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赢家——论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帮助英语

2015-08-15 00:54:11林翔宇
科技视界 2015年36期
关键词:学困生笔者同学

林翔宇

(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福建 福州350013)

0 引言

目前,义务教育大班制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起始年级开始,班级内部必然会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会随着初中英语教学的推进,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在家长的失望,教师的批评和自我失落感的长时间反复打击下,这些学生逐渐沦为了英语学习的“失败者”。具体表现为,自卑心理或极度自卑下产生的自负心理等。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更要开发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脱困”?关键还是有效的方法。不可否认,传统的辅导方法有着一定的效果。例如,延长学生记忆的时间和对学生进行关爱教育和心理辅导等等。弊端是教师必须坚持关注学生一段时间并且家校共同配合才会有效果。这使得老师疲惫不堪,而学生也不能因此产生积极学习的持久动力。笔者认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观察,了解到当下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使用电脑,手机等各种信息技术。甚至个别学困生每天使用现代化通信工具的频率和对此着迷的程度大大超过课堂学习对他们的吸引力。

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把英语这颗种子植入信息技术的土壤,让它结出不一样的果实来呢?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和跟踪,总结出一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实际事例。帮助学生逐步“脱困”,成为学习的“赢家”。

1 善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教师与学困生的沟通之桥

笔者在课堂教学和听课观摩中发现: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生对英语课失去兴趣。表现为:上课找同学聊天,趴下睡觉,看课外书或玩手机等等。老师希望帮助这些学生的注意力回归课堂,有时会使用一些教学技巧来引导学生不失面子的“回神”。但有时老师也会使用批评的手段,甚至是夺走学生的手机等过激的行为来强行达到目的。这样做并不能使学生长久的参与课堂学习,只会使得师生关系紧张,起到反效果。我们在课堂反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学生不想听?”这些所谓“不想听”或“听不进去”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学习需求在哪?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类。人一旦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就会产生一种动力驱使人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如果底层的爱和归属感,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学困生就很难产生要学习英语的自我实现需求,那么要求这些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甚至喜欢英语就很难达成了。

笔者认为要让学困生开始产生学习英语的动力,首先要推倒隔在教师与学生中的那堵无形的墙,通过沟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接着再找到适合的渠道帮助学习,缩短差距。具体做法如下:

1.1 利用微博,微信让学生了解老师

学生的思想在中学阶段逐渐成熟。这时需要榜样式的人物来引导其通往正确的道路。作为老师的我们随时接受着学生的注视,也会对学生的行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用所教的两个平行班做实验。自己先注册新的微信和微博账号,并把它们告诉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笔者成为“好友”,其中不乏学困生。笔者每天都会更新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内容,比如爱听的英文歌曲,优秀英汉读物的书评,或是对身边新闻的看法。学生们积极的点赞或跟帖,热情的让笔者有点惊喜。同时,通过关注这个班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微信微博,笔者也走进了他们的世界,不时的用成人的眼光给他们一些小建议。虚拟空间的近距离感也影响到了真实的校园生活。突然会发现学生下课哼的英文歌是笔者上周推荐的。学生写的作文里用到了自己的评论。就连下课在走廊上打招呼的同学也比另一个班的多很多。那些上课连头也不抬的学困生,偶尔还能跟着自己大声朗读。这时在学生的心中老师已是自己的“大朋友”。

1.2 利用聊天工具及时解决学习问题

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总有部分学生不敢向老师求教。疑问没有及时解决,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甚至因为不会做不交作业,逐渐沦为“学困生”。通过学习心理学,笔者了解到这与青春期的闭锁性心理有着一定的关系。为了避免让学生因当面向老师提问产生焦虑情绪,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笔者在QQ上为两个教学班各开一个英语学习群。为了能够合理使用聊天工具及时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我特地邀请几位英语学困生来当群管理员。听说英语老师是有求于自己,这几个孩子顿时来了兴趣,还很认真的分配起任务来。课后这些同学会把当天的作业发布在群公告里。帮助同学们及时了解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放在群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也化解了科任老师课后辅导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难题。因为经常和这些学困生打交道,笔者发现他们上课的表现逐渐从完全放弃逐渐转变为尽力保持安静,不去影响他人,偶尔还能跟读几句。不在排斥学习英语了。

2 合理使用多媒体,构建适合学困生的英语课堂

帮助学困生在心理上克服了各种障碍后,还必须让他们的注意力回归课堂。只有上课逐渐跟上其他学生的脚步,才能保证不会让学习的差距不断扩大。《课标》[2]指出:“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到面面俱到难度很大。但是,教师可以在深入分析班级每一位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切实可行的,活泼多样的英语教学形式,尽可能的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任务,以达到教学目的。只有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过程时,考虑学困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适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任务。才能使其获得成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逐步转化为学习的内动力。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困生的一些做法:

