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刚
山西闻兴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原 030012
滚筒是印刷机的重要部件,笔者最近参加了单位的一次机器大修工作,对滚筒,轴承等部件进行了清洗、维修、更换,对滚筒的中心距进行了调整,通过对整个维修过程的参与和深入了解,对印刷机滚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印刷机一般都有三大滚筒,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滚筒都是由滚筒体,滚枕,轴颈及轴头组成。
滚筒体是指印刷滚筒未安装印版、橡皮布、叼纸牙、装夹机构、轴承以及传动机构所组成的部分。它由筒身、滚枕(也称肩铁)、轴颈、轴头组成,轴颈和轴头为一体,与筒身、滚枕装配在一起,筒身是直接承担印刷的部件,筒身上有空档部分和有效工作表面,根据不同的滚筒,空档部位分别安装版夹、调节印版机构,装夹、张紧橡皮布机构和叼纸牙排机构。筒身一般采用高级铸铁、球墨铸铁和耐磨铸铁制造,要耐磨、耐腐蚀,有的平版印刷机压印滚筒表面镀铬,以增加耐磨性。筒身既要保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还需要减轻重量,一般做成筋板结构。
空档是指滚筒表面的非工作部分,用于安装相应的咬纸牙结构、橡皮布张紧机构、印版夹持机构。空挡与有效工作表面有半径较大的圆弧过渡,可以减少冲击振动,同时也保护印版不致损坏。滚筒有效利用系数用k表示。
空档角,空档部分所占的角度ak;
滚筒的利用系数K,指滚筒工作部分的圆弧长度与整个圆周长之比。
K =Le/L =(360°-ak)/ 360°
从公式可以看出,空档角与滚筒的利用系数的关系是:空档角越小,滚筒的利用系数就越高,同等纸张幅面条件下滚筒的直径就越小。
筒身外表面与滚枕外表面不在一个平面内,滚筒筒体与滚枕之间有一距离h,筒身半径小于滚枕半径,两者的差值称为下凹量。三种滚筒的下凹量是不一致的。利用下凹量可以计算出滚筒的包衬厚度。下凹量供滚筒安装相应的橡皮布,印版,以及纸张经过时产生合适的变形,从而完成压印。
三个滚枕由于作用和安装机构不同,下凹量也不同。印版滚筒下凹量一般为0.3~0.5mm,主要由印版的厚度决定,橡皮滚筒的下凹量一般为2~3.5mm,有的机型只有1.57mm,有的机型则达4.15mm,主要用于安装橡皮布;压印滚筒表面一般高于滚枕表面0.1~0.5mm,以保证印刷压力。国内外平版印刷机下凹量没有统一标准。
滚枕必须耐磨,硬度高,尺寸精确。滚枕表面要保持清洁,经常清洗,防止沾墨、着脏、生锈等。平版印刷机按照滚枕的使用方式分为走滚枕和不走滚枕两种类型。走滚枕在印刷过程中,始终保持接触,滚筒中心距不变,齿轮侧隙和轴承间隙不变,无振动,运转平稳,可有效防止墨杠和重影,延长滚筒轴承和传动齿轮使用寿命,但调整印刷压力时,只能改变包衬的厚度,调整时比较困难费时,对滚枕材料的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要求较高,对滚枕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印刷时的压力调节就是通过橡皮布的厚度衬垫厚度的改变来实现的,改变的量的大小就得以滚枕作为测量基准。橡皮布的衬垫无论是采用软性,中性,硬性衬垫,有了滚枕作为测量基准,就都可以实现准确的调节。不走滚枕调整印刷压力时,只需调整平版印刷机的压力调节装置,少许改变两滚筒中心距;改变中心距只需转动调整手轮或扳手即可,全自动平版印刷机可以自动调节两滚筒中心距,调整方便省时。但不走滚枕的滚筒印刷过程中,两滚筒空挡相遇时,压力会突然消失;转过空挡,压力又突然变大,产生冲击、振动,影响印刷质量。不走滚枕平版印刷机应选择抗振性能好的轴承。轴颈是滚筒的支撑部分,用于安装轴承。滚筒的轴承有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一般要求轴承的抗冲击、振动性能好。
轴颈是滚筒的支撑部分,用于安装轴承。滚筒的轴承有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一般要求轴承的抗冲击、振动性能好。
轴颈的材料有高级铸铁、合金结构钢。还有的轴颈材料用优质碳素钢。轴头一般与轴颈为一体,材质相同,用于安装传动齿轮、凸轮或其他传动机构,使滚筒得到和传出动力。筒身、滚枕、轴颈和轴头一般为分体制造,然后装配在一起[1]。
调整滚筒中心距的实际意义是确定滚筒的正确位置,使三滚筒之间有适当的印刷压力,以保证图文正确转移。
在调整滚筒的中心距确定其位置时还要注意三滚筒轴线相互平行,否则将影响印刷质量。由于滚筒轴线不平行产生如下问题:
(1)由于滚筒轴线倾斜,一头半径小,一头半径大,成一圆锥体,这样橡皮布上所受压力就不同,以致印版图文转印将随着橡皮布压缩变形而变形,纸张也将在这种倾斜状态的压印下产生甩角。图文的变形和纸张的甩角必将造成套印不准。
(2)由于滚筒倾斜,则其在运动中的径向力必然集中于轴承和齿轮某一侧面。对接触压力大的一面磨损必然要快,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使用会使滚筒运转失去稳定性而影响产品质量。
(3)印版滚筒位置如不正确,必然使水、墨辊其接触的轴承线也不平行,将引起调整水辊的困难。因印版滚筒的倾斜,虽然着水辊和印版滚筒调整合适,但着版水辊和串水辊之间将出现一头松、一头紧的现象,使供水不均匀。同时滚筒在运转过程中,对印版产生微量摩擦作用,以致降低印版寿命。
测定滚筒间隙确定滚筒中心距。在滚筒上设置精确度较高的滚枕,作为测量滚筒中心距的标准。测滚筒间隙的工具,一般都用厚薄规和轧软铅丝来测量,从生产实践证明采用软铅丝轧压测量较准确,而且两边滚枕同时轧压软铅丝效果更好。用铅丝测量时,把铅丝放在已合上压力滚枕间隙边缘上,转动机器,铅丝随滚筒转动而压成薄片,然后测被压成薄片的铅丝厚度。对滚枕间隙可多测几点,取其平均值。
在国产平版印刷机上,在偏心轴承上装有调整装置,称为调压器,用来改变偏心轴承的相对位置,来调节滚筒的中心距。通过移动印版滚筒的的偏心轴承来调节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的中心距。移动橡皮滚筒的外偏心轴承来调节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的中心距。调节滚筒中心距通过印版滚筒上一个偏心,橡皮滚筒上两个偏心(外偏心调节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的中心距,内偏心是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印版滚筒离合压之用)。
调节滚筒中心距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去掉滚筒衬垫,在滚筒无接触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实测。选择压印滚筒为基准(因它无偏心),同时应校好压印滚筒的水平。
(2)清洗干净滚筒和滚枕表面,没有油墨或杂质在上面,以免影响对滚筒间隙测量的准确性。
(3)调整滚筒时,必须使两端偏心轴承的位置在相同方位,否则滚筒一定会出现扭斜,造成滚筒轴线中间相错[2]。
作为一名印刷从业者,只有不断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印刷机基本的部件滚筒结构的认识和中心距调节方法的了解,掌握了他们的特性,才能更好的驾驭印刷机,印刷出更好的产品。
[1]蔡吉飞.胶印领机必读[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7.
[2]任志涛.胶印技术问答[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