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低俗化对大学生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5-08-15 00:50冯曦鹏何云峰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

冯曦鹏,何云峰,王 静

(1.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47.9%。我国手机网民5.57亿,占比从2013年81.0%提升至85.5%。[1]在众多网络使用者中30岁以下网民占多数,其中学生群体所占的比例最大。透过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众多的网民中多数是未成年人和即将步入社会或者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这一群体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自控能力和抵制诱惑的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低俗内容的鼓动和影响。深入研究网络低俗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这一课题,对于高校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来说有利于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网络低俗化的表现形式

如今,互联网技术已融入了人们现代化的生活圈中,多姿多彩的网络内容、便捷的信息沟通获取手段使人们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的美好。李冰洁在其文章《浅谈网络低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曾对网络低俗文化进行过这样的定义,即:“网络低俗文化是网络文化中一部分,主要是由‘网络低俗内容’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特殊的网络文化现象。‘网络低俗内容’是指网络上一些低级趣味、庸俗,使人萎靡、颓废的内容。”[2]在网络的大环境中,青年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会下降,高校大学生群体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易发生一些不道德、不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网络低俗文化严重危害了青年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误导了社会大众视听。当前在我国的网络大环境下,网络低俗化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网络成瘾现象严重

网络成瘾是一种个体过度地使用互联网,使用内容与正确的工作或学习无关的,且为其带来社会、心理方面的损害的失控性行为。[3]网络成瘾现象主要体现在网络成瘾者沉溺于网络之中,把网络作为自己主要的生存方式。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网络成瘾事件时有发生。比如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看到青少年因沉溺于网络游戏而走火入魔,因沉迷网络被父母批评后跳楼身亡,因不满父母劝阻其沉迷上网,残忍杀害母亲、砍伤父亲等等这样骇人听闻的恶性事件。纵观各类事件,我们会发现在这些网络成瘾者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他们会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持续聊天、浏览网页、游戏消遣。许多学生患有严重的“网络成瘾症”,而造成“网络成瘾症”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便是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内容。重度的网络成瘾者会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

(二)网络淫秽信息泛滥

淫秽信息主要是指在整体上宣扬淫秽行为、挑动人们性欲,导致普通人腐化、堕落,又没有艺术或者科学价值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4]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制黄传黄活动趋于多变、隐蔽,网络淫秽色情现象仍然较为严重。我国在对待网络淫秽信息传播方面是采取严厉打击、零容忍的态度。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净网”行动,以此来整治网络文学、网络游戏、视听节目网站中存在的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当前网络淫秽等犯罪活动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组织网络淫秽表演和网上招嫖活动;第二,在境外开办淫秽网址并在境内发展会员,传播淫秽信息;第三,在社会上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第四,利用WAP手机网站、点对点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5]

(三)网络暴力言论多发

“网络暴力”是“网络恶搞”的恶性发展,它以网络为载体,自发地、集体地对某一事物进行语言的攻击和骚扰的行为。[6]网络暴力产生的根源是网络的匿名性,以及网民自身追求个性化行为。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网络暴力事件的频发。网络上由于缺少对制度和道德的约束,使得部分人正在肆无忌惮地破坏着社会公共原则和秩序、触犯社会道德底线,他们认为在网络的虚拟、匿名的环境下是可以躲避法律的制裁。

(四)网络诈骗事件频发

互联网在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犯罪活动提供了新的载体。一些非法组织通过网络取得非法的经济收入或通过网络从事反社会的破坏活动,网络已然成为犯罪者使用的新型工具。由于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在面对权利受到威胁时,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尴尬状态,那便是我们竟然无法利用现有的适当的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正因如此导致了网络诈骗活动的频发,同时也给公安部门的破案带来压力和挑战。

二、网络低俗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低俗化信息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三观”培育、心理健康、行为方式等方面。

(一)网络低俗化对大学生“三观”培育的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成熟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对网络上的低俗信息的抗侵蚀能力不高,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意识取向错位。网络上充斥着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多元价值在网络上交叉传播,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时常发生冲突和碰撞。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于我们的网络中,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第二,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网络的低俗化信息使得广大青年学生的价值评判标准趋向功利化。部分大学生判断人和事物的主要标准就是看能否有利于满足个人利益和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对于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缺乏责任感、正义感。第三,主体意识的丧失。大学生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娱乐和学习,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已无法估量的速度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有些时候大学生宁愿相信网络上的东西,也不相信自己的想法。盲目的随大流导致自身主体意识模糊,对于事物、人际关系等的判定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二)网络低俗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低俗信息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十分严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大学生是心智尚未成熟的群体,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对出现的问题和状况无法及时使用正确的方式来进行化解。心态失常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心态失常主要表现为网络成瘾、网络交往障碍、网络自我迷失、网络孤独、网络自我约束力降低这五方面的内容。网络低俗信息容易使网络参与者的情绪、性格和气质等发生变化。长时间地浏览网络低俗信息,容易促成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发生畸形,因为我们在网络上容易养长一种窥探他人隐私,享受低级趣味的习惯。这样错误的行为习惯,大学生们易使用在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中。这无疑是一种可怕的力量。一个心理健康良好的大学生,在面对学业、事业、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应对时,能够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受网络低俗信息侵扰的大学生在面对上述情形时则会出现抵触、逃避的态度。

