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迪孟雪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是20世纪世界历史重大的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决定着人类命运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在抗击法西斯集团的过程中,不同地域的国家、不同国际地位的国家、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始终团结在一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主战场,没有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没有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就没有日本法西斯的灭亡,更不会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和灾难之中。百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苦难、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顽强斗争史。日本明治维新后走向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侵略道路,悍然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由局部转向全面侵华。[1]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在当时已然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因此抗击日本侵略者也就成为了中国当时最大的政治。[2]同时日本还与德国、意大利结成法西斯同盟,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命运已经与世界各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安危同时也紧紧关联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个大局。毛泽东就曾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3]在国内外都极端不利的环境下,中国最终形成了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全民族抗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中国军民团结一致,最早开展了与日本法西斯的顽强抗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战场,也逐渐使抗日战争的战场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华民族积极的抗日战争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顺应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趋势,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列,代表了世界历史的前进方向。
日本称霸世界战略的主要内容就是其“北进”和“南进”的政策,即是“田中奏折”中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国策。所谓“北进”与“南进”,就是日本通过打开中国的大门分别向苏联远东地区以及南洋一带扩张。但无论日本要实施“北进”还是“南进”的计划,率先占领中国是其一切国策实行的必要前提。[4]毛泽东同志也曾深刻指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是巨大的,但为最终实现其既定战略方针,日本唯有先从中路突破中国的防线,而后方可北攻西伯利亚,南攻南洋群岛。”[5]因此在中国战场的走势如何对日本称霸世界战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自“九一八”事变开始到“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站起来进行顽强的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日逐步转向全面抗日,最终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日本最初妄图在中国战场上速战速决的希望破灭。不但如此,由于中华民族的持久抗战,使日军绝大部分主力深陷中国战场,牢牢被牵制住,日军的“北进”和“南进”的政策都无法实施,进而不能与德国反西斯在战略上会合,法西斯集团的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
中国的抗日战争阻碍了日本北进苏联的计划,使苏联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日本“北进”政策早已蓄谋已久,1928年就企图占领西伯利亚。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更是为了实施其“北进”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此后,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1933年的对苏作战计划,企图待取得整个远东地区后与中国的东北和内蒙连成一片,在战略上形成对苏作战的良好态势。但日军遭到东北抗日联军的重创,在东北地区伤亡就已达到17万之多,伤亡极其惨重。日军也因此未能进行对苏作战,北进苏联的计划迟迟没有进展。1938年,日军再次制定“北进”计划,但中国军民的全民族抗战,极大地削弱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的力量。1937年至1941年仅仅4年时间,日军在中国战场就死伤达60余万人。此时的日军主力已被牢牢控制在中国战场,日本无奈之下只好暂时放弃北进苏联的计划。苏德战争爆发前后,德国迫切希望日本与其在战略上配合,进攻西伯利亚,与德国一起对苏形成夹击之势,大举攻破苏联。但日本参谋部大多数人认为:必须全力加紧解决中国事变的速度,待中国事变解决后方可北进苏联。但迫于日军在中国战场投入太多兵力,北进苏联是很不现实的。因此,日本大本营最后无奈决定:“帝国政府将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暂不介入德苏战争。”[6]中国军队对日军顽强的抗争,对苏联的帮助是巨大的,使苏联免于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大大缓解了苏联的军事压力。就连苏联元帅崔可夫就曾说过:“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7]
中国的抗日战争阻碍了日本“南进”计划,支援了美英反法西斯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在日本既定的侵略方针中,“南进”是其原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早在战争初期,日本早已制定好其蓄谋已久的计划,那就是尽可能地迅速灭亡中国,然后北进苏联与德国携手对苏形成夹击之势,以便形成反西斯轴心国的完美会合,同时南进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攫取该地区的殖民利益,使其地区逐渐成为日本在世界争霸中的后方补给地。日军在中国全民族不屈不挠的英勇抗击下,最终其只能在中国投入越来越多的兵力。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前,日军投入中国战场的总兵力仍占到其陆军总兵力的70%以上。而在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陆军的兵力分配是:中国关内21个师团、20个旅团和一个骑兵团,中国东北、朝鲜上一共有14个师团,本土上仅仅留有4个师团,可供日军调往太平洋战场进行作战的兵力也不过10个师团。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日本陆军的主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时依然在中国战场上作战。正是由于日本陆军主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作战,致使日本在太平洋上的作战只能以海军为主,而日本海军实力与美国也相差甚远,进而日军的进攻越发乏力。太平洋战场爆发后仅仅一年的时间,美国相继在与日作战中夺取中途岛以及瓜达尔康纳岛的胜利。使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得以扭转,逐渐由守势转为攻势。日本当局检讨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时一直认为,日本疲于中国战场上的苦战,使其陆军主力被牢牢拖住在中国,以至于难以分身派更多的兵力增援太平洋战场。[8]日本外相重光葵也曾指出:“从当下的局势看,要想使日本扭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不利形势,要想使日本的处境得到改善,日本当局必须尽快解决中国战场上的问题。”[9]日本在中国方面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问题不解决,大东亚战争就无法取得胜利。”[10]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5年就中国战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性上曾十分感慨地指出:“我们无法忘记在长达七年之久的时间里是如何顶住日军疯狂野蛮的进攻以及牵制住在亚洲广大地区内的大量日军。”[11]由此可见,正是由于日军在中国战场被牢牢牵制住,导致日军无法将更多的师团调往盟军所在的战场,这就减轻了盟军的战斗压力,客观上援助了盟军对日作战,使美军顺利完成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转折,从而大大推动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胜利进程。
中国对日本世界战略的牵制,对反法西斯盟国的支援,制约了日本的北进,延缓了日本的南进,这就大大阻碍了日、德法西斯集团在战略上的相互配合,加速了法西斯集团逐渐全面崩溃,推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尽到了伟大的责任。
中国军民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几乎都是孤军奋战,中国战场也是东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战场,牢牢牵制着日本陆军总数的80% ~94%。从太平洋爆发后将近三年的时间,日本在中国投入的陆军兵力一直占其总数的50% ~69%。直至反法西斯战争结束时,日本在中国投入约105万兵力,投入在太平洋战场约100万兵力,分别占其兵力总数的51%和49%。[12]对此确凿史实,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给予过高度而又客观的评价:“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中国军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者期间伤亡多达3500万人之多。按照1937年的比值计算,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13]从抗战时间上看,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时间长达14年,即便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的全面抗战也有历时8年之久。中国的抗战无疑是东方战场上持续最久的、从未间断过的同时也是给予日本法西斯侵略者打击最致命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历史进程的影响还是从对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实际贡献来看,中国都应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最不可忽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视这段历史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必将有利于当下人类远离战争,也必将有利于未来人类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
[1]《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民日报,2005年9月13日,第010版.
[2]胡德坤.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第6页.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室编.毛泽东文集[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45~146页.
[4]胡德坤、韩永利.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2005.第74页.
[5]毛泽东选集[M].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4.第476页.[6](美)赫伯特菲斯.通向珍珠港之路[M].商务印书馆编,1983.第228页.
[7](苏)崔可夫.在华使命[M].新华出版社,1980.第38页.
[8][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67?大本营陆军部7[M].东京:朝云新闻社,1973.第198 页.
[9]同上,第189页.
[10][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66?大本营陆军部6[M].东京:朝云新闻社,1973.第404页.
[11]关在汉.罗斯福选集[M].1982.第480页.
[12]胡德坤.一场改变中国的战争——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M].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第64页.
[1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九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F].中共党史研究,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