2.1 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课堂,促进学困生参与

不可否认的是学困生在学习准备和学习态度上都比其他的同学来的弱,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潜力可挖。教师通过有趣丰富的多媒体平台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师的“导学”下,学生通过“自悟”来完成学习的过程。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比起传统的英语口头操练,学生们更愿意参与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各种情景,进行对话练习。例如,在学习“问路”这个话题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并不是课本上的插图和例句,而是笔者制作的含有班级同学家周围的电子地图的课件图片,并配以各种与之相关的例句。这种借助多媒体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的二次开发,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被激发了出来,他们会想掌握好当天所学的内容给同学们指路。那么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就水到渠成了。

2.2 注重个体差异,不要让他们丢失“起跳”的力量

学困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通常是接收信息的速度慢,学习方法差,所以如果在课堂教学固定的时间内布置统一的学习任务,会使学困生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失去了“起跳”的力量。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需要考虑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困生也有可以看的懂,做的了的任务。教师通过对比不同层次学生的反馈,才能发现他们的不足,调整教学内容,并及时给予指导。例如:在学习完阅读课《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后,笔者让每位同学给自己发一封题为My________Teacher的电子邮件。并设置了五个不同的难度。

任务一:请写一封英文电子邮件,并把标题补充完整。

任务二:请表达你对这个老师的看法。eg.I_____him/her.

任务三:请描述一下这个老师的外貌。eg.He/She has______and______.

任务四:请叙述一件你与他发生的故事。eg.Oneday,he/she_______.

任务五:请写一句祝福。eg.Iwish_____________.

在任务布置完的三天时间内,笔者陆续收到了所有同学的回信。更感动的是,班上还有部分同学家里没有电脑,是通过借同学的手机完成的任务。当然邮件的内容写的有好有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不单用英语知识完成了一次作业,他们还学到了一项如何收发英语电子邮件的生活技能,从中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那次以后,笔者还与部分同学用电子邮件保持联系,这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

3 拓展信息化学习渠道,在激发学困生的兴趣中展示个性

《课标》[2]指出:“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中的英语,感受英语的魅力。其中,网络信息资源又以时效性高,容量大,包罗万象最受师生的欢迎。通过笔者的观察,大部分的学困生都会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网,有的甚至沉迷于此。那么不会用的障碍就扫清了。接下来就看教师如何把打开英语资源的大门钥匙交给学生了。

每年元旦前夕,学校都要举办科艺节活动。其中“英语歌大家唱”活动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同学们找一首喜欢的英文歌曲,老师来教唱。另一种是学生自己找喜欢的歌曲学唱,科艺节当天在大家面前表演。布置完任务后的几天,班上最积极找歌的都是老师平时眼里的学困生。学生们通过网络下载了不少英文歌曲,一到下课时间就拿着耳机往笔者的耳朵里塞,希望征求老师的意见“老师,听听这首!”“你的不好,我这首更好。”这和平时上课的状态简直判若两人。二班的小黄平时一上英语课就犯困。但是会弹琴的他也找了一首自己心仪的歌曲推荐给老师。“这首歌的旋律不错,可惜歌词有点难,我怕你们唱不来。”笔者假装面露难色。但是这么一来大家纷纷想要学这首歌。“老师,就唱这首!再难我们也愿意学。”“那就先搞懂歌词意思吧,我可不会帮你们翻译的。这里生词太多,查字典太慢,给你们指条明路,可以用网络在线查,又快又好。”不到一天,大家就把翻译稿送到我面前。“还真像那么回事”。我心中暗喜。“可是知道内容不会唱也白搭。你看老师也挺忙的,你们自己想办法搞清楚这些歌词怎么唱更接近原唱。”之后两天,来请教英标的学生突增。为了能演唱得更加到位,还有学生向我请教句子如何断句,如何连读等等。笔者就继续扮演“甩手先生”。“你可以去百度啊!”“多听就会唱了呀。”找到方法的同学们在短短几天通过网络学到了如何独立查找单词,学会了音标拼读,甚至连语音语调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还真不假。平时在课堂上讲了无数次也听不进去的知识,通过学唱英语歌,竟然可以自学成才。科艺节当天,大家在一起唱的好开心,小黄的自弹自唱引还起了轰动。通过参与这次活动,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会唱几首英文歌曲。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网络不单是一个娱乐的工具,同时也能帮助学习。他们在全校同学面前展示了魅力,也收获了学习的自信。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后来小黄和其他几位参与活动的同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态度也大有改观。

以上是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帮助英语学困生所做的一些尝试。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散发自己独特光彩的美玉。而这里讨论的“困”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处瑕疵。作为英语教师,不能只从自己的学科出发,一旦不认真听课,不及时完成作业,分数不高,就给学生打上标签。这样做可能会因此伤害到学生的自尊,使一些被本该夺目的玉石盖上了灰尘。笔者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合理借助信息化手段,多渠道的帮助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学习的“赢家”。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Z].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_.Wikipedia.2013-12-11[引用日期2014-02-10]http://en.wikipedia.org/wiki/Maslow%27s_hierarchy_of_needs.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学困生笔者同学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6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8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