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叶东秀
肥西农村商业银行 姚建
据《经济日报》获取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末,全国金融机构贷款(本外币口径)余额为85.21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9.78万亿元,占比23.22%,较年初增加2.1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速13.7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0.91个百分点。当年全国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户数644.7万户,户均累发放金额289万元,各省(区、市)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普遍超过80%。此外,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余额4452亿元,比年初增加91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25%,比年初增加0.25个百分点,略高出各项贷款不良率0.57个百分点。
从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数据来看,一方面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增速显著,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却居高不下,如何使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降低风险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探讨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在各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业务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1 应变性差、抗风险能力不足
国家工商总局今年发布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从目前数据来看,小微企业已占市场主体的绝对多数。然而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诸多特点决定其面临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抗风险能力不足。一般情况下,小微企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低,自我研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上一旦发生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波及到小微企业。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对江浙一带的小微企业影响较大,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上升明显。
2.1.2 公司治理不完善
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属于家庭式的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作用过分突出,导致决策一旦失误,企业往往就面临倒闭。实践中,小微企业经营随意性大,业务稳定性差,并易受利益驱动而轻视风险,为了追求高额的回报甚至会转移贷款用途,投资到高风险的领域。如部分小微企业将流动资金贷款投入固定资产建设,或将贷款投入到房地产开发经营,或进行权益性投资,甚至部分贷款会流入小额担保公司等。
2.2.1 同业竞争激烈,降低信贷标准
自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在数量上从无到有、由少至多、外资银行也逐渐进驻,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争取到更多的业务,商业银行一方面主动出击,上门营销产品、提供服务,另一方面,降低贷款门槛,拉拢客户。如工行允许小企业使用法人账户透支业务、建行在部分地区推出了小企业额度抵押贷款等。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银行逐渐推出诸多新产品、新服务,使得贷款门槛降低、手续简便,同时也将商业银行置身于高风险之下。
2.2.2 银行内部管理不完善
商业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导致从事小微企业信贷人员短缺,在大量吸纳人才的同时,招聘的业务员水平却参差不齐且部分人员职业道德低下。这些小微企业信贷人员在经营业绩的压力下,把授信作为主要营销手段,且调查失真、甚至伙同客户提供虚假资料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导致操作风险增多。另外,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审批环节更多地倚重于抵押物或担保,而对企业本身的基本面、交易背景的调查不够深入,导致对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考察不够细致、严格。
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特征以及商业银行管理方面的缺陷,导致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不良率居高不下。为了有效应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保障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持续、稳定的发展,提出以下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数量的增多,银行间业务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但这种竞争应建立在规范有序之上,并严格信贷准入条件,杜绝各类不正当竞争。
一方面,各金融机构要严格信贷准入条件,切不可只追求量而不重视质。对市场反应敏感、盈利及偿债能力较差的小微企业一定要严格把关,杜绝降低信贷准入门槛而换取业绩的增长。严格贯彻客户准入和退出的标准及政策的同时,并把第一还款来源作为主要的调查对象。另一方面,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要开展正当的营销竞争,确保业务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金融机构不仅要深入市场了解客户的需求更新金融产品,更要提供优质服务,如改善银行员工的服务态度到推出一系列针对客户的便利服务措施。
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不仅影响银行业务的快速增长,更关系到银行面临风险的高低。商业银行要制定实用、科学的培训机制,对员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
一是对从业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的培训,并实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定期进行业务技能考试,在熟练掌握银行业务技能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其识别和控制信贷风险的能力。二是对其职业道德的培训,增强对银行的忠诚度。通过一些典型的银行案例,让从业人员清晰地认识到违反职业道德所带来的损失,从而严格遵守银行的规章制度,降低银行的操作风险。
目前,我国的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公司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及报表不真实的情况。因此对小微企业授信前,一定要加强贷前调查环节的深度与广度,尤其是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小微企业信贷人员更应注重调查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信贷人员需想方设法从多种渠道了解企业的情况,特别是对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主要营业收入及利润的调查。
由于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真实性欠缺,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资料,从而掌握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等,综合判断是否授信该笔客户。如通过查看企业用电量、纳税记录、员工工资发放情况及上下游客户的评价等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并根据这些客观信息编写小微企业授信调查表。另外,小微企业主要领导人在其经营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突出作用,因此在授信前尤其注重对其个人能力及其品行的调查。如通过企业主要领导人的学历背景、经营的历史业绩、员工的评价及个人谈吐等侧面了解客户的个人能力;通过查询客户个人及企业征信系统、生活中有无不良嗜好等判断客户的品行。抵押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一定要严格把关,特别是对那些所有权有争议、权证不齐、不能办理抵押登记的贷款企业,需遵守制度,不得随意发放贷款,确保贷款的安全,减少风险。
小微企业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经营波动性大,很容易出现经营风险或违规用贷风险,银行应对其采取更为严格的贷后管理措施,以便发现风险及时预警。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贷后管理制度。
首先,关注贷款用途。在贷款发放时,对于采用受托支付方式的客户,需要调查受托支付的真实性,特别是涉及到关联关系的支付对象更需引起重视;对于采用自主支付方式的客户,需通过调查企业账户资金的流向及审核业务合同等,检查贷款用途是否与借款合同一致,以及有无挪用等行为。另外,通过追踪客户还款资金的来源账户,也能倒推出贷款用途的真实性,如客户偿还银行贷款的资金是直接来自某房地产公司账户或某小额融资公司等,说明该笔贷款在资金使用上肯定存在问题,需引起警示,加以防范。其次,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商业银行不仅需要贷款客户定期提供企业财务报表、业务合同等书面资料,还要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及财务状况,做到对企业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风险信号,尽快落实风险化解方案。
[1] 武飞,乔睿.商业银行信贷业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公司信贷[M].中国出版社,2009.
[3] 汪有胜.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探析[J].青海金融,2012.
[4] 韩炳旭.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J].商,2013(14).
[5] 徐忠.小额信贷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启示[J].上海金融,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