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飞,王春杰,刘 辉,杨成禹
(1.军事交通学院 科研部,天津300161;2.71521部队,河南 新乡453002)
大规模作战是未来我军为应对国家领土和主权等核心利益威胁而采取的战略性作战。信息化条件下的大规模作战不同于应急作战,其基本形式是多兵力参加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具有参战力量多元、指挥协同复杂、作战范围广阔、持续时间较长等突出特点,对装备保障的依赖性愈加增强,装备保障面临着新的挑战[1]。深入研究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问题,掌握大规模作战背景下的装备保障特点,研究装备保障能力需求,并据此找出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途径,是当前我军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信息化条件下的大规模作战是多军兵种在陆、海、空、天、电等多维空间进行的整体联动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各种力量的交叉运用使得装备保障指挥更加复杂。
(1)参战力量多样,精确化保障要求高。诸军兵种行动交织,作战样式多样,参战装备既有通用装备又有专用装备,既有作战装备又有保障装备,作战行动向着高度立体化和非线式发展,如何使适当的装备保障力量在准确的时间到达准确的地点实施高效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对装备保障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保障力量多元,部署协调难度大。保障力量既有军兵种装备保障力量又有通用装备保障力量,既有部队建制保障力量又有地方支援保障力量,装备保障指挥要实现保障力量的统一部署、合理编组和密切协同,难度可想而知。
(3)任务联动性凸显,指挥时效性要求高[1]。全维对抗使作战和保障行动在时间、空间上的界限趋于模糊,装备保障任务的联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凸显,装备保障指挥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量更大,考虑因素更多,反应时间更短,跨度和难度更大,指挥和协调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大规模作战是多维空间进行的大规模战役,其突出特点就是作战的范围较为广阔,装备保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
(1)战场空间的拓展使得陆、海、空等战场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之间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各种作战力量为达成预定作战目的必须紧密协调、形成整体合力,随之所需的大范围的快速机动频高、度强,物资、器材的供应补充任务繁重。
(2)作战强度的加大使得各种武器装备动用频繁,装备损伤机理增多,维修保障难度增大。
(3)持续激烈、形式多样、范围广阔的作战行动,弹药、物资等消耗量巨大,对弹药、物资和器材需求量成倍增长,加之敌多种形式的毁伤,使得战场维护、抢救抢修、供应保障任务异常繁重[2]。
大规模作战,战场人员流、装备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相互交织,敌我双方兵力都综合利用各种作战手段,打击对方的关键点和薄弱点,装备保障力量作为保障各种作战行动顺利进行、甚至影响整个作战进程的重要力量,具有自身防卫能力有限的特点,必定成为敌重点打击对象[3]。
(1)随着各种侦测手段的发展和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成熟应用,战场变得日趋透明,已没有明显的前、后方之分,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和保障设施、人员都面临着敌精确打击的严重威胁。
(2)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信息欺诈、电子压制、信号干扰、黑客袭扰等新的攻击手段被广泛运用,装备指挥机构获取信息更加困难,指挥系统面临着受敌干扰、攻击或破坏而瘫痪的严重威胁。
从上述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必须具备指挥协调、物资筹供、维修保障和安全防卫4种基本能力。
大规模作战战场环境复杂,保障对象多、内容广,装备指挥机构必须具备较强的指挥协调能力,强化装备保障行动的统一领导。
(1)保障力量多元化要求。上级加强保障力量与本级保障力量的合理部署,军内建制保障力量和地方支援保障力量的有效协同,都需要高效顺畅的指挥协调能力作支撑。
(2)保障任务复杂化要求。保障强度上,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任务重、时间紧,保障时效性要求高;保障内容上,既有通用装备又有专用装备,既有传统维修保障又有高技术综合保障,保障精确化要求高。
装备保障指挥环节要想与大规模作战指挥系统完美链接,从而使各级装备指挥员对影响本级作战行动的装备保障活动进行有效的决策、指挥和控制,保证装备保障与作战行动高度一致,必须统一指挥各级、各种装备保障力量,统筹各类装备保障资源,整体筹划战区内各类装备保障活动,从而保障作战行动顺利进行。
大规模作战持续时间长,各种军事行动交织进行,兵力出动批量大、强度高,弹药、物资、器材消耗量倍增,持续稳定的供应保障是各种作战行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1)激烈的、大范围的火力对抗,使得弹药、物资、器材消耗大、需求大,只有具备持续稳定的筹供能力才能确保各种作战物资的不间断供应。
(2)恶劣的战场环境下,各种武器装备自身运行故障和受敌打击损伤频率较高,战场抢救抢修所需的各类器材能否及时、准确、有效地提供给战场维修机构,直接关系着受损装备性能恢复的完整性和实效性,进而影响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大规模联合作战,参战装备呈现多元化特点,各军兵种通专装备混搭,新老装备并存,不同的技术标准使装备保障内容进一步拓展,涵盖范围更广,保障对象更多。尤其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运用和敌打击手段的多样化趋势,使装备损伤机理增多,维修保障难度增大,保障模式从传统的以机械维修和供应为主转变为光电、信息等多种高技术综合集成的高技术综合保障。战损和故障装备能否得到快速修复,及时重新投入战场,充分发挥自身战技术性能,对保持和恢复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如何快速部署适当的保障力量,在准确时间到达准确地点,实施高效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4]。
装备保障力量部署上的小组化、分散化特征,能够较好地适应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满足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需求,但也给装备保障防卫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只有具备灵活实用的安全防卫能力,才能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中有效保存自己,完成各项保障任务。
(1)装备保障力量构成复杂、要素众多,单位数量多、来源渠道广,在不同作战样式、作战阶段和作战行动中,各种装备保障力量及其行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安全防卫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必须依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防卫措施。
