α系数达到了要求,这说明测量维度达到了预设理论维度,结构效度较高。

表2 样本总体与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

三、结果与分析

(一)受测者的实践能力现状

受测者实践能力的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受测者实践能力总体水平的均值得分为192.533,处在159.0~207.8分之间,实践能力的总处在“一般”级别。即大多数受测者根据“较少符合题意的表达”填写自己能力状况,填写时有“趋中”现象。调查时我们也发现,多数受测者认为,与实践能力很强的同学相比,自己确实存在差距,但自己绝对不是最差的。

表3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总体水平

从不同维度看,自我发展和人际交往两个维度处于“较低”级别,其他4个维度均处于“一般”级别。自我发展和人际交往处于“较低”级别,说明受测者在目标的认知和对自己的定位上存在缺陷,而且不擅长处理交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对于在自陈式量表中受测者对自己实践能力评价不高的问题,本文认为有两点原因:一是就业压力,即受测者对就业有一种莫名的忧虑,认为对于实际工作自己可能很难胜任,而他们往往有很高的就业期望,这加剧了他们对自身实践能力的担忧,因此在回答问题时,自评不高。二是受测者的实践能力确实处于不高的水平。事实上,H大学的前身是文科性质的学校,在培养方案和教学实践上都偏重传统文科模式,在“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二)不同特征个体实践能力总体水平的差异

1. 不同性别、年龄学生实践能力总体水平的差异

为了探讨不同性别学生实践能力的差异问题,本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水平差异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男生总体实践能力的得分高于女生;从T检验的结果看,P值等于0.339,大于0.05,这表明男生得分虽然高于女生,但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两者的实践能力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为了分析不同年龄段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差异,本文将大学生的年龄分为21岁以下和21岁及以上两个年龄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21岁及以上的学生得分低于21岁以下的学生。从T检验的结果看,P值等于0.027,小于0.05,说明21岁及以上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显著高于21岁以下的学生,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2. 不同年级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总体水平的差异

从大学课程安排和学生成长的规律看,不同年龄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差异,可能与大学学程安排和大学生所在的年级有关。为了分析大学学程进展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根据现行大学课程设置具有大一、大二重基础理论学习,大三、大四专业课和实践课安排密集的特点,将大一、大二学生分为低年级组,将大三、大四学生分为高年级组进行水平差异分析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低年级组的实践能力得分高于高年级组,且 P值等于0.008,小于0.05,说明低年级组的实践能力显著低于高年级组,这与表5的结论一致。

表4 不同性别学生实践能力的差异分析

表5 不同年龄段学生实践能力的差异分析

一般而言,在现实就业中,理工科专业学生比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招聘企业一般认为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比文科专业学生强。为了分析不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差异,对文科专业和理工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分析显示,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分要低于文科专业学生,通过T检验发现,P值等于0.009,小于0.05,说明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显著高于文科专业学生,即基于学生自评测量得出的结论与企业招聘大学生时的偏好和经验假设一致;理工科专业的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此可推,要提高文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可适当借鉴理工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增加教学实践环节,让文科专业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提高其实践能力。

表6 不同年级学生实践能力的差异分析

表7 不同专业实践能力的差异分析

3. 有无任职经验学生实践能力的差异

大学生在校期间担任职务,可以增加其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企业在选用人才时,一般都会看重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无任职经验以及在任职期间所取得的显著性成果。为了分析任职经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本文对有无任职经验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见表 8。从表中可以发现,有任职经验的学生得分要低于没有任职经验学生;T检验也发现,P值等于0.034,小于 0.05,这表明有任职经验学生的实践能力显著高于无任职经验学生,学生在大学期间适当担任学校、学院、班级职务,对其自身发展有明显的帮助。

表8 有无任职经验实践能力的差异分析

(二)实践能力的结构性差异

1. 不同性别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性差异

在总体水平分析中,男生和女生的实践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和女生实践能力在结构性是否存在差异呢?为了比较男生和女生实践能力的结构性差异,本文根据量表形成的自我调节、任务管理、自我发展、执行能力、实践技能和人际交往6个维度,分析男生和女生在各维度的差异,结果如表 9所示。表9显示,男生在任务管理和实践技能两个维度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P值分别为 0.002和0.011,均小于0.05,说明男生在任务管理和实践技能维度上的实践能力水平显著低于女生。

表9 不同性别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性差异

2. 不同年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性差异

在学生实践能力总水平分析中,高年级组的实践能力显著高于低年级组,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显著高于文科专业学生,但是无法得知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结构差异。为了了解分年级、分专业结构性差异,本文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见表10―表12。

