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灼见 时代强音——有关领导专家和行业企业人士话说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言录论

2015-08-15 00:44赵欣宇石美唯综合报道
职业技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发展

赵欣宇 孙 达 石美唯 综合报道

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春风化雨见行动

此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有三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前所未有,二是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三是部门协作前所未有。既表达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综合性和协作性。我们要按照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激发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切实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今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了新的定位。把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带动产业升级,构建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都是当前职业教育培训的热点问题,需要进行高层次、专业化、多维度的研究。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多数还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水平,要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必须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积极把握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机遇。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充分发挥社会群团组织资源优势,促进产学研融合联动,助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多领域多渠道开展职业培训,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联盟理事长周铁农

省政府要真正发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实实在在地把委员们的建议落实到改进工作中去。省发改委要对我省职教结构、布局、体系进行深入思考,从区域和行业角度着眼,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发挥每一所院校的优势;省教育厅和省人社厅要发挥政府职教联席会议的作用,努力改变多头管理的状态,统筹解决顶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修改有关规章,出台全省指导职教发展的意见、办法等;省财政厅要制定和完善我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从财力保障机制、稳定增长机制等方面制定办法,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发挥好国家各部委专项资金的作用。

——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郝会龙

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强,对于我们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吉林省教育厅厅长 张伯军

全国职教会是我国现代化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成绩,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具体部署。马凯副总理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提出了要求。作为职业教育人士,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巡视员 王淑云

2014年,对职业教育而言,无论是顶层设计宏观战略,还是具体方略和政策支持,都明确了经济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新目标、新要求。比较突出的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体系化育人。研究探索中高职衔接和中职本科衔接的体系建设,搭建现代职业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实现系统化思考、系统化育人。二是调整职业学校布局,优化专业结构。三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注重内涵提升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继6月23日的全国职教会之后,教育部先后就职业院校的规范管理、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等方面召开了专题会议,并特别对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努力方向。这对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快发展,无疑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们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同志,一定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奋力一搏,用优秀的改革创新成果,向党、国家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北京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 赵爱芹

2002年国务院的决定明确提出“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2005年的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强调继续完善这一格局。2014年国务院新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要求。从过去的“政府主导”到现在的“市场引导”,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和原则的重大调整。这意味着,政府在继续肩负起“保基本、促公平”的重责的同时,要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发挥。

——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副总编、研究员 陈衍

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从国家战略和现代化全局高度,指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内涵十分丰富,为我们切实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张亚军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推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从制度层面明确了职业教育体系化、跨界性特征,是职业教育认识论的一次飞跃。职业教育体系具有耗散结构的运行规律。一是变化性,即随时间、地域、行业、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这决定了职教发展模式的多元性;二是开放性,这种结构只有不断地从外界取得支持或产生交换才能维持下去,这决定了职教与产业的依存关系;三是协同性,即内部子系统之间存在非线性作用,需要建立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这决定着职教体系的功能和效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 孙善学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这为我们创新各层次各类别职业教育模式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在今后的办学中切实贯彻落实。

——海南文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林勇

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作为一名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感到很亲切,也很受鼓舞,今后要努力工作,把学校办得更好。

——河北阜平县职教中心校长 李炳亮

全国职教会的召开对企业特别重要。高新技术企业最缺的是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希望会后出台相关政策,让企业充分发挥“办学主体的作用”。

——中兴通讯江西现代通讯学院总经理 黄华

转型升级需求旺盛人才培养出新招

发展一部分应用技术型高校已是当务之急。从任务看,这是国家和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从实践看,我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级技工荒问题越加突出;从路径看,这是地方高校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的根本出路。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分层体系还不够完善,高职高专之上出现“断层”,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缺失。鼓励地方高校向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就是要开辟一条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并存发展的“高速公路”,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的“最后一公里”。

从专业设置来看,中高职教育、专业硕士按照行业要求和地方要求设置专业,地方高校将从学科为导向设置专业,转向按照行业要求和地方要求来设置专业,这不仅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上、中、下游之间专业设置“断联”问题,还构建起专业高度并轨、层次上下贯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许正宏

民营和中小企业当前招工难,特别是技术操作工。有的后继无人,技术断档,电焊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等一些关键技术岗位,尽管有的月工资近万元,但企业依然找不到他们需要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职业教育与经济转型过程中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现在的职业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不适应企业需求,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普遍较差,学生就业远离实体经济岗位,我们不能按照办研究型大学的思路,把职业教育又办成了研究型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 孙太利

我们很缺技能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正在出现。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其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但高技能人才却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不利于产品升级换代。

——广船国际船舶管工、高级技师 陈国华

从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来说,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同时,要让职业教育摆脱低端教育的困境,必须对症下药。政府部门要着力消除一系列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性政策,包括取消高校招生的批次设置,让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平等竞争。要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改革,把自主办学权交给职业院校,这才能让职业院校有清晰的定位,并办出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产教融合多元办学校企合作成命门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国家可尝试通过税收减免、政府配套等政策,鼓励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率先参与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来,国家同时可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办学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投入、实训基地、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永新

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职业教育的治理体系存在着缺陷,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尚待完善。职业教育的治理结构,应该是多方面参与的,除政府部门外,还应包括相关的行业机构、社会组织、职业院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同时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刘占山

职业教育如果离开企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目前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单一化,企业没有站出来。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产生地是“庙堂”,职业教育产生之地是“作坊”,如果企业不能站出来办职业教育,那么职业教育就很难办好。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

徐工集团早在2004年就同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10年来,双方共建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成立了“柔性制造技术学院”和“技师培训中心”,“混编”教师,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学生;共建技能竞技平台,让学校学生和集团员工同台竞技,发现和培养技术骨干,双方的合作形成了以“基地+学院+中心+平台”为特色的“徐工模式”。而这10年,也正是徐工集团发展的黄金10年,现在徐工产品已覆盖世界169个国家和地区,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五位。

——徐工集团党委副书记 李格

2011年,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与鲁缆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起初,鲁缆为了招到优秀人才,采用了“冠名班”的形式——从即将毕业的在校生中遴选部分学生组成“鲁缆班”,经过短期培训后到企业实习或就业。合作一年后,在互信的基础上,鲁缆决定和学校走“校企一体化”育人的路子。校企双方共同招生招工,学生入学前就和鲁缆公司签订就业合同,入学后被编入“鲁缆班”。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安排学生就业、共同构建联络机制,真正做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校企一体化”育人,彻底改变了企业单纯用工的思想观念,增强了企业对人才培养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企业不用再进行岗前培训,节省了大量资金,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生一入学校门,就是企业人,增强了学习责任感和企业归属感;与知名企业一体化办学,提高了学院的社会认同感,实现了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师承瑞

企业转型升级的逻辑起点是企业技术能力的增强与提升,所以企业越来越需要、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的培育和有效开发,迫切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迫切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形成系统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提升核心技术能力。而这种合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校企一体化’发展”。

——宁波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 苏志刚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发展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职业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爱的职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