(2)相对于作战行动而言,装备保障活动具有时间上的超前性和滞后性,往往先于作战行动展开,后于作战行动撤收转移,加之装备保障力量自身防卫能力有限,往往成为敌特种作战、袭扰的对象,如果不具备必要实用的防卫能力,必将遭受巨大损失。
针对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的特点和能力需求,提高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能力可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完善联合指挥机制,增强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指挥能力。由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的特点可以看出,传统的各军兵种自成体系的装备保障指挥体系,因其渗透性和灵活性较差,已难以适应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的要求。要想增强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指挥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强装备保障指挥系统建设[5]。
(1)健全装备指挥机构,完善装备指挥体系。可依据军种和装备保障力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建立适应作战指挥体系的装备保障指挥体系,保证战时装备保障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的紧密联系;依据装备保障任务需求,确立装备保障指挥机构构成要素,确保各类装备保障行动决策果断、实施迅速、反馈及时。
(2)加强一体化指挥平台建设,提高指挥信息化水平。着力构建适应野战机动需要的军兵种装备保障一体化指挥平台,在现有指挥网络基础上,建立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指挥控制网络系统,联通各级装备指挥机构、各类装备保障单元,实现战场信息实时共享、保障需求实时可知、保障资源动态可视、保障行动实时可控,提高信息处理和指挥决策效率。
(3)完善联合指挥机制,规范指挥机构有序运行。依据大规模作战样式,合理确立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的层次结构和指挥关系,建立完善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工作制度,研究明确各指挥机构的编成、权限,细化各类装备指挥人员职责,规范各类装备保障行动程序,确保装备保障力量和各类保障资源的合理调配。
完善军地联供机制,增强大规模作战装备物资器材筹供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机制,坚持平战结合、军民一体,加强军地仓库和军地物流网络的链接,实现军地筹供网络紧密衔接。
(1)构建战时武器装备、弹药、物资和器材的生产、筹措、运输、供应和管理网络。根据作战形式特点,依托军地信息平台,合理确定物资供应网点,有效整合战区内的装备保障资源;依据保障任务需求,通过发展全资产可视系统,实现对各个环节的全程跟踪,动态跟踪物资运输、仓储库存、技术维修等保障行动,从而实现保障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完善相关标准,科学实施弹药、物资和器材的战略储备。依据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的特点和弹药、物资、器材消耗规律,进一步修订完善弹药、物资和器材的战略、战役储备标准,采取军队储备和民用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与经费储备相结合、通用物资储备和专用物资储备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储备主战装备器材、应急维修器材、进口装备耗材和急需武器弹药。
完善军地联保机制,增强大规模作战装备精确维修保障能力。建立适合大规模作战的装备保障体系,必须整合现有保障力量,实现军地保障力量的统筹使用,增强装备精确维修保障能力。
(1)科学确定装备保障力量规模。依据大规模作战可能担负的装备保障任务、地方保障力量可能动员和使用的数量等情况,合理确定装备保障力量规模,并适时调整各层次装备保障力量构成,使其既能满足平时部队训练和执行任务保障需要,又能满足未来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需求。
(2)突出应急装备保障力量建设,把部队、院校、生产厂家、训练机构、地方修理厂力量纳入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科学制订抽组方案,构建编成模块化、功能多样化的战略性应急保障分队。
(3)完善军地联保机制,把军民通用装备保障力量和保障资源纳入军队装备保障体系,建立装备联修、联供机制,尝试委托地方力量承包基地级维修保障,促进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融合发展。
(4)加强部队现役装备保障力量建设,充分考虑战时多种因素影响,避免过于依赖地方装备保障力量,影响部队战斗力。
强化演练,完善军民联防机制,增强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力量防卫生存能力。装备保障力量防卫生存是保持部队装备保障能力的基础,伊拉克战争表明,作战能力相对薄弱的后勤部(分)队和保障部(分)队更容易遭到敌方打击,因此,必须增强大规模作战条件下装备保障力量防卫生存能力。
(1)根据敌情特点,制订周密的防卫计划,采取有效的防卫措施,适时组织军地力量进行装备保障防卫演练,重点加强保障装备、人员和重要物资的疏散隐蔽演练,提高强敌打击下的生存能力。
(2)实施军民联防,组织自身警卫力量、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力量,依托作战指挥系统和装备保障指挥系统,实时获取战场信息,加强情报侦测和手段侦查,主动强化末端防卫,增强战场防卫能力。
(3)突出防护重点,对重要目标如弹药仓库、器材仓库、战略性武器装备等进行全维防护,做好伪装,达到隐真示假、欺骗敌人、保存实力的目的。
信息化条件下大规模作战对装备保障的依赖性愈加增强,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从简要分析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任务特点着手,提出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需要强化的4种能力,并围绕如何加强装备保障能力建设进行了简要阐述,下一步将围绕具体的能力体系构建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1] 杨光跃.联合作战发展对装备保障的新要求[J].军事学术,2009(3):47-49.
[2] 钱润生,刘智勇,杨少红.大规模作战对于海军装备保障的要求刍议[J].海军学术研究,2011(1):65-66.
[3] 尹大为,林干.对做好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准备工作的建议[J].装备质量,2010(3):1-4.
[4] 于春风,张炜,赵乾.联合作战装备精确保障问题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3(2):27-30.
[5] 彭新生,高斌,王长友.试议联合作战中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J].长缨,2010(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