表10 不同年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性差异

表11 大学生实践能力年级差异的多重比较

表10和表11显示,大四学生在自我调节、任务管理、自我发展和实践技能4个维度上得分最低,大三学生在执行能力和人际交往上得分最低;在任务管理维度上,大二学生实践能力显著低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在自我发展维度上,大一学生实践能力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级的学生;在执行能力维度上,大一学生实践能力显著低于大三年级的学生;其他维度各年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表明,大一学生要加强职业规划、自我发展、执行能力的教育,大二学生要加强目标管理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表12显示,理工科专业学生在6个维度上的得分都要低于文科专业的学生。T检验的结果表明,在实践技能维度上,P值等于 0.002, 小于 0.01,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高于文科专业学生,而其他5个维度没有显著性差异。数据表明,理工科学生总体实践能力高于文科专业,是由于其在实践技能维度上显著高于文科专业学生造成的。因此,提高文科专业学生的信息搜索、利用、加工和资源储备的能力是提高其实践能力的关键。

表12 不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性差异

3. 有无任职经验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性差异

为了探讨任职经验对学生实践能力构成的影响,本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有无任职经验的学生在6个维度上的水平差异。从表13中可以看出,有任职经验的学生除了在执行能力水平上低于无任职经验的大学生外,其他维度都高于没有任职经验的大学生,而且在任务管理和自我发展维度上,P值分别为 0.018、0.019,均小于 0.05,这说明,有任职经验的大学生的目标管理和自我发展显著高于没有任职经验的大学生。

表13 有无任职经验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性差异

四、结论和思考

(一)结论

第一,总体上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处于“一般”水平;自我调节和任务管理两个维度处于“较低”水平,其他4个维度均处于“一般”的水平。大学生对其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自信现状令人担忧,学校必须要意识到这个问题。

第二,不论是传统观念还是已有关于实践能力的研究,一般都认为男生的实践能力高于女生。本研究发现,男生和女生的实践能力在总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结论有悖于以往的研究,并且女生的任务管理能力和实践技能明显好于男生,这至少说明女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对信息资源的搜索、加工、利用的能力要好于男生。

第三,从实践能力的总体水平来看,实践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或年级的升高而提高;从实践能力结构性差异来看,在任务管理、自我发展和执行能力维度上,低年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如高年级学生。因此可以认为,大学生在学校接受学习对实践能力有显著影响,如果学校更加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会大大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四,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显著高于文科专业学生,这个结果反映出文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亟待提升。近些年来,高校为了提升文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采取了多项措施,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

第五,从实践能力看,有任职经验学生的实践能力显著高于无任职经验的学生;有任职经验学生在任务管理和自我发展上实践能力明显高于没有任职经验的学生。这说明学生参加学校各类活动并担任职务对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换言之,学生在活动中担任职务、承载责任,能明显提升其目标管理的能力,优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我发展。

(二)思考

1. 高校要落实各项举措,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大学的培养理念已经逐渐由“学历本位”过渡到了“能力本位”,高校必须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高校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科技创新等。但本文研究发现,这些活动往往由于资金等原因不能落实,或者由于监督考核不力,而没有落到实处。因此,要转变目前的这种局面,学校必须落实提高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各项举措。首先,学校要提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资金不足而搁浅。其次,文科专业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和实践活动平台,学校应高度关注实践基地和实践活动平台的搭建与完善。最后,学校要建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估体系,对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评价,并根据考核信息及时调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2. 教师要转变观念,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建立以能力增长为主的教育目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要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其次,改变以“传递―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如探究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等。最后,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考试不再以单一的试卷考核为主,而是广泛采用做项目、做调查、做论文、进行实际操作等多元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

3.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勇于实践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参与,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因此,学校要建立长效的能力成长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勇于实践,主动提高实践能力。首先,每一项实践活动要有规范的启动机制,注重宣传环节。其次,每一项实践活动必须注重过程,做好组织和策划。再次,每一项实践活动必须关注质量,让学生感觉到参加实践活动确实有意义。最后,将规定必须参与的实践活动纳入学分考核范畴,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作为评价依据,给予奖励或处罚。

注释:

① 组间距R=(max-min)/5,确定组间距,即每级水平的得分区间。min为下限,min + R为上限。为了确保各个区间界限清晰,当前一级水平的上限成为下一级水平下限且满足“四舍”条件时,则在上限值的基础上加0.1;如满足“五入”条件,则进位。例如:16.2是前一级水平上限,16.3就是下一级水平的下限;19.8是前一级水平上限,20就是下一级水平的下限。

[1] 何万国,漆新贵.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1).

[2] 陈佑清.实践学习的机制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9(3).

[3] 金娣,王钢,袁振国.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 谢宝珍.实践智力、社会智力和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J].心理学探析,2001(2).

[5] Fox Suzy,Spector Paul E.Relations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practical intelligence,general intelligence,and trait affectivity with interview outcomes:it’s not all just ‘G’[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0,21(3).

[6] 斯腾伯格.教授成功智力[M].吴国宏,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

[7] 斯腾伯格.成功智力[M].吴国宏,钱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 傅维利,刘磊.个体实践能力要素构成的质性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

猜你喜欢
受测者文科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怒气冲冲 或因睡不好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投射技术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解析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