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兰香
(吉林省公主岭市果树农场学校)
环境是人生成长的重要因素,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和“黑”,就是指所处的环境。接近什么样的环境,就会被什么样的环境所“熏渍陶染”。《颜式家训·慕贤》中说:“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意思是,与好人在一起,就像是走入了放有芝兰的屋子,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带有香气。与坏人在一起,就像走入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带上臭味。“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当年孟子的母亲之所以要带着儿子三次搬家,就是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实践证明,孟母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现代的家庭如果无法为子女教育创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的话,也要选择一个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环境。不然,就会出现“白砂在涅,与之俱黑”的结果。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环境对人的行为有着强烈的暗示作用,可引导行为的内涵和方向。”因此,我们要创设优良的环境,以促使幼儿健康的成长。
儿童从小就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当他什么也不懂,只能用哭泣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时,那是一种对美好和爱的渴望与追求。儿童追求美好是人的共性;美好是人的第一需求,如想玩好、吃好、穿好、住好、环境好等,这些需求是人的基本愿望,也可以说是人的欲望,况且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需要得到关爱是因为他需要安全感。蒙台梭利说,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儿童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关爱,才能够具备健全的人格、心智、道德。可以说,美好和爱是儿童成长的背景和环境,也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基础。
成人在给予儿童关爱之前,首先应该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自己是否拥有爱的能力;二是对孩子的爱究竟是什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对于那些心中没有爱的成人来说,他们本身就是不成熟的,在爱自己还是爱孩子的问题上,他们的做法往往靠近前者。有时候,他们甚至和儿童怄气、作对,直到满足自己的需求、达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父母不具备一个成人应有的宽容,更不会理解、接纳儿童。有些时候,心理不成熟的成人也会情绪化,当他们情绪好的时候,会将孩子捧上天,情绪不好的时候,则会将孩子视为出气筒。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变得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他们早早地学会了察言观色,为了避免惹怒父母,只能不停地揣测和应付,精神上承受了很大压力。久而久之,儿童会因为得不到爱而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精神上的不安和焦虑。
如果成人对儿童的生命发展有所了解,就会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机会,为他们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这就是爱。如果成人对儿童的成长一无所知,却经常按照自己的经历、经验、利益出发,忽视儿童成长的规律和需要,强迫孩子改变自己的意愿,这就不是爱。其实,儿童的痛苦大部分来自于精神上。比如,一些家长强制儿童学习,使其对美好快乐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恐惧、厌倦,甚至是神经衰竭。成人考虑的并非这些,他们往往打着“爱孩子”“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兴致勃勃地期待孩子多学,成为全才(英语、音、体、美等)。有些家长甚至不关心孩子学了什么知识,而是觉得别人报了学习班自己的孩子也决不能落后,这样就把砝码压在了孩子的身上。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的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父母一直陪伴着他们成长。这也意味着着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这一重要的任务也是由父母训练完成的。启蒙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如果父母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缺少爱或者没有自由的恶劣的成长环境,忽视了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往往就会导致孩子的心智不健全。良好的成长环境,则会推动孩子智力的发展。
幼儿园应是孩子的家园、乐园、花园,在物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本着“树精品意识、创精品工程,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的原则,为幼儿创设处处皆精品、充满童趣、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幼儿与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对自然的东西深感兴趣。“顺导其志趣,调理其性情。”为幼儿建造精美的充满自然情趣的院落景观,最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如户外我们为幼儿设计的模拟海滩,建造的攀爬墙、小水塘及独木桥、假山、树荫下的树墩、木凳等自然景观,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在湿润、松软的模拟海滩上面跑跳,或蹲下来玩沙,或进行藏物寻宝的游戏,可以进行多种探索活动;只要气候允许,孩子们赤着脚丫玩沙、玩水、走平衡、捞石子,会感到特别愉快。在其乐融融的活动中,他们的身体动作得到了自由协调的发展,内在的欢乐得到了尽情的表现。
室内也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也要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设计幼儿喜爱的室内环境。活动区的设置要体现出:温馨活泼、操作探索发现创造的活动特点,并对活动区的环境要不断更新、充实,使教育活动目标的要求与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有机融合,保证区域材料的可操作性、实用性、趣味性。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注重幼儿的参与,师生一起商量、共同制作,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自己的作品用来装饰环境,孩子们感到信心百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
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使每一个角落都育人,使教育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保护了幼儿天性,陶冶了幼儿情操,促进幼儿主动活泼地发展。
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情绪情感、个性品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工作是美的事业、是爱的事业,一所幼儿园能否成为幼儿真正的乐园,精神环境是关键。因此,幼儿园要本着以幼儿健康成长为本的管理原则,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入手,为幼儿创设宽松、安全、融洽、和谐、没有压力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团结友爱、尊重信赖、安全快乐的生活氛围,是幼儿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为此,幼儿教师要与幼儿结成亲近融洽的亲子关系。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动力。教师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工作中,教师要通过亲切的目光、关切地问候、轻柔地抚摸、百变不厌的启发引导,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还要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自尊、接纳幼儿的个性,允许幼儿因情绪低落而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理解幼儿的发泄行为;让幼儿敢于说“不”……在活动中,教师敏感地捕捉幼儿自身进步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让幼儿认为“我很棒!”“我可以做好!”教师要以真诚、热爱、关怀的态度去对待,关心、理解每一个幼儿,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和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谈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在工作中应积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教育就是提供环境。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进展,我们将在环境中不断赋予新时代的内涵,为幼儿营造快乐天地,让幼儿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以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不断造就自己,获得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