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群党,王青(.新沂市人民医院,江苏 新沂 400;.新沂市中医院,江苏 新沂 400)
针刺夹脊穴配合正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尹群党1,王青2
(1.新沂市人民医院,江苏 新沂221400;2.新沂市中医院,江苏 新沂221400)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正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正骨牵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以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夹脊穴治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夹脊穴;针刺;正骨手法;中医药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后,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或脊髓,产生以根性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腰腿痛[1]。本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笔者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自新沂市人民医院门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7~70(48.17±11.54)岁;病程3个月~10年(58.77±31.00个月);L4~5突出者20例,L5~S1突出者10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9(47.62±11.20)岁;病程4个月~12年(56.39±33.50个月);L4~5突出者18例,L5~S1突出者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腰部外伤或扭伤,有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②好发生于青中年,也见于老年人;③腰痛伴臀部及下肢放射,咳嗽、喷嚏时,麻木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可见腰椎生理弧度消失或变浅,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叩击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功能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趾背伸肌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有腰椎间盘突出改变。
2.1治疗组 (1)针刺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根据三步定位诊断即神经定位,触诊,X线片、CT及MRI观察,三者相结合进一步确定突出节段腰椎棘突两侧的夹脊穴,选取0.35 mm×60 mm的华佗牌不锈钢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针刺时以患者有痠麻胀感或电击感向下传导至踝关节为佳,切忌为求针感反复行针;配穴取患侧环跳、殷门、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施以补泻手法,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2)正骨手法:①放松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患者患侧,采用轻柔的按、揉、滚等手法,使腰臀及下肢肌肉放松。②弹拨松解手法:医者用大拇指弹拨腰部肌肉及结节条索处或粘连、挛缩、疤痕处等,达到松解作用,再沿支配神经根及其分布区域用按、点、揉、拿等法,加速气血循环,通经活络。③正骨复位:采用卧位腰部斜扳或坐位旋转复位手法,调整腰椎小关节紊乱,减轻或消除神经根受压。以坐位旋转复位手法为例,患者坐在方凳或特制板凳上,两足分开与肩宽,以L4右侧突出为例,于患者背侧医者右手自患者右腋下绕到颈后,反搭于右颈肩,嘱患者放松微低头,双足一定踩实地,端坐不要动,医者左拇指放在偏歪的腰椎棘突或右侧压痛处。助手面对患者,并用双手固定患者大腿,使患者在复位时不改变姿势,能够配合医生治疗,便于复位。并以右手控制患者上身前弯角度,前弯角度应视患者情况而定,不能硬性规为某一角度。根据患椎位置高低、患者个子矮高等情况,灵活掌握应用。等到弯到最佳位置时使患者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左拇指向左上顶推棘突,等感到指下椎体轻微错动,通过双手协同瞬间用力,作用于患椎,即可将已经失稳的患椎推动,使其复位。④收尾手法:常规放松手法,敲打及擦两侧膀胱经及腰骶部,以透热为度。治疗期间,配合牵引治疗使用YH-型微电脑腰椎牵引床(张家港日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牵引重量从自身体重1/5起,根据患者体重进行调整,以牵引中患者感到疼痛减轻或有舒适感为准。每日1次,每次30~40 min。
2.2对照组予同治疗组的针刺方法及牵引治疗。
两组疗程相同,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在治疗过程中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倒走、飞燕式及爬行等。
3.1疗效标准
3.1.1临床疗效标准参照胡氏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疗效评定标准[3]制定。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可达85°左右,能恢复正常工作。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可达75°左右,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较前显著改善,部分恢复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胜任工作。
3.1.2疼痛评分标准采用国内外常用的评估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 guescale,VAS)[4],以确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程度。
3.2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结果
3.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3.2两组VAS评分比较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SA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SA评分比较(分,±s)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两组差值比较,③P<0.05
组别 n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组 30 5.27±1.341.90±1.67①②3.37±1.77③对照组 30 5.27±1.233.67±1.75①1.90±1.65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痹证”、“腰痛”、“腰腿痛”等范畴,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以外伤或外感风寒湿热之淫邪为标,肝肾亏虚为本,瘀血阻络是发病的关键。吴琳等[5]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并不是造成疼痛的直接原因,其腰痛原因可能是因腰椎活动受限,相应韧带、肌肉、小关节受牵拉或压迫而发炎肿胀,加之劳累过度、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邪等加重上述变化而发生腰骶疼痛。腰夹脊穴位于督脉之别及足太阳膀胱经之间,针刺腰夹脊穴具有贯通两经之经气的作用,使腰部气血得以流通,阴阳得以调和,具有直达病所、快速缓解疼痛的特点。环跳、殷门、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委中等穴具有舒筋通络、调畅气血、通经止痛之功。中医学认为,针灸能够激发经络之气,起到通经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针刺不仅能提高痛阈而减轻疼痛,还能直接刺激局部炎症区,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或减轻神经根炎症、水肿,起到活血化瘀、解痉松肌、加强镇痛的作用,从而改善全身症状[6]。针刺腰夹脊穴可激发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发挥调节和镇痛作用,从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7-8]。许多临床专家认为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及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取穴[9-11]。正骨手法的治疗机理主要有[12]:调整微小关节紊乱,恢复动态平衡;改善局部应力分布,调节“筋出槽”;基于椎管可容性重建脊柱代偿。配合正骨手法治疗腰椎同盘突出症可调整气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松解粘连,并且能起到纠正小关节错位、调整组织血液循环、解除肌内痉挛、减轻或消除对脊髓硬脊膜和神经根压迫刺激症状,使腰部功能恢复的作用。治疗后配合功能锻炼,可有效增强腰背肌功能,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3]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
[4]Hugust A,Stinson J N,McGrath P J.Measurement of self-reported pain intens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0,68(4):329-336.
[5]吴琳,黄柳和,何良坚,等.挑治拔罐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2):160-161.
[6]罗颖,陈新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9):1054-1055.
[7]岳建兴,陈莉秋,张春侠,等.针刺腰夹脊穴结合动力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4,32 (1):59-60.
[8]李静,陆瑾,丁勤能,等.针刺夹脊穴结合浮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时效的观察[J].中国针灸,2011,31(10):887-891.
[9]李鹏飞.深刺腰夹脊穴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0):20-21.
[10]宋书昌,薄向红,卢智,等.针刺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8):21-23.
[11]李林,詹红生,陈博,等.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6):1208-1212.
[12]卓士雄,何挺,孙振全.李氏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2):1144-1145.
(编辑刘强)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441(2015)02-0028-03
收稿日期:2015-03-30