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国际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就国际经验的引进与实施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引进与借鉴
[作者简介]施晶晖(1965-),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江西南昌 330013)
教学理论的研究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我国目前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引进国外流行的一些职教教学理论;二是套用普通教育教学理论,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大多是由普通教育改制而来,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载体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的特性,因政策支持而出现规模上的超常规发展,但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却一直为人所诟病。
一、职业教育引进国际经验的历程
(一)引进
职业教育与现代工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我国教育史上,职业教育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实践上一直被边缘化,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急需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是规模上的急剧扩张,随之而来的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高位嫁接”的现象,先后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达国进行办学合作。例如中德合作,已经从最初的技术培训和师资培训,逐渐细化到课程及教材大纲联合开发、职教教学法研究与开发等层次。产生于北美的CBE理职业教育论及DACUM方法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善我国职业教育学科教育化的问题;英国的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思维能力为目标NUQ"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培训包为依据开发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法。这些合作直接提升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江苏、浙江、广州、安徽和广西一些省份的职业学校纷纷开展了教学法改革的试点工作。
(二)实施
在国际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本土化推进的过程中,涌现一批带头人,他们大多有在国外留学与研究的经历,同时又是国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实施者,在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法的开发与设计方面成绩斐然,也可以说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一是模块课程的开发,模块课程是在学习CBE能力本位课程基础上形成的课程开发模式。它将职业分析所归纳出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分别加以组合,构建了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二是项目课程的开发,通过职业活动中的“项目”把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进行整合,通过完成具体项目,实现教学目标,项目课程的开发在浙江机电职业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都取得了许多成果。三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的应用与开发,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已经在中高职院校得到大规模的推广,来自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也成为中高职一线教师直接应用的教学方法,并产生了一批教改成果。
二、国际经验本土化推进中的问题分析
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都有其历史文化根源,有其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产生更需要对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而这些都与国家自身发展现状有极大关系。跨文化因素在国际经验本土化实施过程中是否会“水土不服”?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国引进国际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于国际先进理论或成功方法的引进的确存在本土化的问题。
(一)引进先进经验缺乏科学性、计划性。在职业教育国际经验引进和借鉴方面,在国家层面上没有进行论证和设计,而是由各地方政府和各职业院校自主决定,因而在我国几乎相同时段出现世界众多国家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的引进。优点在于多样化的嫁接,各种理论或模式的适应性如何可以进行比较,缺点在于各说各话,各种水土不服,没有进行适应性论证的引进,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使得原本就缺乏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更加陷于“表面热闹”的状况,缺乏对教学改革指导的实效性,对西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同一层次上阐述同一个问题。
(二)缺乏吸收国际经验的理论基础。我国虽然是教育大国,但缺乏成体系的教学理论,理论的研究落后于教学实践。鲁洁在1993年发表的《试论教育学的本土化》文章中指出:“80年代以来,……在中国教育学的学术领域,对来自外国的教育学的思潮、理论和各种科学成果,不作具体分析的简单移植,一种全盘西化的现象也还存在”,而时至今日这种拿来主义还是存在。因此,在对教学改革实践中,用国外的理论解释国内的实践结果,一定程度上是回避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满足于没有现实生存可能性的“教学开发与设计”。
(三)缺乏国际经验本土化借鉴的制度环境。有效教学理论的实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制度环境基础上。每一种理论都有它产生的背景和实践基础,纵观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往往是由国家层面统领的各界协商、论证制定的,对职业教育发展有着极大的制约或促进作用。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相关的一些制度正在讨论中。
(四)缺乏国际经验本土化实践的教学环境。目前一些国际经验在我国无法大规模推广,就是由于引进和实践都是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而在普通中高职教学实践中受到诸多限制。从微观层面来看,以学科课程逻辑编写的教材自然无法适应工作导向的课程开发,没有职业经验的教师更难以完成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解析和学生学习的引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承担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尤其是以招生和升学为主要任务的许多学校无法把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构建本土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建议
通过对30年来国际职业教育教学经验引进和推广的总结,以及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大而不强”现状的反思,结合我国国情构建本土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势在必行。同时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整合前期的实践经验,分析国际经验本土化路径,解决套用国外教学方法带来的问题,提高借鉴的实效性。我们不必要追逐在国际教育经验的背后,忙着生吞活剥的硬消化和纠结于学得“像不像”的问题,更应该立足于自己的需求,对成功经验兼收并蓄。
(一)开展对国际职教教学理论的迁移适应性研究,整合试点经验。由职业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牵头,对中高职国际教学经验引进与实践经验进行整合提炼,同时开展对源职教教学理论的基础研究。对源职教理论的研究,要考虑该理论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文化根源,尤其充分考虑该理论产生的经济背景,教学理论往往涉及到关于人性、人的发展和教育功能的思考。在对试点单位进行经验考察和整合时,要注意地域的差异,以及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要走进课堂、走进企业。
(二)开展对技术性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职业标准。我国目前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试的主管部门是劳动人事部门,但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是教育部门,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国家级大赛中使用的是教育部门制定的标准,二者之间存在差距,这也给中高职院校在教学上造成困扰。以职业适应力和胜任力科学制定各类职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在对我国产业发展升级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从新手到专家型人才的发展历程,找出有影响力的关键事件,以及人格因素,研究培养和培训的路径。
(三)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系统设计,开发相关教学文件。组成由各界相关人士构成的工作组,开发国家标准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大纲,教科书和教学资源库,并且不断完善网络资源库,以利于社会性学习。这些教学文件的开发必须要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岗位的分析和应用性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追求,注重实践,体现实践性智慧的培养。同时鼓励各类院校根据地区差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教学资源。
(四)开展教师专业培训,以教学标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改革中任何举措最终都由教学来完成,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完成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根据目前职教教师队伍的来源构成,在培训中主要应该注重两方面,一是企业实训,二是课程开发和专业教学法。这二者在职教师资个人素质中都属于“缺失”部分,但又是职教师资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能否进行专业课程自主开发,根据国家标准进行教学内容构建,并熟练掌握和使用教学法,是对各合格职教教师的基本要求。
[责任编辑: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