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5-08-15 00:51刘欣欣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隐性医学生人文

◆刘欣欣

(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

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刘欣欣

(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人文课程 隐性课程

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人格、气质和修养方面的内化,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医学人文素质是人文素质在医学行为中的体现,其内涵核心是对医务人员的品德和对其医学知识及诊疗技能的正确认识和运用,两者不可缺一。加强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教育,增强他们尊重病人、关爱病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医学生将来踏入社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当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加强学科建设,构建有医学特色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

(一)促进“两课”与其他人文课程的整合互补

“两课”即马列主义理论与政治思想教育是高校进行人文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但是“两课”和其他人文课程在教学中常常处于割裂状态、各自为战的局面。因此要对“两课”和人文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使两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的良胜发展态势。要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强化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哲学课除了培养医学生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外还要重视培养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思想品德课除了引导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人格外还要注重培养医学生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其他两课课程除了对医学生进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宣传外还要教育医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加强显性课程模块建设,以规范管理提升课程品位

显性课程建设应从教学质量控制、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核心课程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不断增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学术基础,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品位,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对必修课,由教务处组织教学督导组听课及进行学生评估,对质量不高的课程要停课整顿。对于选修课,一方面应积极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另一方面,加强对课程的质量监控。所有教师申报开设的选修课程都必须经过人文素质教育专门机构的审批。

1.丰富教学方法与内容。医学生10人为一组,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有的就在病人床边进行。医师是主要角色,他要帮助提出伦理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善于就特殊案例做出总结,如老年病人,器官移植病人的案例。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院把问题学习法和临床实践学习法引进人文教育课程,以课程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因此,应根据人文课程的性质,结合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采用诸如观看视频资料、课堂情景剧演出、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开展网上教学讨论区,扩大人文素质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教学内容也是影响人文课程教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脱离实际的枯燥理论是学生抵触人文课程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应借鉴国外的经验,特别注意结合临床和医学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强求向学生全面讲授相关学科的系统知识。同时,坚持人文教育的一贯性,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采取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穿插进行的方式,把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五年一贯制教育。

借鉴国外的课程经验,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明确规划人文社会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将其纳入医学教育体系中,其学时应占总学时的15%左右。同时加强人文课程与通识课程的建设,除必修的人文社会医学课程外,开设多层面的人文社科类选修课以及一些能够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和素养的通识课程,并且要要求学生所选人文社科类选修课课时应不少于规定选修课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2.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国外人文教学的内容比较广泛,但重点是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和医学哲学方面的内容。因此,应投入较大的财力和物力,加强对核心课程进行重点规划和建设,并吸引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授课。

二、建设富有人文底蕴的隐性课程,提升医学院校的文化品位

1.规划设计隐性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起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仅仅依靠显性课程或隐性课程中的任何一个都行不通,必须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支撑。隐性课程应围绕所开展的一些活动,事先有意识地进行规划设计。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隐性教育。校园文化包括基础设施文化、环境布局文化、校风、制度体系等。在基础设施文化建设方面,应充分挖掘教学设施、办公设施、教辅和后勤装备、文体活动中心、网络等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如增设人文景点,树立医学先驱人物雕像、医学生誓言碑、象征生命的跳动心脏艺术雕塑等,使学生与人文精神相融相伴,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影响。此外,利用橱窗、宣传栏、校报等开辟人文专栏,刊载人文作品、争鸣,进行人文宣传。在环境布局文化建设方面,应加强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校园绿化、楼堂馆所的美化等。同时营造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校风,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使校园环境的主题充满人文教育的人文品位,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3.加强素质拓展课程。在加强人文素质课程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实践是理论之母”,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将医学人文课程与实践活动紧紧相结合,加大临床培训的范围及规模。在学生快要步入社会时,应重点考虑如何让医学生深刻理解医学与社会的关系,分析并让学生参与解决医疗实践中遇到的具体的医学难题和社会难题,同时由于此阶段的教学并不集中,所以要求学生在重温医学知识、人文素质课程的基础上,由不同专业相应的代教老师来共同完成启发、点拨的重要任务,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应变的能力,让医学生更能适应社会。

[1]方铁红.对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的探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1,(2).

[2]冯凤莲,段西涛,谢嘉.构筑立体网络式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的若干思考.医学与哲学,2012,(3).

2014年度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思考。编号:SKL—2014—1955。

猜你喜欢
隐性医学生人文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