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玲芝
(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薄弱的课程莫过于数学了,他们大部分人放弃实习选择上高考班,平时测验十几分,二十几分的人比比皆是。像汽修、工美、文秘等专业的高职考试中,数学占了其中的120 分,但数学是这些专业的考生中难以跨越的一道坎。数学成绩差的成因不是在中职阶段造就的,有的差生应追溯到小学阶段。针对这些数学后进生,想在中职三年级短期迅速提升他们的成绩,很难。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和风细雨式的“南风效应”促进其改变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和方式。
“南风效应”来自于寓言故事: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能脱去农夫的衣服。北风自以为力气大,使劲地向农夫刮着凛冽的寒风,农夫瑟瑟发抖,不但不脱衣服,反而裹得更紧了,北风只好无功而返。紧接着南风上马,向农夫轻抚慢拂,送去温暖的熏风。本来在田间劳作的他,浑身热汗,脱去衣服赤膊上陈。南风打赌胜利了。
“南风效应”是一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暖风长吹”“细雨润物”式的循循善诱的温和处理方法。
中考是初中教育的指挥棒,部分教师重优轻劣的观念造成初中阶段数学等成绩落后的差生无人问津。他们本身也本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无视数学,长期积攒的心结使得他们关闭了学习数学的心门,看见数学就头疼,提起数学就茫然。到了职高,数学课堂上干脆一问三不知,上课云里雾里。
部分中职高考班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数学成绩总是30 分以下,有的甚至20 分以下。对这些学生,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细差比较法诱导学生,如果他们的数学成绩从十几分提高到二十几分,或从二十几分提升为三十几分,那么他们的总分也多了十分,如果他们其他科目成绩不错的话,升学也有了希望。2014 年我校药剂专业一个学生英语才十几分也考上了大学,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果他们的数学成绩从十几分提升到四五十分,虽然相对好成绩的同学来说,差别不很大,但对于自身,一下子多了二三十分,升学的希望就更大了。
“南风效应”用于此,目的是让这种忽视数学学习的心态转化为稍微努力学一点的心态,有了“学一点”的前提,就会有数学成绩提升的良方。
哲人曾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训示是寒风,只会压抑学生心灵,欣赏、激励才能开发学生的潜能。
后进生的教育更需要温和的南风吹拂,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及时在班级中表扬,哪怕学生从十一分到了十二分,也适当鼓励。以欣赏的眼光取代批评的说教,次数多了,这些数学困难户在同学眼中也有了抬头的勇气,认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这样,他们从数学后进生就可能转化为数学潜能生,成绩提高指日可待,本来他们这部分学生数学上升的空间比成绩好的就更大。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讲例题——做课堂习题——做课后习题。不管学生是否听懂,教师通常是一遍过关,做不来课堂习题的学生通常不会上黑板演示,做不来课后习题的学生通常是等其他同学做完再照抄。这样的数学课后进生上了也是白上,错过了今天再错过明天,一点进步也没有。高考班的数学教师应该采用“例题重复法”,对听不懂的学生课后重复辅导例题,手把手不厌其烦教会他们真正会做这些例题,再督促他们完成课堂习题与课后作业,听懂了今天再去关注昨天。
后进生的薄弱环节在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匮乏。教师给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布置正常的教学任务,对这些后进生,则以试卷的形式布置一些基础知识任务,在课余时间对他们予以讲析辅导,学生在边获取新知识的同时重新拾回基础知识,由于基础知识难度低,这让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足,加上以前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所以对他们的信心提升会更有益。
碰到难度大的数学题,通常只有好成绩的同学能解答,那些后进生是根本听不懂,做不来,教师也不闻不问,反正认为讲了他们也不懂,还是照顾好的。这时教师应摈弃这种偏见,只要花上足够的时间,一道题好成绩的一节课听懂,对后进生则花费三节课甚至一天的时间,耐心细致的分解每一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差生也最终能解答这道难题,此时教师再追加一到二道难题,学生不会做的再讲解,积累多了,学生部分难题会做了,难的会了,反过来,难度不大的题目就更得心应手了。这些后进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成绩的提高就会更明显。
有教育就有差生,职高的大部分学生本来就是初中的后进生,教师忽视范围过大,就会导致大面积的上不了大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千万别指望自己的感情投资马上得到回报,而要有足够的耐心,采取长线投资。
南风习习,暖风长吹。“南风效应”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对数学后进生来说,温和的南风胜过凶猛的台风,凛冽的寒风。
南风之有效,在于它顺应了后进生的内在需求,使他们的数学学习行为发生了自觉变化。
泰戈尔说得好:“神的巨大权威是在柔和的微风里,而不是在狂风暴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