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捷
[摘 要]问题设置能力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基本的教学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展开论述,提出问题设置中教师应把握的几个重点因素。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设置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102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确实如此,尤其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在课堂中有效进行问题设置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运用得当的话可以在无形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近年来,笔者对于高中历史课堂中的问题设置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研究,也获取了颇多的教学经验。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有效进行问题设置呢?笔者认为,至少要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的问题应浅入深出
高中历史教师所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应该让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就可以准确回答,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假如学生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非常感兴趣,亦或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问题设置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例如,在《罗斯福新政》一课当中,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假如教师直接问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很难马上准确回答的,这就需要作出调整。因此,笔者在课堂中结合几幅经济大萧条的图片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为何纽约股市的崩盘会严重到引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呢?(2)有那么多的煤为何图中的小女孩却没有煤去生炉子呢?(3)农场主将牛奶倒入河中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真的出现生产过剩了呢?(4)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上述问题的设置,看似非常简单,但是都需要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之后才能够回答。而通过相关问题的回答,学生也逐步掌握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这就是所谓的问题设置的浅入深出。
二、问题的设置应别致新颖
高中历史教师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应该尽量做到别致新颖,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例如,执教《开辟新航路》一课的时候,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在哥伦布还没有进行航海旅行之前,法国的一家著名餐厅里开出了一份菜单,其中有番茄汤、炸海带、四季豆……请大家判断一下这个人所说的这份菜单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问题提出之后,经过对菜单的仔细观察,有学生很快回答说:“这份菜单是假的,因为在哥伦布航海之前欧洲根本没有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哥伦布后来带到欧洲大陆的。”听到这样的回答,我默默点头称许,学生们也在这样的问题回答中体验到开动脑筋思考的乐趣。
在上述教学片断当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别致新颖的,它们与以往教学当中所提出的问题有很大的不同。在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仅完成了对相关知识的深化理解,更加深了他们对新航路开辟的重要认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问题的设置要有拓展性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中所设置的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对于很多问题来说,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有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探究空间,学生们在课后仍然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因此,问题的设置还要具有拓展性。例如,执教《祖国统一大业》一课的时候,笔者在课堂中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台湾的各界领导人和大陆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他们对于台海关系各持什么样的观点?(2)你们对于“台独”问题是怎样看待的?(3)如果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你们认为应该是和平解决还是武力解决呢?对于上述问题,学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历届台湾领导人和大陆的关系似乎并不好,为了和大陆进行对抗,他们还投入了美国的怀抱,从美国购买了大量武器。”有的学生说:“我是坚决反对‘台独的,希望台湾能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还有的学生说:“我赞成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如果动用武力的话会死很多人,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在这节课上,学生们一直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即将下课的时候仍然没有讨论结束,基于此种情况,笔者要求学生们下课后继续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可见,具有拓展性的问题的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四、结语
高中历史课堂中的问题设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究竟如何才能有效进行问题设置还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把握。总而言之,有效问题设置这一课题不容易把握好,对其进行研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