(三)网络低俗化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

青年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行为模仿的特点,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低俗不健康的信息,很容易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网络低俗信息化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僵化思想,误导行为。低俗化信息给人带来的感官冲击与低级享受直观形象,受众无须动脑思考就能够接受和理解,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大学生思想僵化,逐渐丧失自主性和思辨能力。第二,增加犯罪的几率。受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青年学生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逆反的探求欲,另一方面又不具备鉴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对于网络中存在的犯罪活动,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辨知能力,易受网络低俗内容的思想蛊惑,身处违法犯罪的活动之中,自己却浑然不知。第三,心理错位,性格缺失。网络低俗内容的广泛传播,导致了大学生群体网上网下的行为不一致,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角色混乱和行为失调。长时间地沉溺于网络的大环境中,学生对现实的感受力丧失,导致广大学生的言行随意放纵,容易形成沉默寡言、孤独冷漠等攻击性的心理。

三、抵制网络低俗化的对策

网络低俗化问题已经不单单是网络问题,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如果不坚决地铲除和抵制网络低俗化、庸俗化之风,那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在推动网络文明的行动中,大学生不能做一个旁观者而应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这需要大学生能够辨别网络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主动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自净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强化家校合一的教育责任,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学生早期行为习惯的形成、思维习惯的形成以及对社会的认识都源自于家庭教育。就家庭教育而言,要督促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适度地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学习教育功能,以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就学校教育来说,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高校应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积极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正面的灌输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还要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学生在校内上网,组建专门的网上监督机构,注意技术把关,屏蔽过滤一些不良的信息。与此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和维护网上的道德行为规范,提高大学生的判别能力与防护能力。

(二)提升网络技术与宣传部门监管责任,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网络低俗化问题已经不单单是网络问题,它涉及很多环节,包括网络技术和社会制度、法律、管理等各方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加强信息网络防控网建设,特别指出要落实手机和网络用户实名制,健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整治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暴力色情等违法信息及低俗信息。对技术管理部门而言,要借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网络管理的措施,建立网络社会伦理道德管理监督中心、网络道德法律咨询中心、网络诚信体系、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加强网络技术生态环境建设,通过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实施实名制、数字加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等抵制网络低俗信息的传播,不断净化网络空间。对宣传管理部门而言,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在网上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应对网络低俗化问题的应对问题上要着重加强大众的网络法制教育,同时倡导网络文明。

(三)加大立法建设与惩治网络违法犯罪力度,确保网络规范有序

政府在应对网络低俗化问题时应首当其冲,负主导责任。首先,国家要加强和完善法制体系,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通过出台各式各样的政策制度,使得网络经营者和网络使用者在网上进行学习工作交流的时候可以有法律的保护。其次,要规范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参与网络行为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大学生作为参与网络行为的主体,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候,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发现不健康的网络低俗信息要及时进行举报和抵制,避免不良信息扩大化。再次,要加强对以网络低俗化为内容实施犯罪的执法力度,及时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甄别与惩治,确保网络发展规范有序合法进行。

(四)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养成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

人不仅仅是问题的制造者,同时也是问题的解决者。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的问题最终是要通过人的努力来解决。作为网络行为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他们自身的网络伦理道德也需要进行重塑。首先,自律和他律要统一。大学生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要主动屏蔽掉对自身学习无用的资源,整合有效的时间在网络中获取知识,不沉迷网络。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浏览、传播网络低俗内容是一项非法的活动,要明确道德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充分认识法律和道德存在的依据,将外在的规范转换为指导自己行为的信条。其次,权利与义务要统一。对于网络主体而言,访问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是其基本权利,网络主体有权力在网络上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同时也有义务保证网络大环境干净、绿色的。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强化自我教育,管理自己的上网时间、上网的方式方法,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

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网络的应用使得大众群体逐渐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更多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选择使用网络这一工具给自己带来便利。而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匿名性、数字化等特点给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境和挑战,网络淫秽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等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一个本应该是干净的网络空间内运行。网络低俗内容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心理健康、行为方式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单靠任何一种手段,都不足以彻底摒除网络低俗信息的负面影响。社会各界应共同携手在全社会编织一张打击网络低俗化的大网,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7533623-7807716.html:2015-4-25.

[2]李冰洁,李博翔.浅谈网络低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2012(11).

[3]梁学明,胡誉龄,林茵,等.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研究概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3(6).

[4]刘正荣.谈如何界定淫秽、色情、低俗内容[EB/O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engzhiwangluoseqing/content-3/detail-2009-12/25/931691-0.shtml

[5]宋吉鑫.网络伦理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16-117.

[6]刘伟锋,安晓静.网络暴力现象解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民主与法制版),2010(1).

猜你喜欢
大学生信息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新大学生之歌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